【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被不断利用,如地下车站等,地下车站等超长结构需要分段施工,超长结构由于变形协调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设计时往往会设置一定数量的变形缝以协调变形问题。施工过程中,若变形缝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该部位渗漏水,降低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地下车站等超长结构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通过多道设防有效提高地下超长结构的变形缝的防水效果,能协调横向和纵向的沉降,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工程质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沿建筑结构施工的若干段先施工段和若干段后施工段,先施工段与后施工段之间留出变形缝;所述的防水结构设置在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包括结构防水组件、第一止水带、剪力杆、剪力杆套管、衬垫板、嵌缝泡沫棒、嵌缝膏和接水盒;结构防水组件设置在变形缝的外侧端,即变形缝与建筑结构之间,第一止水带设置在变形缝处,第一止水带的两端分别插入在先施工段和后施工段内,且第一止水带位于先施工段和后施工段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靠近结构防水组件侧;剪力杆套管设置在先施工段内,且剪力墙套管的端部与变形缝的边缘处齐平,剪力杆的一端插入在剪力杆套管内,剪力杆的另一端插入在后施工段内,剪力杆位于先施工段和后施工段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远离结构防水组件侧;衬垫板匹配嵌装在变形缝内,且衬垫板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沿建筑结构(300)施工的若干段先施工段(100)和若干段后施工段(200),先施工段(100)与后施工段(200)之间留出变形缝;/n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结构设置在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包括结构防水组件、第一止水带(2)、剪力杆(3)、剪力杆套管(4)、衬垫板(5)、嵌缝泡沫棒(6)、嵌缝膏(7)和接水盒(8);结构防水组件设置在变形缝的外侧端,即变形缝与建筑结构(300)之间,第一止水带(2)设置在变形缝处,第一止水带(2)的两端分别插入在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内,且第一止水带(2)位于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靠近结构防水组件侧;剪力杆套管(4)设置在先施工段(100)内,且剪力杆套管(4)的端部与变形缝的边缘处齐平,剪力杆(3)的一端插入在剪力杆套管(4)内,剪力杆(3)的另一端插入在后施工段(200)内,剪力杆(3)位于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远离结构防水组件侧;衬垫板(5)匹配嵌装在变形缝内,且衬垫板(5)的一端与结构防水组件密封连接,嵌缝泡沫棒(6)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沿建筑结构(300)施工的若干段先施工段(100)和若干段后施工段(200),先施工段(100)与后施工段(200)之间留出变形缝;
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结构设置在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包括结构防水组件、第一止水带(2)、剪力杆(3)、剪力杆套管(4)、衬垫板(5)、嵌缝泡沫棒(6)、嵌缝膏(7)和接水盒(8);结构防水组件设置在变形缝的外侧端,即变形缝与建筑结构(300)之间,第一止水带(2)设置在变形缝处,第一止水带(2)的两端分别插入在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内,且第一止水带(2)位于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靠近结构防水组件侧;剪力杆套管(4)设置在先施工段(100)内,且剪力杆套管(4)的端部与变形缝的边缘处齐平,剪力杆(3)的一端插入在剪力杆套管(4)内,剪力杆(3)的另一端插入在后施工段(200)内,剪力杆(3)位于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厚度的三分之一处且远离结构防水组件侧;衬垫板(5)匹配嵌装在变形缝内,且衬垫板(5)的一端与结构防水组件密封连接,嵌缝泡沫棒(6)通过嵌缝膏(7)密封在变形缝内,使嵌缝泡沫棒(6)与衬垫板(5)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接水盒(8)设置在变形缝的内侧端,接水盒(8)的两端通过密封膏(81)与先施工段(100)和后施工段(200)密封嵌装,接水盒(8)连接至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剪力杆套管(4)的内径大于剪力杆(3)的外径,且剪力杆套管(4)与剪力杆(3)之间的缝隙内注满黄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剪力杆(3)的外径为40mm,剪力杆套管(4)的内径为4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地下超长结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剪力杆(3)的长度为1m,若干根剪力杆(3)间距400mm均匀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彭建永,陈新喜,金国栋,李赟,黄沛林,赵辉,司法强,沈洁,王刚,陈勇,文杨,俞仁中,张林,余少乐,吴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