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属于踏步安装技术领域,适用于墙体侧面和检查井井壁,其采用膨胀螺栓作为固定方式,两组膨胀螺栓与踏步主体框进行连接,其中一组为硬连接,另一组可在椭圆形固定孔的限制内,小范围平移,克服人工误差带来的影响;踏步主体框中的板材整体厚度为渐变式,越靠近固定面厚度越大,保证了强度;在踏步下方设有挂钩,悬挂工作用具,踏步主体框中央设有肋筋,保证踩踏稳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踏步安装步骤多、安装效率低、施工难度大、劳动产出率低、安装人工成本高、更换踏步影响井壁强度、容易出现位移触发人员危险、承载功能单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
本技术涉及踏步
,具体涉及一种固定于墙体侧面和检查井井壁的多功能快装踏步。
技术介绍
现有固定于墙体侧面和检查井井壁的踏步多采用《97S501-1(井盖及踏步)》图集中的结构形式,踏步踩踏部分与踏步锚固部分整体铸造,施工安装固定方式主要以预埋的方式在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浇筑之前安装或与砖砌侧墙或井壁一同安装,还有在预制检查井安装完成后井壁打孔补装的方式。目前踏步的结构形式导致了在安装时,安装步骤多、安装效率低、施工难度大、劳动产出率低。在现浇混凝土检查井安装踏步时,需在混凝土模板处开孔并密封模板与踏步之间的孔隙,同时保证踏步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持稳固,安装步骤多,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安装效率低。在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等新型检查井安装踏步时,需要经过井壁打孔、安装踏步、填充井壁三个步骤,安装步骤多。在井壁打孔时,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如因人工误差,孔眼未对准踏步,则需重新打孔,影响了井壁的整体性,降低了井壁强度;还有,在填充井壁施工时,因踏步主体框阻挡,导致踏步和井壁连接处材料填充困难,施工难度较大,填充材料与井壁之间容易产生空隙,可能造成踏步松动出现位移,从而触发人员危险;同时,填充料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后,踏步才可使用,等待周期较长,劳动产出率低。随着预制检查井应用的不断增多,现有踏步的安装难度也进一步加大。现有踏步的结构形式既提高了安装作业时的人工成本,也增加了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时间,增大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而且,目前踏步的结构形式导致了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存在拆卸不便、更换踏步影响井壁强度、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的问题。拆卸踏步、更换踏步时,需较大孔径地开孔破坏井壁,降低了井壁强度。同时,现有踏步踩踏主体中间为空心,作业人员脚底受力不均,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增加了作业人员出现危险的可能。除此之外,现有踏步往往只承担踩踏部件的职能,承载功能单一,导致照明灯具、作业工具等检查维护作业用具携带十分不便,作业人员只能手持照明灯等工具下井,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膨胀螺栓作为固定方式的多功能快装踏步,解决现有踏步安装步骤多、安装效率低、施工难度大、劳动产出率低、安装人工成本高、更换踏步影响井壁强度、容易出现位移触发人员危险、承载功能单一等问题,踏步下方设有挂钩,在井壁打孔后,插入膨胀螺栓,转动螺母完成膨胀套管的扩张固定,即可完成踏步的安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主体框和固定组件;所述踏步主体框为垂直固定面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其靠近固定面的一侧为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开设预留孔;所述固定梁与对侧板之间设有肋筋;所述固定组件为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设于预留孔内,包括螺栓、膨胀套筒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膨胀套筒后从踏步主体框外侧插入预留孔内,端部用螺母固定,所述螺母与固定梁之间设置弹簧垫圈和平垫圈,所述膨胀套筒与固定梁之间设置平垫圈;所述膨胀螺栓与踏步主体框共面设置。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膨胀螺栓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预留孔为椭圆形固定孔。进一步的,在螺母与固定梁之间,弹簧垫圈靠近螺母设置,平垫圈靠近固定梁侧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踏步主体框中的板材整体厚度为渐变式,越靠近固定面厚度越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整体为加厚的矩形梁,其下半部分远离固定面的一侧切削形成坡面,凸出于踏步主体框之外。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的最大厚度为踏步主体框外侧梁最大厚度的2~4倍。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挂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步骤少,只需井壁打孔、安装踏步两个部分,不需要进行模板开孔、绑扎固定、孔洞填充、填充材料养护的步骤,安装步骤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人工成本,增加了劳动产出率。2、本技术踏步在更换踏步时,无需额外开孔,保护了井壁强度。如遇井壁裂缝,膨胀套管的膨胀片可随裂缝一同移动,保证固定稳固。3、本技术踏步中一组膨胀螺栓可小范围平移,调整安装间距,消除了因人工误差导致孔距偏差带来的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的影响。4、本技术踏步在踏步下设有挂钩,方便作业人员悬挂灯具和工具。在踏步中间设有肋筋,减少作业人员肌肉疲劳,保证踩踏安全稳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多功能快装踏步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多功能快装踏步的立面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膨胀螺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踏步主体框、1.1-固定梁、2-椭圆形固定孔、3-挂钩、4-肋筋、5-螺母、6-弹簧垫圈、7-平垫圈、8-膨胀套筒、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包括踏步主体框1和两组膨胀螺栓,采用两组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两组膨胀螺栓均由螺母5、弹簧垫圈6、平垫圈7、膨胀套筒8和螺栓9组成,如图4所示;通过转动螺母5,膨胀套筒8受到螺栓9的挤压,使膨胀套筒8的膨胀片膨胀,与井壁产生膨胀挤压力,并通过剪切摩擦作用产生抗拔力,实现对多功能快装踏步的固定,其中一组膨胀螺栓的螺栓9可在椭圆形固定孔2限制内滑动,实现两组膨胀螺栓的间距调节,如图3;踏步主体框1下方加设挂钩3,踏步主体框1中央加入肋筋4,实现悬挂和踩踏稳固的功能性。采用两组膨胀螺栓作为踏步的锚固方式,螺栓9与椭圆形固定孔2连接稳固并实现水平滑动,膨胀螺栓通过一组膨胀螺栓的硬连接和一组膨胀螺栓中螺栓9与椭圆形固定孔2的连接实现与踏步主体框1固定,并调节两组膨胀螺栓的间距。如图2,踏步主体框1与螺栓9连接处下方,挂钩3上方,踏步主体框1采用了抗扭结构,固定梁1.1整体为加厚的矩形梁,其下半部分远离固定面的一侧切削形成坡面,向下突出于踏步主体框外,分担部分拉拔力对两组膨胀螺栓造成固定效果的影响。踏步主体框1中的板材整体厚度为渐变式,越靠近固定面厚度越大。靠近固定面的因此而为固定梁1.1,远离固定面的一侧为外侧梁,中间为两根连接梁,外侧梁的截面为梯形,厚度渐变,越靠近固定面厚度越大。底端连接挂钩3,最大厚度为踏步主体框1外侧梁最大厚度的2~4倍。连接梁的截面也为梯形,厚度渐变,两侧厚度分别跟对应的固定梁或外侧梁连接面厚度相适应。在井壁打孔后,将膨胀螺栓整体插入孔洞,转动螺母5,膨胀套筒8受到螺栓9的挤压,使膨胀套筒8的膨胀片膨胀,与井壁产生膨胀挤压力,并通过剪切摩擦作用产生抗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主体框(1)和固定组件;/n所述踏步主体框(1)为垂直固定面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其靠近固定面的一侧为固定梁(1.1),所述固定梁(1.1)上开设预留孔;/n所述固定组件为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设于预留孔内,包括螺栓(9)、膨胀套筒(8)和螺母(5),所述螺栓(9)穿过膨胀套筒(8)后从踏步主体框(1)外侧插入预留孔内,端部用螺母(5)固定,所述螺母(5)与固定梁(1.1)之间设置弹簧垫圈(6)和平垫圈(7),所述膨胀套筒(8)与固定梁(1.1)之间设置平垫圈(7);/n所述膨胀螺栓与踏步主体框(1)共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主体框(1)和固定组件;
所述踏步主体框(1)为垂直固定面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其靠近固定面的一侧为固定梁(1.1),所述固定梁(1.1)上开设预留孔;
所述固定组件为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设于预留孔内,包括螺栓(9)、膨胀套筒(8)和螺母(5),所述螺栓(9)穿过膨胀套筒(8)后从踏步主体框(1)外侧插入预留孔内,端部用螺母(5)固定,所述螺母(5)与固定梁(1.1)之间设置弹簧垫圈(6)和平垫圈(7),所述膨胀套筒(8)与固定梁(1.1)之间设置平垫圈(7);
所述膨胀螺栓与踏步主体框(1)共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螺栓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预留孔为椭圆形固定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快装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与固定梁(1.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擎,
申请(专利权)人:杨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