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斌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79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的中板和地面层之间,顶出出入口的出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的顶板上,顶出出入口包括楼扶梯支撑墙、出入口平台、出入口通道底斜板以及出入口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入口的出口直接设在地铁车站顶板上,构造简单;不需要单独实施地铁围护结构及出入口通道,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且通行方便;同时由于出入口位于地铁车站上方,使地铁站厅层有良好的通风及排烟效果;截水沟可有效的将出入口进来的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管线排入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设置排水泵,将雨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了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铁道一般沿城市道路下方敷设,但是由于有的道路宽度较小、道路下方管线及综合管廊占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间以及交通疏解等问题,有的地铁车站在道路下方实施较困难或无法实施,需将地铁车站移到路侧,如果地铁出入口还按常规将其建在地铁车站两侧,则会占用更大的空间,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同时增加了地铁的建造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设置在地铁车站顶部、构造简单、造价低、工期短、通行方便、采光及通风效果好的地铁出入口结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的中板和地面层之间,在顶出出入口上方设置地面亭;所述地下第一层顶部设置顶板,所述顶出出入口的出口设置在顶板上,所述顶出出入口包括设置在顶板上的楼扶梯支撑墙、设置在楼扶梯支撑墙顶部的出入口平台、设置在顶板和中板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底斜板以及设置在出入口平台一端和中板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平台另一端与地面层连接,在出入口通道底部、通道底斜板和中板顶面之间设置支撑柱,在出入口通道底斜板两侧设置与楼扶梯支撑墙两端连接的出入口侧墙。本技术在中板的出入口通道端部及侧部设置截水沟,在截水沟内设置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另一端与设置在侯车站内的底板上的集水坑连接。本技术在出入口通道上方设置出入口通道顶斜板,地面亭一端与出入口平台顶面连接,另一端与出入口通道顶斜板端部连接。本技术出入口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楼梯以及设置在楼梯两侧的扶梯;所述支撑柱包括楼梯支撑柱A和扶梯支撑柱B;所述楼梯支撑柱A间隔设置在楼梯底部与顶板顶面之间和楼梯底部和通道底斜板顶面之间;扶梯支撑柱B穿过通道底斜板间隔设置在扶梯底部和中板顶面之间。本技术在楼梯和扶梯底部设置扶梯基坑,在扶梯基坑内安装扶梯设备。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出入口的出口直接设在地铁车站顶板上,构造简单;不需要单独实施地铁围护结构及出入口通道,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且通行方便;同时由于出入口位于地铁车站上方,使地铁站厅层有良好的通风及排烟效果;截水沟可有效的将出入口进来的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管线排入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设置排水泵,将雨水排出。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楼梯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扶梯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出入口通道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地铁车站与道路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地下第一层、2地面层、3底板、4中板、5顶板、6楼扶梯支撑墙、7出入口通道底斜板、81楼梯支撑柱A、82扶梯支撑柱B、9出入口侧墙、10截水沟、11排水管线、12集水坑、13出入口通道顶斜板、14楼梯、15扶梯、16扶梯基坑、17出入口平台、18地面亭、19结构柱、20道路、21地铁车站。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1的中板4和地面层2之间,中板4即为地下第一层1的地板,在顶出出入口上方设置地面亭18;所述地下第一层1顶部设置顶板5,所述顶出出入口的出口设置在顶板5上,所述顶出出入口包括设置在顶板5上的楼扶梯支撑墙6、设置在楼扶梯支撑墙6顶部的出入口平台17、设置在顶板5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以及设置在出入口平台17一端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平台17另一端通过台阶与地面层2连接,在出入口通道底部、通道底斜板7和中板4顶面之间设置支撑柱,在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两侧设置与楼扶梯支撑墙6两端连接的出入口侧墙9,在地铁车站的各层内设置一排以上的结构柱19;如果地铁车站21各层内设置单排的结构柱19,则所述地铁出入口设置在结构柱19侧部;如果地铁车站21各层内设置双排的结构柱19,则所述地铁出入口设置在结构柱19侧部上方。出入口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楼梯14以及设置在楼梯两侧的扶梯15;在楼梯14和扶梯15底部设置扶梯基坑16,在扶梯基坑16内安装扶梯设备。本技术所述支撑柱包括楼梯支撑柱A81和扶梯支撑柱B82;所述楼梯支撑柱A81间隔设置在楼梯14底部与顶板5顶面之间、楼梯14底部和通道底斜板7顶面之间;扶梯支撑柱B82穿过通道底斜板7间隔设置在扶梯15底部和中板4顶面之间。本技术在中板4楼梯端部及侧部设置截水沟10,在截水沟10内设置排水管线11,排水管线11另一端与设置在侯车站内的底板3上的集水坑12连接。本技术在出入口通道上方设置出入口通道顶斜板13,地面亭18一端与出入口平台17端部顶面连接,另一端与出入口通道顶斜板13端部连接。本技术出入口直接在地铁车站顶板顶部,结构简单;不需要单独实施地铁出入口围护结构及出入口通道,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使地铁站厅层有良好的通风及排烟效果;若降雨量大造成部分雨水进入地铁出入口,雨水进入地铁车站21,由中板4处的截水沟10汇集雨水,并由排水管线11将雨水汇入集水坑12,利用集水坑12内部的水泵将雨水排出地铁车站。与常规设置在地铁车站侧向的出入口相比,本技术地铁车站21设置在道路20侧部,顶出出入口从地铁车站21的顶板5上方引出,减少了常规地铁出入口建设的出入口围护结构和出入口通道部分,造价降低,通行方便,同时节约工期;顶出出入口直接设置在顶板5上方,如果站厅内4着火,可利于通风和排烟,同时节约乘客进出站时间;顶出出入口直接设置在顶板5上方,采光效果好;同时设置的截水沟10、排水管线11和集水坑12能顺利的将雨水从地铁车站排出,从而防止了地铁车站21在暴雨情况下被水淹的风险。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1)的中板(4)和地面层(2)之间,在顶出出入口上方设置地面亭(18);/n所述地下第一层(1)顶部设置顶板(5),所述顶出出入口的出口设置在顶板(5)上,所述顶出出入口包括设置在顶板(5)上的楼扶梯支撑墙(6)、设置在楼扶梯支撑墙(6)顶部的出入口平台(17)、设置在顶板(5)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以及设置在出入口平台(17)一端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平台(17)另一端与地面层(2)连接,在出入口通道底部、通道底斜板(7)和中板(4)顶面之间设置支撑柱,在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两侧设置与楼扶梯支撑墙(6)两端连接的出入口侧墙(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地下第一层(1)的中板(4)和地面层(2)之间,在顶出出入口上方设置地面亭(18);
所述地下第一层(1)顶部设置顶板(5),所述顶出出入口的出口设置在顶板(5)上,所述顶出出入口包括设置在顶板(5)上的楼扶梯支撑墙(6)、设置在楼扶梯支撑墙(6)顶部的出入口平台(17)、设置在顶板(5)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以及设置在出入口平台(17)一端和中板(4)之间的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平台(17)另一端与地面层(2)连接,在出入口通道底部、通道底斜板(7)和中板(4)顶面之间设置支撑柱,在出入口通道底斜板(7)两侧设置与楼扶梯支撑墙(6)两端连接的出入口侧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中板(4)的出入口通道端部及侧部设置截水沟(10),在截水沟(10)内设置排水管线(11),排水管线(11)另一端与设置在侯车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秀牛斌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牛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