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362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包括液压振动锤、履带吊机和旋挖钻机,其还包括内层钢护筒、套设于内层钢护筒外的中层钢护筒、套设于中层钢护筒外的外层钢护筒、设于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一固定件、设于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层钢护筒、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同轴设置,所述中层钢护筒的长度为23‑30m,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大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小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中层钢护筒和内层钢护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超长钢护筒能克服侧摩擦阻力沉入地面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础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
技术介绍
在海上桥梁人工岛桩基建设中,灌注桩桩深一般为45m~105m,入微风化岩1.5~4.5m。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复杂的海洋地质易导致塌孔及人工岛整体位移对桩孔的影响,同时防止海洋氯化物对钢筋混凝土侵蚀的影响,原施工工艺为上端先安装临时60m长钢护筒保证桩孔成孔,在成孔完成后钢筋笼安装之前下放2.5mm厚波纹管,以保证混凝土与海洋氯化物地层能有效隔离。针对原施工工艺,首先工序繁多,工期压力大;其次波纹管与土层摩擦力较小,无法为后继施工中大重量钢筋笼挂笼施工提供支承力;再有波纹管材料加工费用高,不经济。为解决上述问题,后续施工将施工工艺改为大直径永久超长钢护筒替代上端的临时护筒和永久的通长波纹管,即沉入长护壁钢护筒(约60m)进入隔水层,解决成孔护壁和后期百吨以上重型钢筋笼的施工难点。但是,在地面以下沉入60m深超长钢护筒时,当护筒下放至38m左右(其中砂层15m)时,由于侧摩擦阻力的作用,护筒很难继续下沉,并会引起局部护筒底端变形的现象。一般施工时,采用液压振动锤及常规的护筒材料,钢护筒的最大极限是可克服约38m左右的上部地层侧摩阻力,采用液压振动锤一次性直接将超长钢护筒振送到位的方案难以现实。综上,现有技术中60m左右长的钢护筒很难克服侧壁的摩擦阻力沉入地面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60m左右长的钢护筒难以克服侧摩擦阻力沉入地面以下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包括液压振动锤、履带吊机和旋挖钻机,其还包括内层钢护筒、套设于内层钢护筒外的中层钢护筒、套设于中层钢护筒外的外层钢护筒、设于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一固定件、设于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层钢护筒、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同轴设置,所述中层钢护筒的长度为23-30m,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大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小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中层钢护筒和内层钢护筒。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为10-15m,所述内层钢护筒的长度为58-65m。进一步地,所述内层钢护筒的直径为2350mm-2450mm,所述中层钢护筒的直径为2550mm-2650mm,所述外层钢护筒的直径为2750mm-2850mm。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钢护筒的内侧壁周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块,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块远离外层钢护筒内壁的侧面到外层钢护筒的中心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中层钢护筒的内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块,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块远离内层钢护筒内壁的侧面到中层钢护筒的中心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中层钢护筒的顶部高于外层钢护筒顶部25-35cm。进一步地,所述内层钢护筒的顶部高于中层钢护筒顶部25-3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由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层钢护筒、中层钢护筒和内层钢护筒,外层钢护筒对中层钢护筒的沉入起定位和导向作用,且减小中层钢护筒沉入时受到的侧摩擦阻力,减小中层钢护筒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理,中层钢护筒对内层钢护筒的沉入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且减小了内层钢护筒沉入时受到的侧摩擦阻力,减小内层钢护筒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施工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层钢护筒;2、中层钢护筒;3、外层钢护筒;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第一定位块;7、第二定位块;8、履带吊机;9、液压振动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液压振动锤9(图中未示出)、履带吊机8(图中未示出)和旋挖钻机(图中未示出),其还包括内层钢护筒1、套设于内层钢护筒1外的中层钢护筒2、套设于中层钢护筒2外的外层钢护筒3、设于外层钢护筒3和中层钢护筒2之间的第一固定件4以及设于中层钢护筒2和外层钢护筒3之间的第二固定件5,所述内层钢护筒1、中层钢护筒2和外层钢护筒3同轴设置,所述中层钢护筒2的长度为23-30m,所述外层钢护筒3的长度大于中层钢护筒2的长度,所述外层钢护筒3的长度小于中层钢护筒2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件4用于固定外层钢护筒3和中层钢护筒2,所述第二固定件5用于固定中层钢护筒2和内层钢护筒1。本技术的系统在使用时,先通过液压振动锤9的夹具将液压振动锤9安装到外层钢护筒3的顶部,然后通过履带吊机8将外层钢护筒3吊至预设的桩位,接着通过履带吊机8和液压振动锤9的配合将外层钢护筒3振动打入地下预设深度内后,将外层钢护筒3内的渣土采用旋挖钻机挖出;再接着将液压振动锤9安装到中层钢护筒2的顶部,然后通过履带吊机8将中层钢护筒2吊放入外层钢护筒3内,再通过履带吊机8和液压振动锤9的配合将外层钢护筒3振动打入地下预设深度内后,将中层钢护筒2内的渣土通过旋挖钻机挖出,然后将第一固定件4焊接到外层钢护筒3和中层钢护筒2之间,使外层钢护筒3和中层钢护筒2固定连接,最后将液压振动锤9安装到内层钢护筒1的顶部,然后通过履带吊机8将内层钢护筒1吊放入中层钢护筒2内,再通过履带吊机8和液压振动锤9的配合将内层钢护筒1振动打入地下预设深度内后,将第二固定件5焊接到中层钢护筒2和内层钢护筒1之间,使内层钢护筒1和中层钢护筒2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由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层钢护筒3、中层钢护筒2和内层钢护筒1,外层钢护筒3对中层钢护筒2的沉入起定位和导向作用,且减小中层钢护筒2沉入时受到的侧摩擦阻力,减小中层钢护筒2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理,中层钢护筒2对内层钢护筒1的沉入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且减小了内层钢护筒1沉入时受到的侧摩擦阻力,减小内层钢护筒1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钢护筒的最大极限是可克服约38m左右的上部地层侧摩阻力,当侧摩擦阻力过大时,钢护筒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为了保护外层钢护筒3、中层钢护筒2和内层钢护筒1,使其在使用时不易发生变形,所述外层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包括液压振动锤、履带吊机和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层钢护筒、套设于内层钢护筒外的中层钢护筒、套设于中层钢护筒外的外层钢护筒、设于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一固定件、设于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层钢护筒、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同轴设置,所述中层钢护筒的长度为23-30m,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大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小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中层钢护筒和内层钢护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包括液压振动锤、履带吊机和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层钢护筒、套设于内层钢护筒外的中层钢护筒、套设于中层钢护筒外的外层钢护筒、设于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一固定件、设于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之间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层钢护筒、中层钢护筒和外层钢护筒同轴设置,所述中层钢护筒的长度为23-30m,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大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小于中层钢护筒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外层钢护筒和中层钢护筒,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中层钢护筒和内层钢护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护筒的长度为10-15m,所述内层钢护筒的长度为58-6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超长钢护筒沉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护筒的直径为2350mm-2450mm,所述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勋雷斌尚增弟许国兵吴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