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内板骨架和吸合铁芯,所述内板骨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线圈,且线圈左下侧安装有动力臂,同时动力臂上固定连接有弹簧,线圈上开设有走马槽,且走马槽上开设有固定槽,同时走马槽内部安装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下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侧穿过线圈与受力部固定连接;所述吸合铁芯左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且连接块左侧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块底部与插接块固定连接。该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具有吸合铁芯为可拆卸结构,避免对线圈进行整个更换作业,降低装置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本技术涉及提花机设备科技
,具体为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技术介绍
提花机电磁阀组件使用于电子提花机,它在工作时将表征织物花样的电信号转换成对应经纱的提升运动,是自动提花织造系统中极其关键的执行元件;对于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当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会往上方运动到某一位置后,再往下运动;一个循环会经以下几个过程:竖钩往上运动,竖钩顶端的挂钩会向上撞击在动铁铁钩下端的钩部上并顺着竖钩斜面进入实现挂钩和钩部的钩挂连接,同时竖钩侧向延伸的斜面会作用动铁铁钩的钩部上并持续往上运动,同时利用杠杆原理使动铁铁钩和吸合铁芯吸合,同时线圈得电,使吸合状态保持;当竖钩向上到达顶部后竖钩上方的复位机构产生竖钩往下的回复力,可防止竖钩陷入死角,且减小竖钩在顶部位置滞留的时间;并在线圈断电即动铁铁钩复位之前被外力拉下去;然而,在所述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挂钩往上运动撞击在动铁铁钩钩部的冲击力很大且频繁,会使得竖钩的受撞击部位不断地磨损,严重影响产品的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CN201520001697.4)一种提花机电磁阀组件,文中提出“所述吸合铁芯120设有吸合面121,所述动力臂151设有用以与吸合铁芯120吸合面121吸合的吸合部1511;当线圈110得电后,吸合铁芯120产生吸力,动铁铁钩150吸合部1511被吸合铁芯120吸合面121吸住;当线圈110断电后,弹簧130会将动铁铁钩150吸合部1511和吸合铁芯120面吸合面121分离;由于线圈110通断的频率比较高,长时间的通断会使吸合铁芯120的吸合面121和动铁铁钩150的吸合部1511不断地撞击导致吸合铁芯120和动铁铁钩150吸合面121上的不断的磨损,吸力会不断地减小,影响寿命;”吸合铁芯120与线圈110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吸合铁芯120与吸合部1511频繁的接触,会导致吸合部1511与吸合铁芯120之间产生磨损,电磁阀使用时间久之后需要对吸合铁芯120进行更换,由于吸合铁芯120与线圈110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需要对线圈110进行整个更换作业,加大装置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所述吸合铁芯、回位弹簧、限位槽和插接块具有吸合铁芯为可拆卸结构,避免对线圈进行整个更换作业,降低装置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内板骨架和吸合铁芯,所述内板骨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线圈,且线圈左下侧安装有动力臂,同时动力臂上固定连接有弹簧,线圈上开设有走马槽,且走马槽上开设有固定槽,同时走马槽内部安装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下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侧穿过线圈与受力部固定连接;所述吸合铁芯左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且连接块左侧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块底部与插接块固定连接,并且插接块下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臂设置为两组分布在线圈的两侧,且动力臂的上侧与吸合部固定连接,同时吸合部与吸合铁芯的高度一致。优选的,所述受力部与固定杆形成T字形,且固定杆为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下侧的固定杆上套接有回位弹簧,且固定杆上安装有固定板,同时回位弹簧设置在固定板的下侧。优选的,所述吸合铁芯通过连接块、安装块与插接块固定连接,且吸合铁芯、连接块、安装块与插接块形成冂字形。优选的,所述走马槽的剖面为矩形,且固定槽的剖面为燕尾形,同时固定槽的长度等于插接块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插接块的剖面为燕尾形设置,且插接块的尺寸与固定槽的尺寸相适配,同时安装块通过插接块穿过走马槽插接在固定槽内部。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固定块的尺寸相适配,同时固定块插接在限位槽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吸合铁芯为可拆卸结构,避免对线圈进行整个更换作业,降低装置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2.通过固定杆将固定块从限位槽中抽离出来,插接块失去限位作业,插接块向下移动,移动至走马槽内部,即可完成吸合铁芯的拆卸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板骨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固定杆工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走马槽和固定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B-B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结构C-C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线圈;2、内板骨架;3、吸合部;4、弹簧;5、动力臂;6、受力部;7、固定杆;8、固定块;9、走马槽;10、吸合铁芯;11、连接块;12、插接块;13、安装块;14、限位块;15、限位槽;16、回位弹簧;17、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内板骨架2和吸合铁芯10,内板骨架2内部固定连接有线圈1,且线圈1左下侧安装有动力臂5,同时动力臂5上固定连接有弹簧4,动力臂5设置为两组分布在线圈1的两侧,且动力臂5的上侧与吸合部3固定连接,同时吸合部3与吸合铁芯10的高度一致;线圈1上开设有走马槽9,且走马槽9上开设有固定槽17,同时走马槽9内部安装有固定块8,并且固定块8下侧与固定杆7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下侧穿过线圈1与受力部6固定连接;受力部6与固定杆7形成T字形,且固定杆7为升降结构;固定块8下侧的固定杆7上套接有回位弹簧16,且固定杆7上安装有固定板,同时回位弹簧16设置在固定板的下侧;吸合铁芯10通过连接块11、安装块13与插接块12固定连接,且吸合铁芯10、连接块11、安装块13与插接块12形成冂字形;走马槽9的剖面为矩形,且固定槽17的剖面为燕尾形,同时固定槽17的长度等于插接块12的长度;吸合铁芯10左侧与连接块11固定连接,且连接块11左侧与安装块13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块13底部与插接块12固定连接,并且插接块12下侧与限位块14固定连接;插接块12的剖面为燕尾形设置,且插接块12的尺寸与固定槽17的尺寸相适配,同时安装块13通过插接块12穿过走马槽9插接在固定槽17内部;限位块14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5,且限位槽15与固定块8的尺寸相适配,同时固定块8插接在限位槽15内部;如图1-5所示:当需要对吸合铁芯10进行拆卸作业的时候,首先拉动受力部6,通过固定杆7将固定块8从限位槽15中抽离出来,插接块12失去限位作业,插接块12向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内板骨架(2)和吸合铁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骨架(2)内部固定连接有线圈(1),且线圈(1)左下侧安装有动力臂(5),同时动力臂(5)上固定连接有弹簧(4),线圈(1)上开设有走马槽(9),且走马槽(9)上开设有固定槽(17),同时走马槽(9)内部安装有固定块(8),并且固定块(8)下侧与固定杆(7)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下侧穿过线圈(1)与受力部(6)固定连接;/n所述吸合铁芯(10)左侧与连接块(11)固定连接,且连接块(11)左侧与安装块(13)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块(13)底部与插接块(12)固定连接,并且插接块(12)下侧与限位块(1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内板骨架(2)和吸合铁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骨架(2)内部固定连接有线圈(1),且线圈(1)左下侧安装有动力臂(5),同时动力臂(5)上固定连接有弹簧(4),线圈(1)上开设有走马槽(9),且走马槽(9)上开设有固定槽(17),同时走马槽(9)内部安装有固定块(8),并且固定块(8)下侧与固定杆(7)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下侧穿过线圈(1)与受力部(6)固定连接;
所述吸合铁芯(10)左侧与连接块(11)固定连接,且连接块(11)左侧与安装块(13)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块(13)底部与插接块(12)固定连接,并且插接块(12)下侧与限位块(1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臂(5)设置为两组分布在线圈(1)的两侧,且动力臂(5)的上侧与吸合部(3)固定连接,同时吸合部(3)与吸合铁芯(10)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6)与固定杆(7)形成T字形,且固定杆(7)为升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卓锐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