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8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及其工艺,包括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设备主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区、除藻抽滤区、机电设备区和清水缓存区;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污染物质;除藻抽滤区与生物反应区贯通相连,除藻抽滤区内设有滤料用于截留藻类颗粒物;机电设备区内设有过滤装置、抽吸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不破坏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和藻类及固体颗粒等悬污染物,从而根本消除水体污染物的问题,景观水处理可达到氨氮≤1.0mg/L、总磷≤1.0mg/L、B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景观水体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景观水通常指用于视觉观赏的水体,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水景,像天然的湖泊、河流等;另一类是人工水景,像喷泉、人工湖、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自净能力非常低,并且非常容易受到污染。城市景观水体用以修饰环境、给人以美感,维护生态平衡,但是由于当初设计的局限性和后期的污染及水质管理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大降低,有些严重的更是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主要是控制水体中COD、BOD5、TN、TP等污染物的含量及藻类等的生长,使其不过度繁殖,保持水体的清澈、洁净,水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整个水域的水质。目前,目前景观水处理方法较多,应用较多的为曝气增氧鲜化水体、气浮除藻、微压精滤法、氯液消毒及生态净化等。1、增氧曝气主要是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降解污染的效能,但实际有些自然景观水体中存在着有益微生物数量低或者污染负荷大等状况,那么增氧曝气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能的提升就营销甚微了;除此之外,在一些小区内的景观水,周围都是居民,增氧曝气噪声较大,存在一个扰民的问题。2、气浮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藻类及颗粒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但并能有效去除水体中氮、磷、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这就意味着存在着藻类再次爆发的风险,并且整个气浮工艺集成机电设备较多,包括容器罐,加药装置、反冲洗装置等等,这就意味着该设备的运行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大,并且气浮工艺也存在会产生大量上浮泥的问题,处理大量上浮泥又会增加额外的成本;3、微压精滤孔隙小能够有效去除大部分颗粒物,甚至能够截留大部分水体中的细菌,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但同时这种孔隙小、过滤精度高的特性也带来了孔隙易堵塞、使用寿命短、处理量低的缺点;并且该种精密滤料在就留了一些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截留了大量有益细菌,破坏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系统,从而破坏了水体的自净功能。4、氯液消毒虽然能够有效灭活水体中的藻类、病毒及细菌,但同时也会危害水体中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尽管对藻类爆发水体有较大的感官提升,但同时也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5、水生态净化就是在水体中通过构建水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及微生物系统来建立一个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完整食物链,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但对于一些做过防渗的硬质池底的景观水来说,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就比较困难,尤其其沉水植物系统,而大量的水生植物能够吸收大量污染物质,在净化水体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水生植物系统的不健全,势必会导致水体自净能力的极大削减。综上几种景观水处理在实际应用时,在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和藻类及固体颗粒等悬污染物时,也会灭活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得原有的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且现有技术的反冲洗效果不佳,藻类等颗粒物会黏于滤料孔隙之中,从而影响滤料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及其工艺,以解决在不破坏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和藻类及固体颗粒等悬污染物从而根本消除水体污染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包括: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用于抽取景观池内的水进入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区、除藻抽滤区、机电设备区和清水缓存区;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污染物质;除藻抽滤区与所述生物反应区贯通相连,所述除藻抽滤区内设有滤料用于截留藻类颗粒物;机电设备区内设有过滤装置、抽吸装置和反冲洗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等污染物质,该微生物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不产生剩余污泥,无二次污染且无需配备污泥处理设备,设备成本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生物反应区在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采用微纳米曝气,使氧气充分溶于水体中,为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滤料为多孔纳米滤料,采用多孔隙纳米材料,在含有藻类的水体通过时,多孔纳米滤料截留藻类颗粒物,且藻类颗粒物只堆积但不黏于滤料孔隙之中,多孔隙纳米材料有很高的孔隙率及极强的疏水性,藻类等颗粒物只会堆积但不会粘黏于滤料孔隙之中,极大提高了滤料的反冲洗效率,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除藻抽滤区在滤料的上方设有紫外杀菌装置,所述紫外杀菌装置为紫外灯,紫外灯采用强穿透性紫外灯,能够透过水体使堆积在滤料的藻类失活。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为高分子负电荷微纳米过滤装置,所述清水缓存区内的水通过出水泵进入高分子负电荷微纳米过滤装置进行深度过滤并通过出水管分散排入景观池内,高分子负电荷微纳米过滤装置采用高压高分子带负电荷微纳米滤芯,对水体中小颗粒胶体有极强的截留效果,但基本不会截留微生物,保证了处理后的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抽吸泵和抽吸管,抽吸泵启动通过抽吸管从除藻抽滤区底部抽水至清水缓存区,且除藻抽滤区的抽吸口上设有多孔滤帽,多孔滤帽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多孔质纤维材料,透水性好,并且不容易堵塞。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和反冲洗管,反冲洗泵启动通过反冲洗管从清水缓存区抽水至除藻抽滤区进行冲洗,且反冲洗的污水通过反冲洗管排入污水管网。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除藻抽滤区和清水缓存区均设有红外液位控制仪,红外液位控制仪监测液位信号并传信于电控柜,所述电控柜安装于设备主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不破坏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和藻类及固体颗粒等悬污染物,从而根本消除水体污染物的问题;2.本技术景观水处理可达到氨氮≤1.0mg/L、总磷≤1.0mg/L、BOD5≤20mg/L总磷≤5mg/L,同时能去除98%以上的藻类或颗粒物,极大地提高水体景观效果;3.本技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应用范围广,硬质池底或软质池底都可适用,同时不受地区、温度限制,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生化过滤循环景观水净化工艺的流程示意框图。图中标号说明:101、进水泵;102、进水管;2、设备主体;21、生物反应区;22、除藻抽滤区;23、机电设备区;24、清水缓存区;3、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41、曝气泵;42、曝气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用于抽取景观池内的水进入设备主体;/n设备主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区、除藻抽滤区、机电设备区和清水缓存区;/n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污染物质;/n除藻抽滤区与所述生物反应区贯通相连,所述除藻抽滤区内设有滤料用于截留藻类颗粒物;/n机电设备区内设有过滤装置、抽吸装置和反冲洗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用于抽取景观池内的水进入设备主体;
设备主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区、除藻抽滤区、机电设备区和清水缓存区;
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污染物质;
除藻抽滤区与所述生物反应区贯通相连,所述除藻抽滤区内设有滤料用于截留藻类颗粒物;
机电设备区内设有过滤装置、抽吸装置和反冲洗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在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采用微纳米曝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多孔纳米滤料,采用多孔隙纳米材料,在含有藻类的水体通过时,多孔纳米滤料截留藻类颗粒物,且藻类颗粒物只堆积但不黏于滤料孔隙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菁季艳艳曾子涵孙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