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8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1、澄清池2、缓冲池3和烟道4;所述调节池1、所述澄清池2、所述缓冲池3和所述烟道4依次连通;所述烟道4包括烟道本体、多个布水器5和多个引流部件;所述缓冲池3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通;所述烟道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所有所述布水器5均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外侧,所有所述引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内部,所述引流部件穿过所述进水口7通过一进水管8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接。该装置有效解决了因烟气流速较快,废水雾滴未蒸发完全即被烟气带入脱硫塔15中,造成蒸发系统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烟道4内部腐蚀结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废水产生,其中高盐废水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排放的脱硫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是燃煤电厂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废水经过中和、沉降和絮凝处理去除重金属杂质后直接排放,但由于废水中大量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存在,出水含盐量仍高达2-4%。直接外排会引起地表水和土壤生态破坏,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蒸发干燥脱硫废水的新工艺,将脱硫废水喷入烟道中,利用热烟气使废水完全蒸发,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结晶物或盐类等固体,从而除去污染物并实现废水的零排放。这种工艺投资运行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但同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在传统的低温烟道蒸发中,由于烟气流速较快,大量废水雾滴还未蒸发完全即被烟气带入脱硫塔中,造成蒸发系统效率低下,而蒸发不完全的废水雾滴也极易造成下游烟道的腐蚀积灰。因此,针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处理工艺如何提高蒸发系统效率,减少烟道腐蚀结垢,是目前低温烟道浓缩技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该装置可提高废水随烟气蒸发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澄清池、缓冲池和烟道;所述调节池、所述澄清池、所述缓冲池和所述烟道依次连通;所述烟道包括烟道本体、多个布水器和多个引流部件;所述缓冲池与所述布水器相连通;所述烟道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所有所述布水器均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外侧,所有所述引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内部,所述引流部件穿过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所述布水器相连接。本技术的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中调节池、澄清池、缓冲池和烟道依次连通,即脱硫废水依次经调节池、澄清池和缓冲池预处理后,再进入烟道进行蒸发浓缩。预处理可初步降低废水中重金属、固体悬浮物的浓度,进而降低废水在蒸发过程中对烟道的腐蚀和结垢。而烟道包括烟道本体、多个布水器和多个引流部件,其中布水器可移动设置在烟道本体外侧,引流部件设置在烟道本体内部,缓冲池与布水器相连通,烟道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引流部件穿过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布水器相连接。即缓冲池出水进入布水器,布水器出水通过一进水管与烟道本体连通,而引流部件与进水管连接,这样,由布水器对废水进行分流,分流后的废水进入烟道内部后沿引流部件自上而下流至烟道底部。布水器的分流作用以及引流部件的引流作用延长了废水与烟气的作用时间,增加了两者的作用面积,进而提高了废水浓缩效率。进一步,所述布水器包括主管和多个支管;所有所述支管均分布在所述主管上,其一端均与所述主管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引流部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主管相连通。布水器包括主管和多个支管,所有支管均分布在主管上,其一端均与主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引流部件一一对应连接。这样,缓冲池中的废水由布水器主管进入后,分别由布水器支管流出通过进水管进入烟道内部,而后沿进水管上设置引流部件自上而下流至烟道底部。因此,布水器主管和多个支管的设置方式可保证废水均匀分布于烟道内部,有效避免了废水直接喷淋造成废水蒸发浓缩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每相邻两个所述布水器之间,主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同一所述布水器上,所述支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8cm。为提高布水器的布水效果,布水器主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布水器支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8cm,且布水器支管呈均匀布置的方式。进一步,所述引流部件包括引流管线和固定网;所述固定网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的底壁上;所述引流管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网相抵,另一端穿过所述烟道顶壁与所述进水管可拆卸连接。引流部件包括引流管线和固定网,固定网设置在烟道内部的底壁上,引流管线的一端与固定网相抵,另一端穿过烟道顶壁与进水管可拆卸连接。固定网的设置对引流管线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引流管线在引流过程中随意倾斜,而引流管线与进水管可拆卸连接,当引流管线上出现结垢后,便于及时将引流管线拆卸冲洗。进一步,所述引流管线之间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烟道本体轴向的夹角为30-90°。引流管线之间相互平行且与烟道本体轴向的夹角为30-90°,即引流管线与烟气流速方向的呈30-90°,以保证水流流动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同向,进而提高废水与烟气作用时间。进一步,所述引流管线为管状或实心结构,且所述引流管线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因引流管线仅对废水起到分流引流的作用,因此,引流管线可以设置为管状或实心结构,并且,为提高引流管线对废水的粘附力,可在引流管线的外表面设置螺纹结构。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烟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水嘴。进水管位于烟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水嘴,橡胶水嘴均有一定的弹性,可通过进水压力调整并控制其开度,这样,当橡胶水嘴处出现结垢时,可将进水压力调大,进而将水嘴上的结垢冲刷下来。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当需要对某一根引流管线或橡胶水嘴进行更换时,可直接关闭相应进水管道上的流量调节阀,而不影响其他引流部件的工作。进一步,所述烟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呈锥形结构,且锥角大于45°;所述集水槽与所述调节池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设置有调节阀。烟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收集被烟气浓缩的废水,而集水槽与调节池连通,这样,集水槽中收集的废水可被输送至调节池,进而重复上述预处理和浓缩过程。而当集水槽中浓缩废水达到一定的浓缩倍数时,被直接排放至下一级处理工艺。本技术的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本技术的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中,脱硫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澄清池和缓冲池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通过布水器进入烟道本体内部,并沿引流部件自上而下流动,废水通过热烟气加热,在引流部件表面进行蒸发浓缩。调节池、澄清池和缓冲池的设置可对脱硫废水进行初步处理,除去废水中部分重金属和悬浮物,进而降低废水硬度,减少废水雾滴对烟道的腐蚀积灰;布水器和引流部件的设置增加了废水与烟气的作用时间,提高了废水蒸发效率。因此,该装置有效解决了因烟气流速较快,废水雾滴未蒸发完全即被烟气带入脱硫塔中,造成蒸发系统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烟道内部腐蚀结垢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高盐废水低温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澄清池(2)、缓冲池(3)和烟道(4);/n所述调节池(1)、所述澄清池(2)、所述缓冲池(3)和所述烟道(4)依次连通;/n所述烟道(4)包括烟道本体、多个布水器(5)和多个引流部件;/n所述缓冲池(3)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通;/n所述烟道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n所有所述布水器(5)均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外侧,所有所述引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内部,所述引流部件穿过所述进水口(7)通过一进水管(8)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废水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澄清池(2)、缓冲池(3)和烟道(4);
所述调节池(1)、所述澄清池(2)、所述缓冲池(3)和所述烟道(4)依次连通;
所述烟道(4)包括烟道本体、多个布水器(5)和多个引流部件;
所述缓冲池(3)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通;
所述烟道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
所有所述布水器(5)均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外侧,所有所述引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烟道本体内部,所述引流部件穿过所述进水口(7)通过一进水管(8)与所述布水器(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5)包括主管(9)和多个支管(10);
所有所述支管(10)均分布在所述主管(9)上,其一端均与所述主管(9)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水管(8)与所述引流部件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缓冲池(3)与所述主管(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布水器(5)之间,主管(9)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同一所述布水器(5)上,所述支管(1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8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洋李飞谷小兵白玉勇杨言荆亚超高阳麻晓越彭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