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7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包括分流井、初雨处理罐、加药装置、提升泵、吸水管、初雨布水管、初期雨水,所述分流井内设有加药装置、提升泵、吸水管,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剂箱、联动电磁阀、加药管,所述药剂箱与加药管连接,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联动电磁阀,所述加药管下端通至提升泵底部吸水口,所述提升泵上端连接吸水管,所述吸水管通至初雨处理罐与初雨布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阀控制加药装置在提升泵吸水口处加药,使得初雨与絮凝药剂在提升泵运转过程中充分混合,避免了依靠电力装置进行机械搅拌而造成的电力消耗、电力故障和设备维修等问题,且絮凝过程均匀快速,优化了絮凝工艺,保证了絮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雨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顾名思义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降雨初期30min左右形成的降雨径流。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大量的城市初期雨水裹挟着城市表面污染所带来的污染物排入河道,这部分初期雨水会引起城市水源污染,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常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其中絮凝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投加絮凝剂,经过不同的混凝机理使杂质形成絮状体,失去胶体物资的稳定性达到去除雨水中杂质的目的。它可以用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感观指标,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它可以自成独立的处理系统,又可以与其它处理单元过程进行组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过程,而且还常用于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经过絮凝剂无害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加絮凝剂过程中为实现快速充分混合,多采用电力搅拌设备进行搅拌处理,但电力消耗大,且由于初期雨水中含有多种杂质,使得电力搅拌设备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从而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采用水力混合絮凝,避免了依靠电力装置进行机械搅拌而造成的电力消耗、电力故障和设备维修等问题,优化了絮凝工艺,能够实现初期雨水与药剂快速充分混合,保证了初期雨水絮凝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包括分流井、初雨处理罐、加药装置、提升泵、吸水管、初雨布水管、初期雨水,所述分流井内设有加药装置、提升泵、吸水管,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剂箱、联动电磁阀、加药管,所述药剂箱与加药管连接,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联动电磁阀,所述加药管下端通至提升泵底部吸水口,所述提升泵上端连接吸水管,所述吸水管通至初雨处理罐与初雨布水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分流井顶部设置有分流井检修孔,所述药剂箱、联动电磁阀位于分流井检修孔处。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管通至初雨处理罐,所述吸水管上设有2-3根初雨布水管,所述每根初雨布水管上连接有两排初雨布水支管,所述两排初雨布水支管呈“人”字型对称均匀排列,所述初雨布水支管与初雨布水管之间的夹角为40°-5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磁阀控制加药装置在提升泵吸水口处加药,使得初雨与絮凝药剂在提升泵运转过程中充分混合,采用水力混合絮凝,避免了依靠电力装置进行机械搅拌而造成的电力消耗、电力故障和设备维修等问题,同时采用“人”字型初雨布水管排列,使得絮凝过程均匀快速,优化了絮凝工艺,能够实现初期雨水与药剂快速充分混合,保证了初期雨絮凝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流井;2.初雨处理罐;3.加药装置;4.提升泵;5.吸水管;6.初雨布水管;11.分流井检修孔;31.药剂箱;32.联动电磁阀;33.加药管;61.初雨布水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包括分流井1、初雨处理罐2、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初雨布水管6,所述分流井1内设有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所述加药装置3包括药剂箱31、联动电磁阀32、加药管33,所述药剂箱31与加药管33连接,所述加药管33上设有联动电磁阀32,所述加药管33下端通至提升泵4底部吸水口,所述提升泵4上端连接吸水管5,所述吸水管5通至初雨处理罐2与初雨布水管6连接。如图1-图2所示,所述分流井1顶部设置有分流井检修孔11,所述药剂箱31、联动电磁阀32位于分流井检修孔11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吸水管5通至初雨处理罐2,所述吸水管5上设有2-3根初雨布水管6,所述每根初雨布水管6上连接有两排初雨布水支管61,所述两排初雨布水支管61呈“人”字型对称均匀排列,所述初雨布水支管61与初雨布水管6之间的夹角为40°-5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城市下雨后,初期雨水通过地面径流进入雨水管道,首先经过初滤系统过滤后,去除雨水中的较大杂质,防止这些大块杂质破坏整个装置内的各个部件,提高使用寿命。在达到的启动水位后,提升泵4开始将分流井1中的初期雨水经吸水管5、初雨布水管6、初雨布水支管61提升至初雨处理罐2中,在提升泵4输送初期雨水过程中,联动电磁阀32开启,将药剂箱31中的絮凝剂通过加药管33投放至提升泵4吸水口处,使得初雨与絮凝药剂在提升泵4运转过程中充分混合,絮凝剂混合初期雨水经吸水管5、初雨布水管6、初雨布水支管61提升至初雨处理罐2中进行絮凝反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磁阀控制加药装置在提升泵吸水口处加药,使得初雨与絮凝药剂在提升泵运转过程中充分混合,采用水力混合絮凝,避免了依靠电力装置进行机械搅拌而造成的电力消耗、电力故障和设备维修等问题,同时采用“人”字型初雨布水管排列,使得絮凝过程均匀快速,优化了絮凝工艺,能够实现初期雨水与药剂快速充分混合,保证了初期雨絮凝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井(1)、初雨处理罐(2)、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初雨布水管(6),所述分流井(1)内设有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所述加药装置(3)包括药剂箱(31)、联动电磁阀(32)、加药管(33),所述药剂箱(31)与加药管(33)连接,所述加药管(33)上设有联动电磁阀(32),所述加药管(33)下端通至提升泵(4)底部吸水口,所述提升泵(4)上端连接吸水管(5),所述吸水管(5)通至初雨处理罐(2)与初雨布水管(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絮凝剂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井(1)、初雨处理罐(2)、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初雨布水管(6),所述分流井(1)内设有加药装置(3)、提升泵(4)、吸水管(5),所述加药装置(3)包括药剂箱(31)、联动电磁阀(32)、加药管(33),所述药剂箱(31)与加药管(33)连接,所述加药管(33)上设有联动电磁阀(32),所述加药管(33)下端通至提升泵(4)底部吸水口,所述提升泵(4)上端连接吸水管(5),所述吸水管(5)通至初雨处理罐(2)与初雨布水管(6)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天博梁建军燕永强于锡斌许学颖郭恒彦王佳高菲柳红娜赵奭王健赵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通涛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