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0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通槽,所述通槽开设在底座的表面,且通槽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有滚珠,且滚珠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电推杆,且电推杆固定在通槽的内壁,所述底座的表面嵌合连接有重力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当人们踩压或者物料接触到重力感应器时,电推杆带动支撑板进行伸缩运动,支撑板能够遮挡电梯与地面之间的缝隙,提高人们出入电梯口时的安全系数,且避免颗粒物掉落至电梯井内,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有效的提高该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客户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会使用电梯运输建材,由于施工材料大多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运输时,施工材料进出均要通过电梯门槛,电梯门槛最容易受到损伤;且人们在乘坐电梯时,由于电梯与地面存在一定的缝隙,导致部分颗粒物掉落至电梯井内,久而久之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电梯的维护成本提高,当小朋友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小朋友的手脚卡在该缝隙中,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现有的电梯入口保护装置要么采用转动载板,使得载板可以遮挡电梯与地面存的缝隙,但是无法将载板合理的隐藏起来,导致载板占用乘坐空间;要么采用红外线感应器,使得载板可以遮挡电梯与地面存的缝隙,但是红外线感应器会出现误触的情况,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以达到将电梯内部的载板合理进行隐藏,降低载板的占用空间,且在地面安装的二级保护装置,从而提高电梯入口处保护效果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通槽,所述通槽开设在底座的表面,且通槽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有滚珠,且滚珠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电推杆,且电推杆固定在通槽的内壁,所述底座的表面嵌合连接有重力感应器,所述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有缓冲块,且缓冲块的表面连接有电梯箱体,所述电梯箱体的表面安装有滑动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槽与支撑板为活动套接,且支撑板通过电推杆与通槽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凹槽与滚珠为滑动连接,所述重力感应器与电推杆为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壳体,且壳体固定在电梯箱体的内壁,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表面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顶端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有载板,且载板的表面固定有限位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矩形槽与载板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槽与载板为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载板通过转动轴与载板之间够呈转动结构,所述限位板与壳体的表面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载板的宽度为800mm至1000mm,所述载板的长度不小于400m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当人们踩压或者物料接触到重力感应器时,电推杆带动支撑板进行伸缩运动,支撑板能够遮挡电梯与地面之间的缝隙,提高人们出入电梯口时的安全系数,且避免颗粒物掉落至电梯井内,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有效的提高该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客户维护的成本。2、本技术中,当有重物位于支撑板上时,通过设置的若干凹槽与滚珠,由于凹槽与滚珠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不影响支撑板使用的情况下,使得该支撑板整体具有一定的上下摆动能力,避免支撑板出现晃动带动电推杆产生形变,导致电推杆出现损坏,具有一定防护作用。3、本技术中,在滑动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壳体位于电梯内部,使得载板可以进行隐藏,通过拉动限位板,使得滑块通过滑槽带动载板进行移动,然后载板通过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载板能够遮挡电梯与地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人们出入电梯口时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伸缩机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座;2、伸缩机构;201、通槽;202、凹槽;203、滚珠;204、支撑板;205、电推杆;206、重力感应器;207、缓冲块;3、电梯箱体;4、滑动机构;401、壳体;402、矩形槽;403、滑槽;404、滑块;405、转动轴;406、载板;407、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2,且伸缩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通槽201,通槽201开设在底座1的表面,且通槽2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202,凹槽202的内部固定有滚珠203,且滚珠203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板204,支撑板204的一端固定有电推杆205,且电推杆205固定在通槽201的内壁,底座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重力感应器206,支撑板204的另一端固定有缓冲块207,且缓冲块207的表面连接有电梯箱体3,电梯箱体3的表面安装有滑动机构4,通过设置的底座1与楼层地面相嵌合,使得重力感器206位于地面的表层,提高重力感器206的感应效果,通过设置的缓冲块207为橡胶材质,避免支撑板204直接与电梯箱体3接触,导致支撑板204与电梯箱体3之间产生磨损,降低使用寿命。通槽201与支撑板204为活动套接,且支撑板204通过电推杆205与通槽20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凹槽202与滚珠203为滑动连接,重力感应器206与电推杆205为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伸缩机构2,在重力感应器206与光幕传感器的配合使用下,进一步提高该电梯入口保护装置的保护效果,进一步降低误触。滑动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壳体401,且壳体401固定在电梯箱体3的内壁,壳体401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402,且矩形槽402的底端开设有滑槽403,滑槽403的表面连接有滑块404,且滑块404的顶端固定有转动轴405,转动轴405的表面固定有载板406,且载板406的表面固定有限位板407,通过设置的壳体401,不仅可以隐藏载板406,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可以保护壳体401内部的零件。矩形槽402与载板406为活动连接,滑槽403与载板406为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滑槽403与滑块404,避免载板406直接与矩形槽402进行接触,导致载板406与矩形槽402直接产生磨损。载板406通过转动轴405与载板406之间够呈转动结构,限位板407与壳体401的表面相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板407,便于操作载板406进行移动。载板406的宽度为800mm至1000mm,载板406的长度不小于400mm,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电梯使用。工作原理:首先将底座1与楼层地面相嵌合,当外部需要进行电梯时,利用伸缩结构2,当人们踩压重力感应器206时,通过设置的重力感应器206与电推杆205为电性连接,使得电推杆205带动支撑板204在通槽201的内部进行伸缩移动,使得缓冲块207与电梯箱体3的表面进行接触,使得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2),且伸缩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通槽(201),所述通槽(201)开设在底座(1)的表面,且通槽(2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202),所述凹槽(202)的内部固定有滚珠(203),且滚珠(203)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的一端固定有电推杆(205),且电推杆(205)固定在通槽(201)的内壁,所述底座(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重力感应器(206),所述支撑板(204)的另一端固定有缓冲块(207),且缓冲块(207)的表面连接有电梯箱体(3),所述电梯箱体(3)的表面安装有滑动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2),且伸缩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通槽(201),所述通槽(201)开设在底座(1)的表面,且通槽(2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202),所述凹槽(202)的内部固定有滚珠(203),且滚珠(203)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的一端固定有电推杆(205),且电推杆(205)固定在通槽(201)的内壁,所述底座(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重力感应器(206),所述支撑板(204)的另一端固定有缓冲块(207),且缓冲块(207)的表面连接有电梯箱体(3),所述电梯箱体(3)的表面安装有滑动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入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01)与支撑板(204)为活动套接,且支撑板(204)通过电推杆(205)与通槽(20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凹槽(202)与滚珠(203)为滑动连接,所述重力感应器(206)与电推杆(205)为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斗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