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08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包括机架、分线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机架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排线依次沿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分线机构;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部的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排线通过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轮进行工作的,所述电机具有正反转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快速将较大体积的排线盘进行分线,使用方便,省工省时,而且放线时具有充足的推力进行放线,使放线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放线完毕后能保证线盘的紧凑,依然处于张紧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施工或者其他涉及到电力需要布线的领域中,排线盘使用比较广泛,但是一般排线盘出厂时的体积较大,在施工用量较小的地方,每次使用都需要将整个排线盘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低下,使用完毕,还需要将其带回,费时费力,携带不方便。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较多的是电子元器件的制作,制作电子元器件使用较多的是一种软性排线,用于两个小型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通常情况下,两个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是水平或竖直连接,通过软性导线很容易实现,如果两个电子元器件之间是不是水平或垂直状态,是具有一定夹角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软性排线进行折线,满足两个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排线盘在出厂时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多个生产线的加工使用;另外将排线输送至生产线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生产线上的拉力显然不满足放线的要求,由于排线的体积,导致放线过程中因为拉力不够,导致放线效率低下,进入生产线中较慢;还有就是线盘在放线停止时,因为拉力消失,导致线盘变的不够紧凑,不利于再次放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不仅能快速将较大体积的排线盘进行分线,而且放线时具有充足的推力进行放线,使放线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放线完毕后能保证线盘的紧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包括机架、分线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机架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排线依次沿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分线机构;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部的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排线通过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轮进行工作的,所述电机具有正反转功能;所述第二分线轮处还设有阻尼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线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一侧竖直设有两个进线轮,所述进线轮具有自由转动功能,两进线轮之间具有满足排线通过的过线间隙。所述第一进线架与所述机架一侧为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进线架通过两个连接撑插接入所述机架内部,所述连接撑在所述第一进线架和所述机架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一进线架在所述进线轮前端还设有挡线圈,所述挡线圈用于进线时将排线挡在较低的位置,防止从两个进线轮之间脱开。所述第二进线架设于第一进线架后端,包括两水平放置的导线轮,两导线轮上下设置,具有自由转动功能,两导线轮之间具有满足排线通过的过线间隙。所述第一分线轮下方进线处设有定位环,便于排线顺利进入第一分线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动第一分线轮的第一转轴、带动第二分线轮的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还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电机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均通过两个轴承座设置在机架表面。所述阻尼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横撑和套接于第二转轴外壁的皮带,所述横撑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张紧轮,所述皮带两端通过销钉固定于横撑表面,放线时排线依次通过第二分线轮、第二张紧轮下方进入生产线,此时电机反转推送排线。本技术在进行较大线盘分为较小线盘工作时,先通过手动将来自大排线盘上排线依次经过挡线圈、进线轮、导线轮、第一张紧轮、定位环及第一分线轮,进入第二分线轮,在第二分线轮中进行缠绕,此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带动第二皮带轮使第三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随之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工作,随之第二分线轮转动,通过排线带动第一分线轮转动,在动力传递下,大排线盘不断向第一进线架传递导线,第二分线轮上的排线缠绕至一定直径后,电机停止,完成排线盘分线;所述第一进线架与机架的弹性连接设计,时第一进线架与机架的距离时大时小,在排线传递的过程中,能防止应力拉动造成的排线损坏。当排线盘进行放线时,先将第二分线轮上排线沿着第二张紧轮下方接入生产线中,启动电机反转,生产线对排线进行牵拉,电机反转对排线起到推动放线的作用,阻尼结构能够用来避免电机推动放线过快;放线停止时,第二张紧轮重力作用下,由于皮带两端固定在横撑表面,使第二张紧轮向一端垂下,使第二分线轮中的排线仍然处于张紧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仅能快速将较大体积的排线盘进行分线,使用方便,省工省时,而且放线时具有充足的推力进行放线,使放线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放线完毕后能保证线盘的紧凑,依然处于张紧状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特征做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所述阻尼结构的局部示意图。附图1和图2中,1.机架,2.第一分线轮,3.第一进线架,4.第二进线架,5.第一张紧轮,6.定位环,7.第二分线轮,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三转轴,11.第一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3.第三皮带轮,14.导线轮,15.弹簧,16.进线轮,17.挡线圈,18.排线,19.皮带,20.电机,21.横撑,22.第二张紧轮,23.皮带,24.销钉。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和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包括机架1、分线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机架1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线架3、第二进线架4及第一张紧轮5,排线18依次沿第一进线架3、第二进线架4及第一张紧轮5依次进入分线机构;所述第一进线架3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一侧竖直设有两个进线轮16,所述进线轮16具有自由转动功能,两进线轮16之间具有满足排线通过的过线间隙;所述第一进线架3与所述机架1一侧为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进线架3通过两个连接撑插接入所述机架1内部,所述连接撑在所述第一进线架3和所述机架1之间套接有弹簧15;所述第一进线架3在所述进线轮16前端还设有挡线圈17,所述挡线圈17用于进线时将排线挡在较低的位置,防止从两个进线轮16之间脱开;所述第二进线架4设于第一进线架3后端,包括两水平放置的导线轮14,两导线轮上下设置,具有自由转动功能,两导线轮14之间具有满足排线通过的过线间隙;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1上部的第一分线轮2和第二分线轮7,排线18通过第一张紧轮5依次进入第一分线轮2和第二分线轮7;所述第一分线轮2下方进线处设有定位环6,便于排线顺利进入第一分线轮2;所述第一分线轮2设在第一转轴8上,所述第一转轴8通过两个轴承座设置在机架1表面;第二分线轮7是通过两个圆盘中间夹持一内芯组成,设在第二转轴9上,所述第二转轴9通过两个轴承座设置在机架1表面;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连接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轮7进行工作的,所述电机20具有正反转功能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动第一分线轮2的第一转轴8、带动第二分线轮7的第二转轴9及第三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9上还设有第一皮带轮11,所述第三转轴10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分线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机架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排线依次沿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分线机构;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部的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排线通过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轮进行工作的,所述电机具有正反转功能;所述第二分线轮处还设有阻尼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分线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机架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排线依次沿第一进线架、第二进线架及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分线机构;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部的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排线通过第一张紧轮依次进入第一分线轮和第二分线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轮进行工作的,所述电机具有正反转功能;所述第二分线轮处还设有阻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一侧竖直设有两个进线轮,所述进线轮具有自由转动功能,两进线轮之间具有满足排线通过的过线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架与所述机架一侧为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进线架通过两个连接撑插接入所述机架内部,所述连接撑在所述第一进线架和所述机架之间套接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排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架在所述进线轮前端还设有挡线圈,所述挡线圈用于进线时将排线挡在较低的位置,防止从两个进线轮之间脱开。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元才卢伟卢春洁董留栓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冠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