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0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亚麻混纺纱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空心管和活动件,所述空心管顶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顶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壁均匀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空心管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型连接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一侧开设有与直角型连接件相匹配的环状活动槽,两个所述直角型连接件均活动插接在环状活动槽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固定环相匹配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腔壁开设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本新型方案便于使用,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纱线受力过大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亚麻混纺纱线
,具体为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亚麻纱线是指用亚麻纤维纺出来的纱线,目前亚麻混纺纱线在生产过程中,多是缠绕到纸筒上进行运输销售,在销售运输过程当中,由于相邻两个纸筒之间没有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倒塌,影响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当中,是将纸筒套接在设备的固定杆上,通过纸筒转动进行放线,在转动放线过程当中,纸筒底部与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造成纱线承受拉力较大,易发生断裂,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销售运输过程当中,由于相邻两个纸筒之间没有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倒塌,影响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当中,是将纸筒套接在设备的固定杆上,通过纸筒转动进行放线,在转动放线过程当中,纸筒底部与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造成纱线承受拉力较大,易发生断裂,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空心管和活动件,所述空心管顶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顶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壁均匀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空心管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型连接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一侧开设有与直角型连接件相匹配的环状活动槽,两个所述直角型连接件均活动插接在环状活动槽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固定环相匹配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腔壁开设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优选的,所述空心管与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环状活动槽内腔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为七字型导向槽。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直径与第一连接环内径相同。优选的,所述环状凹槽深度大于固定环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纱线运输过程当中,通过将设置在第一连接环顶部表面的固定环插接到相邻第二连接环表面的环状凹槽内,配合导向块以及开设在环状凹槽内腔壁上的七字型导向槽,从而完成相邻两个空心管的连接,进而保证在运输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倾倒,便于使用;2)通过将设置在空心管底部的直角型连接件插接在环状活动槽的内腔,在使用时,通过纱线可以拉动空心管转动,从而降低摩擦,避免纱线受力过大发生断裂,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心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环状凹槽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心管;2、固定件;21、第一连接环;22、固定环;23、导向块;3、活动件;31、第二连接环;32、环状凹槽;33、导向槽;34、环状活动槽;4、直角型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空心管1和活动件3,空心管1顶部设置有固定件2,固定件2包括第一连接环21,第一连接环21顶部设置有固定环22,固定环22外壁均匀设置有导向块23,空心管1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型连接件4,活动件3包括第二连接环31,第二连接环31一侧开设有与直角型连接件4相匹配的环状活动槽34,两个直角型连接件4均活动插接在环状活动槽34的内腔,第二连接环31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固定环22相匹配的环状凹槽32,环状凹槽32内腔壁开设有与导向块23相匹配的导向槽33。其中,空心管1与固定件2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稳定,环状活动槽34内腔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进一步降低直角型连接件4与环状活动槽34之间的摩擦力,导向槽33为七字型导向槽,当导向块23插接到导向槽33内腔时,可以通过七字型导向槽可以对其上下进行限位,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空心管1直径与第一连接环21内径相同,保证在套接到设备的固定杆上过程中,不会发生磕碰,所述环状凹槽32深度大于固定环22的厚度。工作原理:本新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将纱线缠绕到空心管1的表面,在纱线运输过程中,将设置在第一连接环21顶部的固定环22,插接到相邻第二连接环31上的上的环状凹槽32的内腔,配合设置在固定环22外壁的导向块23以及开设在环状凹槽32内腔壁上的导向槽33,将相邻两个缠绕有纱线的空心管1连接起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在使用时,将空心管1套接到设备的固定杆上,设备运转时,会拉动纱线,此时依靠插接在环状活动槽34内腔的直角型连接件4,使得空心管1发生转动,从而降低转动时,纱线与设备之间的摩擦,避免纱线受力过大发生断裂。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空心管(1)和活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顶部设置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第一连接环(21),所述第一连接环(21)顶部设置有固定环(22),所述固定环(22)外壁均匀设置有导向块(23),所述空心管(1)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型连接件(4),所述活动件(3)包括第二连接环(31),所述第二连接环(31)一侧开设有与直角型连接件(4)相匹配的环状活动槽(34),两个所述直角型连接件(4)均活动插接在环状活动槽(34)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环(31)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固定环(22)相匹配的环状凹槽(32),所述环状凹槽(32)内腔壁开设有与导向块(23)相匹配的导向槽(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麻混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空心管(1)和活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顶部设置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第一连接环(21),所述第一连接环(21)顶部设置有固定环(22),所述固定环(22)外壁均匀设置有导向块(23),所述空心管(1)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型连接件(4),所述活动件(3)包括第二连接环(31),所述第二连接环(31)一侧开设有与直角型连接件(4)相匹配的环状活动槽(34),两个所述直角型连接件(4)均活动插接在环状活动槽(34)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环(31)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固定环(22)相匹配的环状凹槽(32),所述环状凹槽(32)内腔壁开设有与导向块(23)相匹配的导向槽(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涛刘鑫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青沐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