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486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5
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在工程结构实施实时的监测和诊断过程中,人工埋设振动测试系统的难度大,维护时难度高且安全风险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控制系统设在外壳内,外壳的一外侧壁上加工有开口,接口调节件设在开口上,机械手臂通过接口调节件与开口可拆卸连接,两个移动板并列设置在开口内,每个移动板沿开口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每个移动板的板面上加工有与机械手臂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移动板的外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挡板,开口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每个第一挡板通过多个连接螺栓与其对应的第二挡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工程结构的振动测试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维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道桥领域中,为防止突发性破坏,采取有效手段对已建成的结构和设施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健康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健康监测,是对工程结构实施实时的监测和诊断,借助无损传感技术,分析布设在结构上的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达到损伤检测的目的。通过对持续的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真实状态,及早发现病害和异常,为结构后期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往的监测项目中,传感器的操作都是需要检测人员手动进行处理,人工铺设效率低、成本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复杂结构,诸如高耸结构、桥梁结构、涵洞、海洋平台等,人工铺设具有极高的人身安全风险。相比普通结构而言,复杂结构对地区经济及社会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开展复杂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传统监测项目,传感器均采用有线连接方式,测试距离受连接线长度影响,有线连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连接线本身振动及端头连接更会导致测试数据的污染,由连接所导致的信号干扰是有线测试的顽疾。总之,通过人工在工程结构上进行传感器的处理过程操作难度大且成本高,操作过程中风险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包括无人机、机械手臂、接口调节件、外壳和控制系统,外壳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的飞行平台上,控制系统设置在外壳内,外壳的一外侧壁上加工有开口,接口调节件设置在开口上,机械手臂通过接口调节件与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口调节件包括两个移动板和多个连接螺栓,两个移动板并列设置在开口内,每个移动板沿开口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每个移动板的板面上加工有与机械手臂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移动板的外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挡板,开口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每个第一挡板通过多个连接螺栓与其对应的第二挡板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技术通过无人机、机械手臂、接口调节件、外壳和控制系统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通过无人机对机械手臂的运送以及机械手臂处于悬停状态下对工程结构中的待检测或待维护部位的操作动作,替代人工在工程结构的高危位置进行直接操作,提高安全性,完全避免人工直接操作造成的连接线振动及端头连接对测试数据的污染问题,有利于提高测试数据的精准度,实现监测风险最小化,还能够降低传感器铺设成本。二、控制系统为机械手臂的操作提供实时控制指令,实现机械手臂的无线控制过程,使机械手臂能够依据具体工况选择进行适当的操作动作。三、接口调节件配合外壳上的开口实现可调式接口结构,从而实现对不同机型的机械手臂底座有效定位的过程,增强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机械手臂的通用性,从而扩大本技术在工程结构中的适用范围。四、机械手臂能够实现对工程结构中无线传感器的拾取和夹持动作,动作灵活且稳定。五、本技术特别适用于检测人员直接操作传感器难度较大或狭小空间内需设置传感器的工况环境中。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数量的旋翼;图3为接口调节件和外壳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移动板和第一挡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接口调节件设置在外壳开口处的侧视结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带有配重盒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1-1-飞行平台;2-机械手臂;3-接口调节件;3-1-移动板;3-1-1-板本体;3-1-2-第一凸棱;3-1-3-第二凸棱;3-2-连接螺栓;3-3-第一连接孔;3-4-第一挡板;4-外壳;5-控制系统;6-开口;7-第二挡板;8-第一滑道;9-第二滑道;10-第二连接孔;11-第三连接孔;12-配重盒;13-配重片;14-连接线;15-支撑框;16-电机;17-螺旋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无人机1、机械手臂2、接口调节件3、外壳4和控制系统5,外壳4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1的飞行平台1-1上,控制系统5设置在外壳4内,外壳4的一外侧壁上加工有开口6,接口调节件3设置在开口6上,机械手臂2通过接口调节件3与开口6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口调节件3包括两个移动板3-1和多个连接螺栓3-2,两个移动板3-1并列设置在开口6内,每个移动板3-1沿开口6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每个移动板3-1的板面上加工有与机械手臂2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3-3,每个移动板3-1的外端面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3-4,开口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挡板3-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7,每个第一挡板3-4通过多个连接螺栓3-2与其对应的第二挡板7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整体结构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无人机1和机械手臂2的搭接结构,尤其适用于人为检查难以进行的监测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无人机1和机械手臂2均为现有产品。无人机1优选具有多个驱动式螺旋桨的无人机或带有分叉式螺旋桨的无人机。控制系统5为现有控制系统,具体为配合现有机械手臂各个动作的控制系统。本实施方式中外壳4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壳体,外壳4为外罩,其外沿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1中飞行平台1-1的顶面上。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5还用于控制无人机的各个动作,其与无人机遥控器无线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开口6高度的取值范围为5~10cm,开口6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20cm。本实施方式中无人机1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两个高清摄像头,高清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可转动,与开口6处于同一端面的高清摄像头处于开口6的下方。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开口6为矩形口,开口6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分别加工有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每个移动板3-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内,每个移动板3-1的上端与第一滑道8滑动配合,每个移动板3-1的下端与第二滑道9滑动配合。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板3-1的结构为与开口6相配合的多层卡接板体结构,移动板3-1包括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机械手臂(2)、接口调节件(3)、外壳(4)和控制系统(5),外壳(4)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1)的飞行平台(1-1)上,控制系统(5)设置在外壳(4)内,外壳(4)的一外侧壁上加工有开口(6),接口调节件(3)设置在开口(6)上,机械手臂(2)通过接口调节件(3)与开口(6)可拆卸连接;/n所述接口调节件(3)包括两个移动板(3-1)和多个连接螺栓(3-2),两个移动板(3-1)并列设置在开口(6)内,每个移动板(3-1)沿开口(6)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每个移动板(3-1)的板面上加工有与机械手臂(2)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3-3),每个移动板(3-1)的外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挡板(3-4),开口(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挡板(3-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7),每个第一挡板(3-4)通过多个连接螺栓(3-2)与其对应的第二挡板(7)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机械手臂(2)、接口调节件(3)、外壳(4)和控制系统(5),外壳(4)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1)的飞行平台(1-1)上,控制系统(5)设置在外壳(4)内,外壳(4)的一外侧壁上加工有开口(6),接口调节件(3)设置在开口(6)上,机械手臂(2)通过接口调节件(3)与开口(6)可拆卸连接;
所述接口调节件(3)包括两个移动板(3-1)和多个连接螺栓(3-2),两个移动板(3-1)并列设置在开口(6)内,每个移动板(3-1)沿开口(6)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每个移动板(3-1)的板面上加工有与机械手臂(2)可拆卸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3-3),每个移动板(3-1)的外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挡板(3-4),开口(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挡板(3-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7),每个第一挡板(3-4)通过多个连接螺栓(3-2)与其对应的第二挡板(7)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搭载机械手臂的检测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6)为矩形口,开口(6)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分别加工有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每个移动板(3-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内,每个移动板(3-1)的上端与第一滑道(8)滑动配合,每个移动板(3-1)的下端与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献卓丁勇常英朱斌陈光刘剑张志强郝建周彤申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