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设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包括养生被体,养生被体由保温被层和薄膜层复合而成,保温被层内预埋有注水软管,薄膜层外侧包覆紧固带,紧固带一端固定在保温被层上,另一端跨过薄膜层并由套环内穿出形成绑定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薄膜层和保温被层组合形成养生被主体,具有良好的锁水保湿以及保温效果,为混凝土柱墩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由出水口向保温被层内部注水,浇水不受混凝土柱墩高度的影响,便于保持混凝土柱墩表面均匀、稳定的湿度状态,方便定期保湿维护;紧固带用于将养生被包覆在混凝土柱墩外部,操作简单,拆装方便,保证其保温保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
技术介绍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养护的主要措施是:在混凝土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后)覆盖物、麦杆、烂草席、竹帘、麻袋片、编制布等片状物;浇水工具可以采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养护时间与构件项目、水泥品种和有无掺外加济有关,常用的五种水泥正温条件下应不少于7天;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抗冻要求的项目,应不少于14天目前对于高大截面混凝土柱墩,保温养护困难,不便进行喷淋浇水工作,导致混凝土柱墩表面湿度不均,且固定和拆除操作复杂,对覆盖物破坏性大,回收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包括养生被体,所述养生被体由保温被层和薄膜层复合而成,所述薄膜层铺设包覆在保温被层外侧面,保温被层内预埋有注水软管,注水软管横向设置在保温被层顶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沿保温被层端部向下延伸并由保温被层底部一侧导出形成注水接口,保温被层顶部的注水软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将水导入保温被层内的出水口;所述薄膜层外侧横向包覆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紧固带,保温被层于设置有注水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对应各紧固带的套环,紧固带一端固定在保温被层上,另一端跨过薄膜层并由套环内穿出形成绑定端。优选的,所述注水软管通过紧固布条缝制固定在保温被层内。优选的,所述保温被层由外部的被套层和填充在被套层内的保温棉组成,套环固定在被套层上。优选的,所述紧固带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粘合面,该魔术贴粘合面分别设置在绑定端的内侧面和紧固带另一端的外侧面上。优选的,所述紧固带内嵌装有若干钢丝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薄膜层和保温被层组合形成养生被主体,具有良好的锁水保湿以及保温效果,为混凝土柱墩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很好地解决了目前高大截面混凝土柱墩保温养护困难且养护薄膜和棉被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2、通过在保温被层内部预埋有注水软管,便于通过注水接口将注入软管与外接水管连接,由出水口向保温被层内部注水,浇水不受混凝土柱墩高度的影响,便于保持混凝土柱墩表面均匀、稳定的湿度状态,方便定期保湿维护。3、在薄膜层外部设置若干条紧固带,用于将养生被包覆在混凝土柱墩外部,紧固带固定点在保温被层上,不会对薄膜层造成破坏;利用魔术贴粘合面进行包覆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紧固带内部的钢丝条有利于在包覆时将养生被裹紧,保证其保温保湿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注水软管在保温被层内的布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紧固带内部的钢丝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被层;2、薄膜层;3、注水软管;4、注水接口;5、出水口;6、紧固布条;7、紧固带;8、套环;9、绑定端;10、魔术贴粘合面;11、钢丝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包括养生被体,所述养生被体由保温被层1和薄膜层2复合而成,所述薄膜层2铺设包覆在保温被层1外侧面,保温被层1内预埋有注水软管3,注水软管3横向设置在保温被层1顶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沿保温被层1端部向下延伸并由保温被层1底部一侧导出形成注水接口4,保温被层1顶部的注水软管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将水导入保温被层1内的出水口5;所述薄膜层2外侧横向包覆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紧固带7,保温被层1于设置有注水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对应各紧固带7的套环8,紧固带7一端固定在保温被层1上,另一端跨过薄膜层2并由套环8内穿出形成绑定端9。进一步的,所述注水软管3通过紧固布条6缝制固定在保温被层1内。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被层1由外部的被套层和填充在被套层内的保温棉组成,套环8固定在被套层上。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带7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粘合面10,该魔术贴粘合面10分别设置在绑定端9的内侧面和紧固带7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带7内嵌装有若干钢丝条1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养生被主体包覆在混凝土柱墩外部,其保温被层1所在的一面为内侧面,与混凝土柱墩表面贴合,利用紧固带7的绑定端9与其表面的魔术贴粘合面10粘贴完成绑定,紧固带7的固定点在保温被层1上,不会对薄膜层2造成破坏,操作简单,拆装方便,紧固带7内部的钢丝条11有利于在包覆时将养生被裹紧,保证其保温保湿效果。绑定好后,将外接水管与注水接口4连接,向注水软管3内供水,水由保温被层1顶部的注水软管3的出水口5均匀注入保温被层1内,将保温被层1打湿,与混凝土柱墩表面接触保湿,浇水不受混凝土柱墩高度的影响,便于保持混凝土柱墩表面均匀、稳定的湿度状态,方便定期保湿维护。拆装时,直接将紧固带7的绑定端9揭开即可,操作简单,破坏性小,很好地解决了目前高大截面混凝土柱墩保温养护困难且养护薄膜和棉被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实施例2: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养生被整体面积较大,可利用电机带动卷绕轴,将紧固带7的绑定端9通过拉绳固定在卷绕轴上,包覆时,卷绕轴转动松放拉绳,使得养生被体可以包覆在混凝土柱墩上,回收时,卷绕轴收卷,将养生被体卷绕回收,降低了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包括养生被体,所述养生被体由保温被层(1)和薄膜层(2)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2)铺设包覆在保温被层(1)外侧面,保温被层(1)内预埋有注水软管(3),注水软管(3)横向设置在保温被层(1)顶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沿保温被层(1)端部向下延伸并由保温被层(1)底部一侧导出形成注水接口(4),保温被层(1)顶部的注水软管(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将水导入保温被层(1)内的出水口(5);所述薄膜层(2)外侧横向包覆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紧固带(7),保温被层(1)于设置有注水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对应各紧固带(7)的套环(8),紧固带(7)一端固定在保温被层(1)上,另一端跨过薄膜层(2)并由套环(8)内穿出形成绑定端(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大截面柱薄膜保温养生被,包括养生被体,所述养生被体由保温被层(1)和薄膜层(2)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2)铺设包覆在保温被层(1)外侧面,保温被层(1)内预埋有注水软管(3),注水软管(3)横向设置在保温被层(1)顶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沿保温被层(1)端部向下延伸并由保温被层(1)底部一侧导出形成注水接口(4),保温被层(1)顶部的注水软管(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将水导入保温被层(1)内的出水口(5);所述薄膜层(2)外侧横向包覆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的紧固带(7),保温被层(1)于设置有注水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对应各紧固带(7)的套环(8),紧固带(7)一端固定在保温被层(1)上,另一端跨过薄膜层(2)并由套环(8)内穿出形成绑定端(9)。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川,何领新,孙来超,王新超,王东东,胡海林,刘圣,岳鹏,王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