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13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包括支撑架、位于支撑架下侧上的支架以及支撑架上开设的多组试管插入孔,多组所述试管插入孔内均设置试管定位组件,所述支架上活动设置顶升组件,所述试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板以及第二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定位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内一侧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定位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内一侧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定位夹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试管进行定位夹持,避免了医护人员单人抽血过程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单手握持,携带便捷,样本取放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
技术介绍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进行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完成以后需要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传统的试管架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05800U的技术所公开的医用抽血试管架,包括箱体,箱体内固定有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的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中隔板上设有多个相对应的通孔,下隔板上设有与通孔一一对应的大圆孔,大圆孔的下端设有小圆孔,大圆孔和小圆孔构成阶梯状的圆孔,上述试管架适合医护人员大样本采集时使用,当医护人员需要单人对单个卧床病患进行小样本采集时,其无法单手握持进行使用,同时样本采集后,试管放置稳定性无法保证,易脱落损毁,影响医护人员单人抽血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医护人员需要单人对单个卧床病患进行小样本采集时,其无法单手握持进行使用,同时样本采集后,试管放置稳定性无法保证,易脱落损毁,影响医护人员单人抽血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包括支撑架、位于支撑架下侧上的支架、支撑架上开设的多组试管插入孔以及设置在支架底部的底座,多组所述试管插入孔内均设置试管定位组件,所述支架上活动设置顶升组件,所述试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板以及第二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定位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称开设在试管插入孔内壁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内一侧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定位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内一侧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定位夹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与第二定位夹板横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第一定位夹板以及第二定位夹板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一侧表面转动连接多组第一定位滑轮,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一侧表面设置多组第二定位滑轮。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承载盘,所述承载盘上开设导向孔,所述支架贯穿导向口,所述承载盘上开设一试管插入孔相对应的定位槽。优选的,所述承载盘外周面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推拉块以及第二推拉块。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内底部设置海绵缓冲垫,且定位槽的直径尺寸与试管插入孔的直径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架中部设置手部握持部。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中部设置减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定位夹板、第二定位夹板、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弹力,能够将第一定位夹板以及第二定位夹板与试管贴合,并将试管定位在试管插入孔内,避免了医护人员单人临床抽血过程中,试管放置不稳定,造成试管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本装置体积小,便于医护人员单人握持使用,适合卧床病患的小样本采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试管插入孔;2、顶升组件;3、底座;4、支架;5、手部握持部;6、支撑架;11、第一定位滑轮;12、第一凹槽;13、第一弹簧;14、第一定位夹板;15、第二定位夹板;16、第二弹簧;17、第二凹槽;18、第二定位滑轮;21、承载盘;22、第一推拉块;23、导向孔;24、定位槽;25、第二推拉块;31、减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包括支撑架6、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架6下侧上的支架4、支撑架6上开设的多组试管插入孔1以及焊接在支架4底部的底座3,多组试管插入孔1内均设置试管定位组件,支架4上活动设置顶升组件2,试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第一定位夹板14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2内,第二定位夹板15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7内,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7对称开设在试管插入孔1内壁两侧,第一凹槽12内一侧设置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一端与第一定位夹板14焊接固定,第二凹槽17内一侧设置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一端与第二定位夹板15焊接固定,能够通过第一弹簧13以及第二弹簧16的弹力,能够将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与试管贴合,并将试管定位在试管插入孔1内。为了能够增大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与试管的贴合度,提高试管定位时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定位夹板14与第二定位夹板15横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规格相同。为了能够对试管的插入以及顶出进行导向,同时能够保证试管的夹持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定位夹板14一侧表面转动连接多组第一定位滑轮11,第二定位夹板15一侧表面设置多组第二定位滑轮18。为了能够通过承载盘21移动对试管进行顶升,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拿取试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升组件2包括承载盘21,承载盘21上开设导向孔23,支架4贯穿导向口,承载盘21上开设一试管插入孔1相对应的定位槽24。为了能够提高承载盘21推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承载盘21外周面两侧对称粘接固定第一推拉块22以及第二推拉块25。为了能够提高对试管的缓冲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槽24内底部设置海绵缓冲垫,且定位槽24的直径尺寸与试管插入孔1的直径尺寸相同。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单手握持本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架6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架6中部设置手部握持部5。为了对本装置进行减重,便于医护人员携带本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3底部中部设置减重槽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医护人员单人在对卧床病患进行小样本抽血作业时,医护人员能够将装满血样的试管分别插入试管插入孔1内,试管同时挤压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分别压缩第一弹簧13以及第二弹簧16,第一弹簧13以及第二弹簧16在弹力作用下,使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与试管贴合,同时试管在插入过程中,接触第一定位滑轮11以及第二定位滑轮18,再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包括支撑架(6)、位于支撑架(6)下侧上的支架(4)、支撑架(6)上开设的多组试管插入孔(1)以及设置在支架(4)底部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试管插入孔(1)内均设置试管定位组件,所述支架(4)上活动设置顶升组件(2),所述试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4)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二定位夹板(15)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7)内,所述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7)对称开设在试管插入孔(1)内壁两侧,所述第一凹槽(12)内一侧设置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一端与第一定位夹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17)内一侧设置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一端与第二定位夹板(1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包括支撑架(6)、位于支撑架(6)下侧上的支架(4)、支撑架(6)上开设的多组试管插入孔(1)以及设置在支架(4)底部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试管插入孔(1)内均设置试管定位组件,所述支架(4)上活动设置顶升组件(2),所述试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4)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二定位夹板(15)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7)内,所述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7)对称开设在试管插入孔(1)内壁两侧,所述第一凹槽(12)内一侧设置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一端与第一定位夹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17)内一侧设置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一端与第二定位夹板(1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4)与第二定位夹板(15)横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第一定位夹板(14)以及第二定位夹板(15)规格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抽血使用的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