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401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烟尘过滤器和烟气净化组件,烟尘过滤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且烟尘过滤器内部构造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连接,烟气净化组件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接,烟气净化组件内设有相对间距可调的第一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其中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的安装位置可相互调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净化系统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净化设备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焊烟,对操作者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危害,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焊烟净化系统,在其结构中并未设置有粉尘杂质的拦截设备,上述物质直接进入净化系统时,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使用寿命低,且大大降低了对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同时该类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使用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高效烟气净化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烟尘过滤器和烟气净化组件,所述烟尘过滤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且所述烟尘过滤器内部构造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内设有相对间距可调的第一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三净化模块的安装位置可相互调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烟尘过滤器包括壳体和集渣斗,所述壳体由上下排布的过滤仓和集渣仓组成,所述过滤仓的底部与所述集渣仓连通,所述集渣斗以侧边抽拉形式插接于所述集渣仓内,所述过滤仓内设有多个上挡板和下挡板,其中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依次相互间隔开且上下错位排布,以形成多级S级的所述过滤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挡板的尾端以预定角度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口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下挡板的尾端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相互平行设置,其中所述上挡板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轴线所成角度范围为55~8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挡板在所述第一进气口所处平面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进气口截面积的1/2~2/3,所述下挡板在所述第一出气口所处平面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出气口截面积的1/2~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包括一层初效过滤网和双层中效过滤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两层间隔开设置的石墨烯改性活性炭吸附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一层净化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挡板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下挡板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本技术的烟气净化系统,在其结构中,底座上的烟尘过滤器将通过烟尘过滤器中上下依次错位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以对烟气中的粉尘焊渣等杂质进行有效阻挡,沉降后的杂质经过集渣斗进行集中回收处理;进一步地,底座上与烟尘过滤器连接的烟气净化组件,通过其内部的三种净化模块完成对烟气的净化过程,其中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为模块化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配比不同模组自由组合搭配的安装顺序,结构设计简单且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的俯视图的半剖图。附图标记:1-底座;2-烟尘过滤器;3-烟气净化组件;21-第一进气口;22-第一出气口;23-壳体;24-集渣斗;25-透明观察窗;31-第二进气口;32-第二出气口;33-第一净化模块;34-第二净化模块;35-第三净化模块;36-维修罩板;231-上挡板;232-下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1、烟尘过滤器2和烟气净化组件3,烟尘过滤器2上设有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出气口22,且烟尘过滤器2内部构造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出气口22连接,烟气净化组件3上设有第二进气口31和第二出气口32,第二进气口31与第一出气口22连接,烟气净化组件3内设有相对间距可调的第一净化模块33、第二净化模块34和第三净化模块35,其中第一净化模块33和第三净化模块35的安装位置可相互调换,烟气净化组件3的前侧还设有可拆卸的维修罩板36,用于检修或更换不同模组的安装顺序。本技术的烟气净化系统,在其结构中,底座1上的烟尘过滤器2将通过烟尘过滤器2中上下依次错位设置的上挡板231和下挡板232,以对烟气中的粉尘焊渣等杂质进行有效阻挡,沉降后的杂质经过集渣斗24进行集中回收处理;进一步地,底座1上与烟尘过滤器2连接的烟气净化组件3,通过其内部的三种净化模块完成对烟气的净化过程,其中第一净化模块33和第三净化模块35为模块化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配比不同模组自由组合搭配的安装顺序,结构设计简单且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烟尘过滤器2包括壳体23和集渣斗24,壳体23由上下排布的过滤仓和集渣仓组成,过滤仓的底部与集渣仓连通,集渣斗24以侧边抽拉形式插接于集渣仓内,过滤仓内设有多个上挡板231和下挡板232,其中上挡板231和下挡板232依次相互间隔开且上下错位排布,以形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过滤仓将烟气中的粉尘焊渣等杂质进行过滤,杂质经沉降后落入集渣斗24中,其中在过滤仓上设有透明观察窗25,以实时监测集渣斗24内杂质的储存量,在集渣仓的开口上设有密封凹槽,通过在集渣斗24与密封凹槽抵接位置处设在密封条,用于保证烟尘过滤器2中有效的密封性。如图3所示,上挡板231的尾端以预定角度朝向第一进气口21方向倾斜设置,下挡板232的尾端朝向第一出气口22方向倾斜设置,上挡板231与下挡板232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上挡板231的延伸线与第一进气口21的轴线所成角度范围为55~80度,优选角度为75度,需要理解的是,相邻的上挡板231和下挡板232之间的相对间距根据吸风量进行匹配设计。如图3所示,上挡板231在第一进气口21所处平面的投影面积为第一进气口22截面积的1/2~2/3,下挡板232在第一出气口22所处平面的投影面积为第一出气口22截面积的1/2~2/3,上述比例尺寸的设置,使得烟气通过烟尘过滤器2时,即经过上、下挡板的多次阻挡进行过滤,也能便于烟气的顺利通过烟气净化组件3中进行后续净化处理。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净化模块33包括一层初效过滤网和双层中效过滤网,第二净化模块34包括至少两层间隔开设置的石墨烯改性活性炭吸附层,第三净化模块35包括至少一层净化网,通过上述三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净化模块,对烟气中的细微粉尘和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烟尘过滤器和烟气净化组件,所述烟尘过滤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且所述烟尘过滤器内部构造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内设有相对间距可调的第一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三净化模块的安装位置可相互调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烟尘过滤器和烟气净化组件,所述烟尘过滤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且所述烟尘过滤器内部构造成多级S级的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净化组件内设有相对间距可调的第一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和第三净化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三净化模块的安装位置可相互调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尘过滤器包括壳体和集渣斗,所述壳体由上下排布的过滤仓和集渣仓组成,所述过滤仓的底部与所述集渣仓连通,所述集渣斗以侧边抽拉形式插接于所述集渣仓内,所述过滤仓内设有多个上挡板和下挡板,其中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依次相互间隔开且上下错位排布,以形成多级S级的所述过滤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的尾端以预定角度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口方向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百滤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