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仙林专利>正文

单相电度表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01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相电度表节电器,该节电器由盒体、电路板两部分组成,有三根引出线分别串接在单相电度表的电流线圈(L↓[1])和电压线圈(L↓[2])回路上,能自动控制电度表电压线圈的通断,从而达到电度表空载时不耗电之目的,本节电器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计量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相电度表节电器。用电户需要安装电力计量装置——电度表。但传统的单相电度表安装使用后,其内部的电压线圈不论用户是否用电均需耗电。一只单相电度表每年自身耗电量约13度。若按全国一亿多只单相电度表计算,每年就要白白浪费13亿度电,相当于一个十几万瓩的大型发电厂一年所发的电,给国家的电能造成极大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传统单相电度表原有功能,又能使单相电度表空载时不耗电的节电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价格便宜的单相电度表节电器。本技术节电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式实现的节电器电路板上装有两只硅二极管(D1D2)、且D1D2正反向并联,和一只双向可控硅(SCR)SCR的T1脚、G脚分别接于D1D2并联后两端(ab两点),ab两点及SCR的T2脚作为本节电器的三根引出线,其中a点引出线接于电度表接线柱(1),b点引出线接L1一端,SCR的T2脚接于L2一端,L1L2另一端分别接于电度表接线柱(3)和(4)(5)。当单相电度表有负载时ab两点间产生0.5~0.7伏的电压降。这个电压又去触发SCR,使SCR导通,致使单相电度表电压线圈得电工作,开始正常计电。无负载时,电路上没有电流,ab两点间失去电压降,SCR因无触发电压,由导通转为截止,L2不耗电,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既能保证单相电度表计电功能,又能在用户不用电时电表不耗电。而且结构相当简单,制作容易。现有电度表均无节电装置,所以电度表使用中空载时仍需耗电,装上本节电器后能解决电度表空载时耗现象,优点明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附图一为单相电度表原电路。(1)(4)为电表交流电输入端,(3)(5)为电表输出端,(2)为电表电压线圈L2接线柱。附图二节电器接入后电表电路,D1D2为硅二极管,SCR为双向可控硅,L1为电表电流线圈,L2为电表电压线圈。附图三单相电度表节电器外壳。附图四安装电路板。实施例D1D2均选择3A800V硅二极管,SCR选择1A500V双向可控硅,盒体用胶木制成,大小约2×3×1.5cm电路板采用纸质辅铜板,大小为1.8×2.7cm,D1D2正反向并联后一端与SCR的T1脚相接于a点,另一端与SCR的G脚相接于b点。安装时,打开电度表外壳,断开L1L2接于接线柱的接线。将a点接于接线柱(1)、b点接于断开后的L1一端,T2接L2端。当(1)(3)接上电源,(3)(5)有负载时,在ab间产生0.5~0.7伏的电压降;这个电压降加在SCR的T1脚与G脚间。SCR因得到触发电压而导通,电源从输入端通过SCR与电压圈构成回路,使电表开始记录电能,负载切断(用户不用电时),ab间的电压降变为零。SCR因失去控制电,而转变为截止,电压线圈上的电源被切断,电压线圈不耗电,从而达到节电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单相电度表节电器,由盒体、电路板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装有两只硅二极管(D1D2)和一只双向可控硅(SCR)。D1D2正反向并联、SCR的T1脚、C脚分别接于D1D2并联后两端(为ab两点),ab两点及SCR、T2脚为节电器的三根引出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单相电度表节电器,该节电器由盒体、电路板两部分组成,有三根引出线分别串接在单相电度表的电流线圈(L文档编号G01R11/00GK2101877SQ9120736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雷仙林 申请人:雷仙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相电度表节电器,由盒体、电路板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装有两只硅二极管(D↓[1]D↓[2])和一只双向可控硅(SCR)。D↓[1]D↓[2]正反向并联、SCR的T↓[1]脚、C脚分别接于D↓[1]D↓[2]并联后两端(为ab两点),ab两点及SCR、T↓[2]脚为节电器的三根引出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仙林
申请(专利权)人:雷仙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