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96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加热装置、蒸发腔、冷凝装置和受液罐,蒸发腔设有料液入口、料液出口、蒸汽出口,蒸发腔上端设有连接蒸汽出口与冷凝装置的第一管道、连接料液入口与加热装置的第二管道,蒸发腔下端设有连接料液出口和受液罐的第三管道,蒸发腔为圆柱形空腔结构,第二管道分为两段,第一段管道为圆管,第二段管道前端为能与上述第一段管道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圆形开口,第二段管道从前往后逐渐被压缩成扁平状,使得第二段管道后端为扁平状开口,料液入口为能与上述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料液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料液入口采用扁平状开口结构,增加出料液流的面积,提高蒸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浓缩器
本申请涉及制药
,具体是一种高效浓缩器。
技术介绍
浓缩器是指在中药、保健品、天然调味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浓缩生产工艺的设备。自浓缩器专利技术以来,被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医药生产与加工工业、矿石加工工业,污水处理等诸多领域,主流浓缩器包括球形浓缩器、单效浓缩器和双效浓缩器。授权公告号CN208893644U公开了一种总混设备,一种浓缩器,包括加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受液罐,所述蒸发器上端设有连接冷凝器上部的第一管道、下端设有连接加热器底部的第二管道,所述加热器上部设有连通蒸发器上部的第三管道,所述受液罐位于冷凝器下方且与冷凝器连通,所述加热器上设有料液入口,所述受液罐下端设有料液出口,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器内设有转动杆,加热器上设有驱动转动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转动杆中部设有多组分流盘、下端设有多个搅拌棍,所述分流盘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三管道出口位于分流盘上方。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杆、电机、分流盘以增加提高挥发效果,蒸发腔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在结构简单基础上提高蒸发效率的浓缩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结构、提高蒸发效率的浓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加热装置、蒸发腔、冷凝装置和受液罐,蒸发腔设有料液入口、料液出口、蒸汽出口,所述蒸发腔上端设有连接蒸汽出口与冷凝装置的第一管道、连接料液入口与加热装置的第二管道,蒸发腔下端设有连接料液出口和受液罐的第三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管道分为两段,分别为连通加热装置的第一段管道和连通蒸发腔的第二段管道,第一段管道为圆管,第二段管道前端为能与上述第一段管道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圆形开口,第二段管道从前往后逐渐被压缩成扁平状,使得第二段管道后端为扁平状开口,所述料液入口为能与上述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料液入口。如上所述一种高效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的长边缘沿蒸发腔轴向设置。如上所述一种高效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管道与所述蒸发腔切向设置,使得经所述料液入口导入所述蒸发腔2料液的导入方向切于所述蒸发腔内壁圆周方向。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料液入口采用扁平状开口结构,增加出料液流的面积,提高蒸发效率。2、将蒸发腔设置成圆柱体,将料液入口纵向设置在蒸发腔侧壁上,开口方向内切于侧壁,利用罐体结构和喷射力形成切线方向的离心力,使出料液流沿内壁螺旋流下,加大热交换面积和时间,提高挥发效果,挥发均匀,不易堆积。3、结构简单,不用额外设置搅拌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浓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管道与蒸发腔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浓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装置;2、蒸发腔;201、料液入口;202、料液出口;203、蒸汽出口;3、冷凝装置;4、受液罐;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三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加热装置1、蒸发腔2、冷凝装置3和受液罐4,蒸发腔2设有料液入口201、料液出口202、蒸汽出口203,所述蒸发腔2上端设有连接蒸汽出口203与冷凝装置3的第一管道5、连接料液入口201与加热装置1的第二管道6,蒸发腔2下端设有连接料液出口202和受液罐4的第三管道7,所述蒸发腔2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管道6分为两段,分别为连通加热装置1的第一段管道和连通蒸发腔2的第二段管道,第一段管道为圆管,第二段管道前端为能与上述第一段管道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圆形开口,第二段管道从前往后逐渐被压缩成扁平状,使得第二段管道后端为扁平状开口,所述料液入口201为能与上述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料液入口。本申请中,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的长边缘沿蒸发腔2轴向设置。进一步改进:第二段管道与所述蒸发腔2切向设置,使得经所述料液入口201导入所述蒸发腔2料液的导入方向切于所述蒸发腔2内壁圆周方向。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向上倾斜设置,使得经所述料液入口201导入所述蒸发腔2料液的导入方向切于所述蒸发腔2内壁圆周方向且向上喷射。工作时,扁平状的料液入口201能增加出料液流的面积,提高蒸发效率,液流沿内壁螺旋流下,加大热交换面积和时间,提高挥发效果,挥发均匀,不易堆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加热装置(1)、蒸发腔(2)、冷凝装置(3)和受液罐(4),蒸发腔(2)设有料液入口(201)、料液出口(202)、蒸汽出口(203),所述蒸发腔(2)上端设有连接蒸汽出口(203)与冷凝装置(3)的第一管道(5)、连接料液入口(201)与加热装置(1)的第二管道(6),蒸发腔(2)下端设有连接料液出口(202)和受液罐(4)的第三管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2)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管道(6)分为两段,分别为连通加热装置(1)的第一段管道和连通蒸发腔(2)的第二段管道,第一段管道为圆管,第二段管道前端为能与上述第一段管道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圆形开口,第二段管道从前往后逐渐被压缩成扁平状,使得第二段管道后端为扁平状开口,所述料液入口(201)为能与上述第二段管道上的扁平状开口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料液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加热装置(1)、蒸发腔(2)、冷凝装置(3)和受液罐(4),蒸发腔(2)设有料液入口(201)、料液出口(202)、蒸汽出口(203),所述蒸发腔(2)上端设有连接蒸汽出口(203)与冷凝装置(3)的第一管道(5)、连接料液入口(201)与加热装置(1)的第二管道(6),蒸发腔(2)下端设有连接料液出口(202)和受液罐(4)的第三管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2)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管道(6)分为两段,分别为连通加热装置(1)的第一段管道和连通蒸发腔(2)的第二段管道,第一段管道为圆管,第二段管道前端为能与上述第一段管道对接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圆形开口,第二段管道从前往后逐渐被压缩成扁平状,使得第二段管道后端为扁平状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