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95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羽毛球拦网,所述羽毛球拦网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套管,且套管的内部插设有第三安装管,所述第三安装管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安装管,且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外侧的顶部皆螺纹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安装管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底部均匀铰接有四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管、羽毛球拦网、固定螺栓、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和第三安装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手动自由精确调整两组套管的高度,使得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适用于不同的使用人群,提高了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实用性,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技术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及新兴的3打3,而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往往需要用到相应的羽毛球网架对场地分割成两组阵营。当前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多数只直接将羽毛球网安装在网架支撑柱上,由于支撑柱的长度固定,导致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往往只能适用于一部分人群,无法根据不同的适用人群自由调整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高度,也不利于整个羽毛球网架的便携和运输,使得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实用性较低;同时当前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为保证羽毛球网架的稳定性,多数采用在支撑杆的底部添加较重的配重物,对提升羽毛球网架稳定性的效果有限,且极大的影响了使用者对该羽毛球网架的携带,同时配重物也较为占用空间,不利于该羽毛球网架的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羽毛球拦网,所述羽毛球拦网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套管,且套管的内部插设有第三安装管,所述第三安装管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安装管,且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外侧的顶部皆螺纹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安装管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底部均匀铰接有四组支撑杆,所述内螺纹环外侧与支撑杆对应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底端呈斜切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管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外侧设置有手柄,一组所述第一安装管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系绳。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远离内螺纹环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垫板,且第二垫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管和第三安装管的外侧皆设置有长度刻度线。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安装管之间最大夹角为50°。优选的,所述手柄呈半弧形结构,且手柄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垫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通过套管、羽毛球拦网、固定螺栓、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和第三安装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手动自由精确调整两组套管的高度,使得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适用于不同的使用人群,提高了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实用性,便于推广使用;同时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还通过第一安装管、支撑杆、限位杆、内螺纹环、第一垫板、第二垫板、限位环和手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手动快速张开多组支撑杆,通过多组支撑杆和第二垫板的支撑,大大提高了整个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稳定性,且不需要使用配重物,而多组支撑杆在不使用时可以收拢起来,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十分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图中:1、套管;2、羽毛球拦网;3、固定螺栓;4、第一安装管;5、支撑杆;6、限位杆;7、内螺纹环;8、第二安装管;9、第三安装管;10、第一垫板;11、第二垫板;12、系绳;13、限位环;14、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羽毛球拦网2,羽毛球拦网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套管1,且套管1的内部插设有第三安装管9,第三安装管9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安装管8,第二安装管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安装管4,且第一安装管4和第二安装管8外侧的顶部皆螺纹设置有固定螺栓3,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内螺纹环7,内螺纹环7的底部均匀铰接有四组支撑杆5,内螺纹环7外侧与支撑杆5对应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限位杆6,且限位杆6的底端呈斜切状结构,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3,内螺纹环7的外侧设置有手柄14,一组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系绳12。在本实施中,支撑杆5远离内螺纹环7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垫板11,且第二垫板1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有助于提高支撑杆5对第一安装管4支撑稳定性。在本实施中,第二安装管8和第三安装管9的外侧皆设置有长度刻度线,有助于精确调整两组套管1的高度,且保证两组套管1能够位于同一高度。在本实施中,支撑杆5与第一安装管4之间最大夹角为50°,有助于提高支撑杆5的支撑效果。在本实施中,手柄14呈半弧形结构,且手柄14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手动转动内螺纹环7进行升降。在本实施中,第一安装管4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垫板10,有助于提高第一安装管4竖立时本身的稳定性。工作原理:当进行使用时,使用前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配合第二安装管8外侧的长度刻度线适当的升降第二安装管8的高度,然后通过拧紧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固定螺栓3将第二安装管8位置固定住,接着手握手柄14转动内螺纹环7,使得内螺纹环7螺旋下降,直到内螺纹环7底部与限位环13紧紧相贴不能继续下降,然后手动展开四组支撑杆5,将一组第一安装管4竖直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四组支撑杆5将第一安装管4稳稳支撑住,接着再将另一组第一安装管4同样操作放置在地面上,并将羽毛球拦网2拉直;当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不使用时,可以手动拧松固定螺栓3将第三安装管9收进第二安装管8内,使得第三安装管9离开套管1的内部,再将第二安装管8收进第一安装管4内,然后将一组套管1转动,使得羽毛球拦网2全部缠绕在该组套管1的外侧,接着通过手柄14转动内螺纹环7上升,并将所有支撑杆5收拢起来,然后将两组第一安装管4并排竖直放在一起,再将缠绕有羽毛球拦网2的套管1也一并与第一安装管4并列竖直摆放,最后通过两组系绳12将该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全部组件固定捆在一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羽毛球拦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球拦网(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套管(1),且套管(1)的内部插设有第三安装管(9),所述第三安装管(9)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安装管(8),所述第二安装管(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安装管(4),且第一安装管(4)和第二安装管(8)外侧的顶部皆螺纹设置有固定螺栓(3),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内螺纹环(7),所述内螺纹环(7)的底部均匀铰接有四组支撑杆(5),所述内螺纹环(7)外侧与支撑杆(5)对应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限位杆(6),且限位杆(6)的底端呈斜切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3),所述内螺纹环(7)的外侧设置有手柄(14),一组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系绳(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羽毛球拦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球拦网(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套管(1),且套管(1)的内部插设有第三安装管(9),所述第三安装管(9)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安装管(8),所述第二安装管(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安装管(4),且第一安装管(4)和第二安装管(8)外侧的顶部皆螺纹设置有固定螺栓(3),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内螺纹环(7),所述内螺纹环(7)的底部均匀铰接有四组支撑杆(5),所述内螺纹环(7)外侧与支撑杆(5)对应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限位杆(6),且限位杆(6)的底端呈斜切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3),所述内螺纹环(7)的外侧设置有手柄(14),一组所述第一安装管(4)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系绳(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弈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