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88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医护理按摩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一侧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小孔,所述装置本体远离第一小孔的一侧内壁的中心位置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有齿轮盒,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上远离第一小孔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滚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击打的力度往往不能够控制的缺点,人们可以通过拉环拉出绳子的长短来控制治疗时击打的力度大小,每个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吃力程度来随意手动控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护理按摩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腰背部疼痛等各种职业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可能与人们伏案工作时间延长,活动减少以及肥胖等因素有关,因此非常有必要增进人们对腰背部疼痛疾患的认识,一方面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并定期进行运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进行缓解,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是利用击打人体穴位,产生神经反射,激活感应器官的功能,增强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失调、平衡血压、对各种疾病都很好的辅助疗效,从而促进健康。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都是有电机带动进行击打治疗的,击打的力度往往不能够控制,不能满足一些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击打的力度往往不能够控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小孔(2),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第一小孔(2)的一侧内壁的中心位置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有齿轮盒(10),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上远离第一小孔(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6),所述转盘(6)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滚动轴(8),所述滚动轴(8)的顶端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位于齿轮盒(10)的内部,第一齿轮(9)与齿轮盒(10)的内壁不相接触,所述第一齿轮(9)靠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按摩穴位击打按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小孔(2),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第一小孔(2)的一侧内壁的中心位置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有齿轮盒(10),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上远离第一小孔(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6),所述转盘(6)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滚动轴(8),所述滚动轴(8)的顶端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位于齿轮盒(10)的内部,第一齿轮(9)与齿轮盒(10)的内壁不相接触,所述第一齿轮(9)靠近第一小孔(2)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1),且第二齿轮(11)转动安装在齿轮盒(10)内,所述齿轮盒(10)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小孔(18),所述第二齿轮(1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L型推杆(12),且L型推杆(12)远离第二齿轮(11)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小孔(18)和第一小孔(2)并固定套接有击打套(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莉蓉陈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