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燚专利>正文

一种翻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85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身床,设计医疗器械,包括床架,床架底部四角均设有床腿,床架两侧设有档板;翻身床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组件,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靠近翻身床床头部位,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并排设置,并且靠近翻身床床尾部位;第一板体靠近床头的两端设有收缩组件,收缩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与弹性件的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设有2块磁性件,2块磁性件互吸;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底部均设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摇杆,摇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有丝杆,丝杆外套设有顶杆,顶杆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或第三板体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身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身床。
技术介绍
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长期单一姿势的平躺会造成身体下方的皮肤和肌肉软组织长期受到身体重力的压迫,致使病人身体受压部位产生坏死、褥疮感染等平躺衍生病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需要使病人经常翻身,以缓解病人的痛苦。现有的翻身床多为电动,电动成本高昂,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且普通家庭,无法承担该经济压力,另外,现有的翻身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帮助病人翻身,但是在翻身或者是恢复平整状态过程中,床单极其容易在转折点进行堆积,增加了看护人员后续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床,用以实现减少看护人员工作、提高病人舒适度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底部四角均设有床腿,所述床架两侧设有档板;所述翻身床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头部位,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并排设置,并且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尾部位;所述第一板体靠近床头的两端设有收缩组件,所述收缩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2块磁性件,2块所述磁性件互吸;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底部均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或第三板体的底部。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收缩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弹性件和磁性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壁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翼板靠近第一板体的侧壁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匹配的定位槽。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上设有夹孔,所述夹板与所述第一板体通过螺栓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体包括至少4个以上的链板,所述链板与链板之间铰接,所述第三板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翻身床,通过将床板组件分为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通过第一板体使其病人能够坐卧,通过第二板体或者第三板体使其病人能够翻身,满足多种状态的需求,通过设置伸缩组件,能够有效解决在病人左右翻身过程中,床单易推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功能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身床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翻身床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收缩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收缩组件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收缩组件的俯视图。图标:10-床架,11-床腿,12-挡板,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第三板体,30-收缩组件,31-弹性件,32-连接板,33-磁性件,34-壳体,35-翼板,36-定位块,37-夹板,38-夹孔,40-顶升机构,41-摇杆,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丝杆,45-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身床,主要包括床架10,床板组件和顶升机构40,如图1中所示,该床板组件包括三部分,第一板体21靠近翻身床床头部位,主要作用是利用顶升机构40将第一板体21向上翻,使其病人能够坐卧于翻身床上,第二板体22和第三板体23靠近翻身床床尾部位,同样利用顶升机构40,使向上翻,使其病人能够左右翻身。该顶升机构40如图2所述,主要包括摇杆41,看护人员通过转动摇杆41,在摇杆41的带动下,第一齿轮42转动,通过第一齿轮42啮合第二齿轮43,并在第二齿轮43上设置丝杆44,该丝杆44上套设有顶杆45,当看护人员顺时针转动摇杆41时,顶杆45上升,当看护人员逆时针转动摇杆41时,顶杆45下降,顶杆45的自由端连接着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或者第三板体23,每个板体下方都设置有一个顶升机构40,需要翻转对应板体时,看护人员就摇动板体下方对于的顶升机构40。现有的翻身床,板体通常为两块,并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该结构再翻身过程中较为刚性,对有疾病在身的病人而言,过于机械,为了提高病人在翻身过程中体验感,使其舒适度更好,因此将第二板体22设置为多个链板,至少有4个,该多个链板为铰接方式,如图2所示,第三板体23的结构同第二板体22,并且将顶升机构40设置最外侧的链板上,在使用时,通过顶升机构40的顶杆45与最外的链板连接,最外的链板带动相邻的链板,依次类推的带动,在翻身过程中,相对较为柔和,尤其对于脊椎等病人,能够大大提高翻身过程中的舒适度。当在使用第二板体22或者第三板体23进行左右翻身的过程中,由于第三板体23通常是不需要翻,保持为平整状态,病人通过颈椎进行翻转即可完成整个翻身的动作。但是翻身的过程中,由于板体需要向上翻,平铺在床板上的床单也会相应的跟随着延伸,翻身动作结束后,相应的板体将会回归到床架10上,但此时拉出的床单,将无法回归到正常平铺的状态,且往往会叠集在病人的周边,例如堆积在第二板体22和第一板体21镶接处,往往需要看护人员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中,又有可能需要挪动病人,给病人造成不适感,如果不进行整理,堆积的床单,也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适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了伸缩组件,如图3~5所示,该伸缩组件主要包括弹性件31,该弹性件31上设置连接板32,并在连接板32上滑动设置了两块磁性件33,该伸缩组件安装在第一板体21的两侧部,通过磁性件33将床单端部进行夹持,设置为可以滑动的磁性件33,使其夹持的位置,夹持的厚度等可以进行调节,使其更灵活,底部的弹性件31优选为弹簧,如图3和图4所示,例如病人向右翻身的时候,即第二板体22向上,第一板体21上对应的伸缩组件,在弹性件31的作用,弹簧拉长,使其床单能够适应性的跟随这翻板的高度,当翻身动作结束后,第二板体22向下回放,在弹簧的作用下,拉动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底部四角均设有床腿,所述床架两侧设有档板;所述翻身床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头部位,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并排设置,并且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尾部位;/n所述第一板体靠近床头的两端设有收缩组件,所述收缩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2块磁性件,2块所述磁性件互吸;/n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底部均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或第三板体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底部四角均设有床腿,所述床架两侧设有档板;所述翻身床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头部位,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并排设置,并且靠近所述翻身床床尾部位;
所述第一板体靠近床头的两端设有收缩组件,所述收缩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2块磁性件,2块所述磁性件互吸;
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底部均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或第三板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燚袁帅徐莉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魏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