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白玲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83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动力装置、支架、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框板、支撑患者的支撑架和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框板移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患者脚部的第一支撑装置和支撑患者腿部的第二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牵引架采用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各部件连接较为松动牵引效果差、各部件都需要通过摇动手轮进行调节牵引架组装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牵引架各部件调节方向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
本技术涉及牵引架,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
技术介绍
一般的,牵引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骨科牵引支架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和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间盘突出、腰腿痛、放射性腿脚麻木,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等症状。通过牵引架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骨骼牵引,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现有技术中的牵引架存在不方便调节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案,牵引架需要安装在手术台上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通过手轮带动螺杆进行位置调节并通过螺母固定。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牵引架采用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各部件连接较为松动,牵引效果差;(2)各部件都需要通过摇动手轮进行调节,牵引架组装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牵引架各部件调节方向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架采用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各部件连接较为松动牵引效果差、各部件都需要通过摇动手轮进行调节牵引架组装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牵引架各部件调节方向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等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动力装置、支架、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框板、支撑患者的支撑架和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框板移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患者脚部的第一支撑装置和支撑患者腿部的第二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杆、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旋转轴、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和支撑所述框板的第一齿条;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传动杆传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保持架;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保持架内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啮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上的第三动力装置和安装在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的第四动力装置;所述第四动力装置的驱动端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水平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底板、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移动部和支撑所述患者脚部的第一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圆弧孔;所述移动部和所述第一承托部沿所述圆弧孔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圆弧孔内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移动部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动力装置;所述第五动力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六齿轮相啮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六动力装置和支撑所述患者腿部的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二承托部安装在所述第六动力装置的驱动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采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移动。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带来了如下效果:(1)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为一体式,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在支撑患者脚部和腿部时不会发生松动,保证了较好的牵引效果;(2)通过驱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位置调节,调节速度较快便于患者的恢复;(3)第一承托部沿圆弧孔移动,第六动力装置带动第二承托部移动,使得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进行位置调节;(4)支架设置有万向轮使得可以移动牵引架,方便牵引架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驱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支架;11、万向轮;12、第五齿轮;2、框板;3、支撑架;4、第一驱动装置;41、第三动力装置;42、第四动力装置;5、第一动力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61、传动杆;62、旋转轴;63、第二动力装置;64、第一齿条;65、第一齿轮;66、保持架;67、第二齿轮;68、第三齿轮;69、第四齿轮;7、第一支撑装置;71、底板;72、移动部;73、第一承托部;74、圆弧孔;75、第二齿条;76、第五动力装置;77、第六齿轮;8、第二支撑装置;81、第六动力装置;82、第二承托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驱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图中X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端。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6、第一动力装置5、支架1、移动设置在支架1上的框板2、支撑患者的支撑架3和驱动支撑架3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设置在框板2上。第一动力装置5驱动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框板2移动。支撑架3上设置有支撑患者脚部的第一支撑装置7和支撑患者腿部的第二支撑装置8。支架1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11。优选的,万向轮11为四个。万向轮11设置在支架1的下端。万向轮11的上端连接支架1的下端。通过万向轮11可以实现牵引架的移动。方便了在手术时的安装使用。万向轮11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01-1PDTPE的万向轮。第二驱动装置6包括传动杆61、并列设置在支架1上的旋转轴62、驱动传动杆61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63和支撑框板2的第一齿条64。旋转轴6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65。第一齿条64与第一齿轮65相啮合。旋转轴62通过传动杆61传动。优选的,旋转轴62为两个。第二驱动装置6设置在支架1的上端。旋转轴62分别设置于支架1上端的左右两侧。旋转轴62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旋转轴62通过轴承座旋转设置在支架1的上端。旋转轴62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65。旋转轴62的外表面与第一齿轮65的内圈相贴合。支架1上安装有保持架66。第一齿条64沿保持架66内移动。支架1的上端安装有保持架66。保持架66竖直安装在支架1上。第一齿条64移动设置在保持架66内。当旋转轴62带动第一齿轮65旋转时,第一齿轮65带动第一齿条64沿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驱动装置(6)、第一动力装置(5)、支架(1)、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框板(2)、支撑患者的支撑架(3)和驱动所述支撑架(3)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2)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框板(2)移动;所述支撑架(3)上设置有支撑患者脚部的第一支撑装置(7)和支撑患者腿部的第二支撑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驱动装置(6)、第一动力装置(5)、支架(1)、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框板(2)、支撑患者的支撑架(3)和驱动所述支撑架(3)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设置在所述框板(2)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框板(2)移动;所述支撑架(3)上设置有支撑患者脚部的第一支撑装置(7)和支撑患者腿部的第二支撑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包括传动杆(61)、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旋转轴(62)、驱动所述传动杆(61)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63)和支撑所述框板(2)的第一齿条(64);所述旋转轴(6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65);所述第一齿条(64)与所述第一齿轮(65)相啮合;所述旋转轴(62)通过所述传动杆(61)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保持架(66);所述第一齿条(64)沿所述保持架(66)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科用可调节式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62)靠近所述传动杆(6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67);所述传动杆(61)靠近所述旋转轴(62)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齿轮(68);所述第二齿轮(67)与所述第三齿轮(68)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白玲朱蓉蓉陈丽芳邓文芳赵伯乐孙蕾
申请(专利权)人:李白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