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59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蚊灯,包括壳体、诱蚊灯以及电源组件,所述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壳体、安装套和下壳体,安装套位于壳体的中间位置,安装套的上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安装套的下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电网,所述壳体在对应电网处设有环形的灭蚊区,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灭蚊区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灭蚊灯,其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蚊灯
本技术涉及灭蚊设备
,尤其是一种灭蚊灯。
技术介绍
在公共场合或是家里常会有各种蚊虫,蚊虫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也会携带病菌,因此需要灭杀蚊虫。为了灭杀蚊虫会采用灭蚊拍或灭蚊灯,灭蚊器具有很多种类,为了便于进行携带,常采用灭蚊灯,灭蚊灯自带电源,可随时随地进行灭蚊操作,一般的灭蚊灯,包括底座和灯罩,灯罩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灯罩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的通孔,灯罩内设有灭蚊区,底座与灯罩之间在对应灭蚊区处设有灭蚊电网,底座上设有可吸引蚊虫的诱蚊灯,底座上还设有电源组件,通过电池给灭蚊电网和诱蚊灯供电,实现自动引诱灭蚊,然而这类灭蚊灯由于电源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其需要在底座上需要设置较大的安装空间,增加了底座的加工难度,并且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灭蚊灯,其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安装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灭蚊灯,包括壳体、诱蚊灯以及电源组件,所述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壳体、安装套和下壳体,安装套位于壳体的中间位置,安装套的上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安装套的下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电网,所述壳体在对应电网处设有环形的灭蚊区,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灭蚊区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安装套连接,安装套的四周为灭蚊区,电源组件设在安装套上,电源组件给电网和诱蚊灯供电,由于灭蚊区成环形设置,与之配合的电网也成环形设置,这样一来灭蚊区更大,灭蚊效果好,充分利用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在装配时,可先将电源组件和电网安装在安装套上,然后再将安装套通过螺钉或是卡扣的方式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连接,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设有圆环形的上罩体,所述下壳体设有圆环形的下罩体,上罩体抵设于下罩体并构成闭合的罩体结构,上罩体与下罩体卡扣连接,通道沿上罩体与下罩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闭合的罩体结构是指上罩体的下端面与下罩体的上端面相互贴合,并且两者之间没有间隔,这样一来可避免手伸入壳体内,不容易触碰到电网,更加安全,上罩体上设置卡块或卡槽,下罩体上对应设置卡槽或卡块,上罩体与下罩体通过卡块卡设在卡槽内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结构稳定,该通道成长条状设置,其宽度较窄,手指不易伸入,并且上罩体与下罩体均设置通道,便于蚊虫清理倒出,更加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安装套的上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若干个可供诱蚊灯的灯光透入灭蚊区的第一通孔,凸台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插槽,下壳体在对应第一环形插槽处设有第二环形插槽,电网的上端插设于第一环形插槽,电网的下端插设于第二环形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网成圆环形设置,在安装时,电网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一环形插槽和第二环形插槽中,在灭蚊灯携带的过程中,电网不容易松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上电路板、下电路板、按钮开关和电池,所述凸台的上端面设有支架,上电路板固定设置在支架上,上壳体上设有供上电路板放置的容置腔,按钮开关位于上电路板的上端面上,容置腔的底面上设有供按钮开关伸出的第二通孔,上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凸台的上端面上,诱蚊灯位于下电路板的下端面且对应第一通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电路板通孔螺钉连接在支架上,下电路板直接通过螺钉连接在凸台上,上壳体上设置容置腔,不仅可供电源组件放置,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按钮开关直接伸出上壳体的上端面,便于手动开启或关闭灭蚊灯,诱蚊灯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并从对应的第一通孔处由上而下透入灭蚊区,透光更加均匀,诱蚊效果更佳,结构简单,位置设计合理。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安装套内贯穿设置有电池腔,电池安装在电池腔内,下壳体在对应电池腔的下口处设有供电池拆装的开口,下壳体在对应开口处还设有底盖。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给电路供电,电池从电池腔的下口插入电池腔内实现电池的安装,安装方便,底盖可拆卸的设置在下壳体的开口处,如需更换电池,只需将底盖拆下,装上底盖也能对电池起到一定的遮挡防护作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壳体在电网的外侧还设有环形的护栏,所述凸台的下端面上设有供护栏插设的第三环形插槽,下壳体上设有供护栏插设的第四环形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护栏成圆环形设置,第三环形插槽位于第一环形插槽的外侧,第四环形插槽位于第二环形插槽的外侧,在安装时,护栏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三环形插槽和第四环形插槽中,在灭蚊灯携带的过程中,护栏不容易松动,并且护栏的间隙较小也能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手碰触电网,更加安全。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上可翻转的设置有提手,上壳体上设有供提手收纳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翻开提手,便于手持灭蚊灯,或是可将灭蚊灯挂在某灭蚊区域,当灭蚊灯直接置于地面时,提手可翻转收纳在凹槽内,降低占用的空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套、电网和电源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一种灭蚊灯,包括壳体1、诱蚊灯2以及电源组件,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壳体11、安装套12和下壳体13,安装套12成柱状设置,安装套12位于壳体1的中间位置,安装套12的上端通过螺钉或是卡扣的方式与上壳体11固定连接,安装套12的下端通过螺钉或是卡扣的方式与下壳体13固定连接,电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套12上,安装套12的外侧面上设有圆环形的电网3,壳体1在对应电网3处设有圆环形的灭蚊区14,因此该灭蚊灯可进行360度的灭蚊操作,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3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灭蚊区14的通道15。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设有圆环形的上罩体111,下壳体13设有圆环形的下罩体131,上罩体111抵设于下罩体131并构成闭合的罩体结构,该闭合的罩体结构是指上罩体111的下端面与下罩体131的上端面相互贴合,并且两者之间没有间隔,这样一来可避免手伸入壳体1内,不容易触碰到电网3,更加安全,上罩体111上设置卡块或卡槽,下罩体131上对应设置卡槽或卡块,上罩体111与下罩体131通过卡块卡设在卡槽内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通道15沿上罩体111与下罩体13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套12的上端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凸台121,凸台121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可供诱蚊灯2的灯光透入灭蚊区的第一通孔1211,凸台121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插槽1212,下壳体13在对应第一环形插槽1212处设有第二环形插槽132,电网3的上端插设于第一环形插槽1212,电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蚊灯,包括壳体、诱蚊灯以及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壳体、安装套和下壳体,安装套位于壳体的中间位置,安装套的上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安装套的下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电网,所述壳体在对应电网处设有环形的灭蚊区,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灭蚊区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蚊灯,包括壳体、诱蚊灯以及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壳体、安装套和下壳体,安装套位于壳体的中间位置,安装套的上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安装套的下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电网,所述壳体在对应电网处设有环形的灭蚊区,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灭蚊区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圆环形的上罩体,所述下壳体设有圆环形的下罩体,上罩体抵设于下罩体并构成闭合的罩体结构,上罩体与下罩体卡扣连接,通道沿上罩体与下罩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的上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若干个可供诱蚊灯的灯光透入灭蚊区的第一通孔,凸台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插槽,下壳体在对应第一环形插槽处设有第二环形插槽,电网的上端插设于第一环形插槽,电网的下端插设于第二环形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莉林清宝王克郑欣欣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