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骏鹏专利>正文

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58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流水入口段,管体的中段顶部设置有空气入口段,空气入口段的底端设置有流水收缩段,流水收缩段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级气液混氧区、第二级气液混氧区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区,负压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负压进水口和第二负压进水口,负压区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混氧推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变径管体,在水流通过时能够利用水势作用形成负压,使混氧区的水流加速,同时在水势的带动下,形成多级混氧,充分的利用水体势能和文丘里原理对水体进行零耗能增氧,具有冲击推力的水流,可有效加强水体的容氧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氧推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氧
,特别涉及一种混氧推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外塘高密度养殖水产品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盛行。而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池需要增氧方案和推水造浪方案,让养殖池的水流动起来,且需要增加水体溶氧。现在的养殖池大多采用气泵通过铺设输气管道为鱼池增氧,气泵具有成本高、能耗高的特点,并且造浪推水设备复杂昂贵且耗电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氧推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流水入口段,所述管体的中段顶部设置有空气入口段,所述空气入口段的底端设置有流水收缩段,所述流水收缩段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级气液混氧区、第二级气液混氧区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区,所述负压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负压进水口和第二负压进水口,所述负压区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水入口段其横截面积比流水收缩段大2倍,比例范围为2:1-10: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流水收缩段为漏斗状,其中包含第一级流水收缩段,第二级流水收缩段,第三级流水收缩段,为多级漏斗流水收缩段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入口段分别与第一级气液混氧区、第二级气液混氧区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压区开有流水导流孔,导流孔数量为3-9个。<b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扩散区为喇叭形状,孔径由小到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是一种混氧推水装置,通过设置变径管体在水流通过时能够利用水势作用形成负压,使混氧区的水流加速,同时在水势的带动下,混氧区能够有效将空气混入水流,增加水体溶氧效果,通过设置多级联变径管体制造了多级混氧仓,实现了比单个文丘里增氧管多2-4倍溶氧量的效果,通过设置多级联变径管体与出水口负压区引流设置加上喇叭形出水口,实现了强力推水效果,只需接入水泵或者水管便能制造高溶氧水体和大推力推水效果,实现了低能耗,节约能源效果,对比用电的增氧泵和造浪推水机具有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类水体养殖。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流水入口段;3、空气入口段;4、流水收缩段;5、第一级气液混氧区;6、第二级气液混氧区;7、第伞级气液混氧区;8、负压区;9、第一负压进水口;10、第二负压进水口;11、扩散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流水入口段2,管体1的中段顶部设置有空气入口段3,空气入口段3的底端设置有流水收缩段4,流水收缩段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区8,负压区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负压进水口9和第二负压进水口10,负压区8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区11。进一步的,流水入口段2其横截面积比流水收缩段大2倍,比例范围为2:1-10:1,流水收缩段4为漏斗状,其中包含第一级流水收缩段,第二级流水收缩段,第三级流水收缩段,为多级漏斗流水收缩段组成,空气入口段3分别与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相连通,通过空气入口段3为混氧区提供空气入口,负压区8开有流水导流孔,导流孔数量为3-9个,扩散区11为喇叭形状,孔径由小到大,利于气液混合体对外扩散,形成推水推力。具体的,该设备混氧推水装置包含管体1、流水入口段2、空气入口段3、流水收缩段4、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负压区8、第一负压进水口9、第二负压进水口10、扩散区11,第一负压进水口9根据管体大小分别设置有3到9个负压进水口,第一负压进水口9和第二负压进水口10,其他进水口以此为例,流水入口段2处为大口径进水管道,空气入口段3分别与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相连通,通过空气入口段3为混氧区提供空气入口,使得空气能进入好气水混合,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出水口均为漏斗状,仓体上部与空气进气口相通,仓体为圆柱结构,流水负压区仓体8仓体侧面积根据大小分别有3到9个圆形进水口,扩散区11为扩散仓水气混合液推水口,使用时管体1与进水口相接通,水流过大口径管体,在经过第一级气水混合仓时,水由横截面积大的入口段进入横截面积小的漏斗状管体,由于水流管体的收缩,水的流速增快,从而使水从漏斗状喷口喷出,因水流加速了,在喷口的后侧形成了负压区,从而吸附了空气入口段3的空气进入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从而形成了气水混合液。同样原理,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形成气水混合液,在负压的状态下,水从圆孔带入进一步形成空气和水的混合液,然后形成高压经扩散区11喷流出去,形成推水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变径管体,在水流通过时能够利用水势作用形成负压,使混氧区的水流加速,同时在水势的带动下,形成多级混氧,充分的利用水体势能和文丘里原理对水体进行零耗能增氧,具有冲击推力的水流,可有效加强水体的容氧气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流水入口段(2),所述管体(1)的中段顶部设置有空气入口段(3),所述空气入口段(3)的底端设置有流水收缩段(4),所述流水收缩段(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区(8),所述负压区(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负压进水口(9)和第二负压进水口(10),所述负压区(8)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流水入口段(2),所述管体(1)的中段顶部设置有空气入口段(3),所述空气入口段(3)的底端设置有流水收缩段(4),所述流水收缩段(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级气液混氧区(5)、第二级气液混氧区(6)和第三级气液混氧区(7),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区(8),所述负压区(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负压进水口(9)和第二负压进水口(10),所述负压区(8)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氧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入口段(2)其横截面积比流水收缩段大2倍,比例范围为2:1-1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骏鹏
申请(专利权)人:陈骏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