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及其伺服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427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及其伺服驱动器,包括整流电路、缓上电开关、泄放电阻、泄放功率管、续流二极管、第一功率电容、第二功率电容、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正极与所述缓上电开关一端和泄放电阻一端相连,缓上电开关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负极相连,泄放电阻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正极连接在所述泄放功率管的集电极上,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控制电路一端和整流器输出的负极相连,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与所述缓上电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容和第二功率电容串联后其两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负极和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电路,减小了体积,同时降低整个系统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及其伺服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及其伺服驱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于节能环保和控制精度的要求,在伺服驱动器和变频器内部包含的功率储能电容容量越来越大,因功率电容的存在,在上电时的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容易造成驱动器前端整流器的损坏和造成较大的电网干扰。如图1所示,现有的缓冲上电电路2’和回馈能量泄放电路3’是完全独立的两路电路;上电缓冲电路2’由上电缓冲电阻R2和缓上电开关S1组成;回馈能量泄放电路3’由泄放电阻R1、泄放功率管Q1和续流二极管D1组成;这两个电路由主控中心控制。通过使用一个大功率的电阻做上电缓冲,利用电阻限制冲击电流,待后端功率电容充满电后,吸合母线上的缓上电开关S1,这样在上电瞬间和缓上电开关S1吸合时就不会有大的冲击电流,不会损坏整流器和产生电网冲击干扰。同时,由于馈能工况的存在,在馈能超过功率电容的存储能量时,需将多余的回馈能量泄放消耗掉,目前通用的方案是通过泄放功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缓上电开关、泄放电阻、泄放功率管、续流二极管、第一功率电容、第二功率电容、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正极与所述缓上电开关一端和泄放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缓上电开关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负极相连,所述泄放电阻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正极连接在所述泄放功率管的集电极上,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一端和整流器输出的负极相连,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与所述缓上电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容和第二功率电容串联后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续流二极管负极和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上电缓冲和回馈能量的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缓上电开关、泄放电阻、泄放功率管、续流二极管、第一功率电容、第二功率电容、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正极与所述缓上电开关一端和泄放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缓上电开关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负极相连,所述泄放电阻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正极连接在所述泄放功率管的集电极上,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一端和整流器输出的负极相连,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与所述缓上电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容和第二功率电容串联后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续流二极管负极和所述泄放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苏江龙申保廷钟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辰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