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铁路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所述导向头包括导向头本体和壳体;所述导向头本体包括配重部与连接部;所述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配重块的材质密度大于配重部的材质密度;配重部的一端设有置入配重块的开口;配重部另一端闭合并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壁形状相适配,通过将连接部置于贯通地线铜管内实现导向头本体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配重部外侧,壳体与配重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摩擦系数小的优点,可以无需人工操作顺利通过夹送辊,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
本技术属于铁路电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
技术介绍
无缝铁路贯通地线的生产流程为:布管—吹钢丝—牵引绞线---拉拔成型,所述布管是将成摞的盘状铜管通过夹送辊推动将铜管布入到350米~620米长的穿线槽中,以便后续穿绞线和拉拔生产。布管过程中铜管被夹送辊推着前进,这样铜管容易从穿线槽中跑出来,因此布管时铜管前段必须加上一个配重导向头,用来将铜管端部压下来,从而保证铜管可以一直沿着穿线槽底部运行。在现有技术中,布管时采用铁制导向头固定在铜管前段的方式,通过导向头压住铜管使铜管能够沿着线槽运行而不至于跳出线槽,并通过夹送辊夹送将铜管布到指定位置。目前常用的导向头是由一个倒圆角的圆柱铁棒制成,布管过程将导向头端部铁棒插入铜管内,然后通过夹送辊夹送到指定位置。由于导向头需要将硬铜管压入线槽内,为了满足其重量要求,所用铁质导向头的体积很大,导致其不能从夹送辊中间的路径通过,而是必须人工将其抬起,待导向头和铜管通过夹送辊后,再将铜管放入夹送辊内进行夹送。整个布铜管过程需要经过五个这样的夹送辊,这就导致工人必须跟着导向头操作一周(五次)。这样操作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浪费了极大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其具有体积小、摩擦系数小的优点,可以无需人工操作顺利通过夹送辊,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包括导向头本体和壳体;所述导向头本体包括配重部与连接部;所述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配重块的材质密度大于配重部的材质密度;配重部的一端设有置入配重块的开口;配重部另一端闭合并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壁形状相适配,通过将连接部置于贯通地线铜管内实现导向头本体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配重部外侧,壳体与配重部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配重部内壁设有若干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防止配重块从配重部中脱出。优选的,所述壳体一端开口,壳体开口端设有内螺纹;配重部的外壁对应位置处设有外螺纹;壳体与配重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通过壳体与配重部的可拆卸连接,当壳体受损需用更换时易于操作。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弧形或锥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连接部的外径略小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径,使连接部与贯通地线铜管插接。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为铅块。将铅在热熔状态下通过配重部的开口端灌入配重部内,冷却成成型,既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本技术通过在导向头本体内设置铅质配重块,使导向头本体的总体密度达到11.4g/cm3,大于传统铁质导向头的密度7.8g/cm3,在符合配重要求的前提下将导向头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从而保证导向头可以顺利通过夹送辊,无需人工辅助,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导向头本体外设置的塑料壳体能有效保护配重部不受磨损或腐蚀,而且塑料壳体的摩擦系数小,易于移动,减少了导向头在传动辊上的阻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述“内”、“外”等用语,仅为阐明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导向头本体和壳体1。所述导向头本体包括配重部2与连接部4;所述配重部2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筒状结构,配重部2内设有配重块3,配重块3的材质密度大于配重部2的材质密度,在本实施例中,配重部2的材质为铁,配重块3为铅块。配重块3在热熔状态下通过配重部2的开口端灌入配重部2内,冷却成型。配重部2内壁沿周向设有若干限位凸起,当配重块3在配重部2内浇灌成型后,在配重块3的相应位置会形成凹槽,从而使配重块3与配重部2卡接,防止配重块3脱出。配重部2的闭合端与连接部4焊接;连接部4为圆柱形,连接部4的外径略小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径,将连接部4插接于贯通地线铜管内即可实现导向头本体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可拆卸连接。壳体1套设于配重部2外侧;壳体1一端开口,壳体1开口端设有内螺纹;配重部2的外壁对应位置处设有外螺纹;壳体1与配重部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通过壳体1与配重部2的可拆卸连接,当壳体1受损需用更换时易于操作。为了减小阻力,壳体1远离连接部4的端部呈向外弯曲的弧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既能有效保护配重部2不受磨损或腐蚀,又能减少滑动摩擦,进而减少导向头在传动辊上的阻力,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连接部4插入贯通地线铜管内,夹送辊夹住铜管将其推入线槽内,铜管端部在导向头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在线槽底部运动。由于本技术的导向头本体内设置了铅块,使导向头本体的总体密度达到11.4g/cm3,大于传统铁质导向头的密度7.8g/cm3,在符合配重要求的前提下将导向头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当其运动到四个夹送辊时,可以自行从夹送辊中间通过而不用人为干预,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头本体和壳体;/n所述导向头本体包括配重部与连接部;所述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配重块的材质密度大于配重部的材质密度;配重部的一端设有置入配重块的开口;配重部另一端闭合并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壁形状相适配,通过将连接部置于贯通地线铜管内实现导向头本体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配重部外侧,壳体与配重部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头本体和壳体;
所述导向头本体包括配重部与连接部;所述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配重块的材质密度大于配重部的材质密度;配重部的一端设有置入配重块的开口;配重部另一端闭合并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内壁形状相适配,通过将连接部置于贯通地线铜管内实现导向头本体与贯通地线铜管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配重部外侧,壳体与配重部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内壁设有若干限位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贯通地线布管用导向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路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