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313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底座、柱体、显示屏、横板和检测仪,所述底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柱体,且柱体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两侧的检测仪内部设置有吸气口,所述检测仪远离显示屏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所述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底座顶端的柱体一侧设置有攀爬机构,且攀爬机构两侧的底座顶端皆固定连接有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便于检修的功能,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对新能源的利用,而且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便于拆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恶臭气体监测
,具体为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垃圾也随之越来越多样化,在垃圾捡收时会对其进行站区恶臭气体监测,于是会用到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其不便检修,使得其在使用时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2)传统的此类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其新能源利用率低下,使得其在使用时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3)传统的此类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其不便拆装,使得其在使用时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不便检修、新能源利用率低下以及不便拆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底座、柱体、显示屏、横板和检测仪,所述底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柱体,且柱体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两侧的检测仪内部设置有吸气口,所述检测仪远离显示屏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所述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架,且相邻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所述横板下方的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柱体两侧的底座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柱,所述底座顶端的柱体一侧设置有攀爬机构,且攀爬机构两侧的底座顶端皆固定连接有侧板。优选的,所述攀爬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横杆、立杆、铰接轴以及防滑垫片,所述立杆之间皆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在立杆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横杆上方的立杆内部设置有铰接轴,且铰接轴的两端皆延伸至立杆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侧壁上皆固定连接有防滑垫片,且防滑垫片在横杆的中心线上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拆装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片、环形箍、固定螺栓、软垫片、连接块以及防护弹簧,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箍,且环形箍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内部的两侧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环形箍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软垫片,且相邻软垫片之间的夹角为120°。优选的,所述软垫片外壁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防护弹簧,且防护弹簧的另一端皆与环形箍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侧板通过连接轴与攀爬机构相铰接,所述攀爬机构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便于检修的功能,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对新能源的利用,而且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便于拆装的功能;(1)通过将立杆进行转动,直至防滑垫片与柱体的侧壁相接,此时防滑垫片对其起到防滑功能,同时维修者可通过攀爬横杆到达检测仪位置处,对其进行检修,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便于检修的功能,从而方便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进行维修;(2)在使用时横板顶端的太阳能电板会对太阳光进行收集,其在会通过光伏控制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至柱体内部的蓄电池位置处,进而对检测仪进行供电,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对新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的资源浪费;(3)通过将环形箍套接在柱体的表面,再将连接片闭合,同时转动内部的固定螺栓将其锁紧,此时环形箍内部的软垫片会避免检测仪在使用时出现滑落的现象,同时防护弹簧可以使用与不同尺寸的柱体,实现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便于拆装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使用时的便捷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仪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装结构俯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攀爬机构;201、横杆;202、立杆;203、铰接轴;204、防滑垫片;3、连接轴;4、柱体;5、侧板;6、挡块;7、显示屏;8、横板;9、太阳能电板;10、支架;11、蓄电池;12、吸气口;13、检测仪;14、固定螺柱;15、拆装结构;1501、连接片;1502、环形箍;1503、固定螺栓;1504、软垫片;1505、连接块;1506、防护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底座1、柱体4、显示屏7、横板8和检测仪13,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柱体4,且柱体4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仪13,检测仪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且显示屏7两侧的检测仪13内部设置有吸气口12,检测仪13远离显示屏7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15;拆装结构1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片1501、环形箍1502、固定螺栓1503、软垫片1504、连接块1505以及防护弹簧1506,连接块15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箍1502,且环形箍1502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501,连接片1501内部的两侧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503,环形箍1502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软垫片1504,且相邻软垫片1504之间的夹角为120°;软垫片1504外壁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防护弹簧1506,且防护弹簧1506的另一端皆与环形箍1502的侧壁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将环形箍1502套接在柱体4的表面,再将连接片1501闭合,同时转动内部的固定螺栓1503将其锁紧,此时环形箍1502内部的软垫片1504会避免检测仪13在使用时出现滑落的现象,同时防护弹簧1506可以使用与不同尺寸的柱体4,方便该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的安装;柱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横板8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架10,且相邻支架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9,横板8下方的柱体4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柱体4两侧的底座1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柱14,底座1顶端的柱体4一侧设置有攀爬机构2;攀爬机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横杆201、立杆202、铰接轴203以及防滑垫片204,立杆202之间皆固定连接有横杆201,且横杆201在立杆202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横杆201上方的立杆202内部设置有铰接轴203,且铰接轴203的两端皆延伸至立杆202的外部;横杆201的侧壁上皆固定连接有防滑垫片204,且防滑垫片204在横杆201的中心线上呈对称分布;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将立杆202进行转动,直至防滑垫片204与柱体4的侧壁相接,此时防滑垫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底座(1)、柱体(4)、显示屏(7)、横板(8)和检测仪(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柱体(4),且柱体(4)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仪(13),所述检测仪(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且显示屏(7)两侧的检测仪(13)内部设置有吸气口(12),所述检测仪(13)远离显示屏(7)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15),所述柱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所述横板(8)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架(10),且相邻支架(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9),所述横板(8)下方的柱体(4)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所述柱体(4)两侧的底座(1)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柱(14),所述底座(1)顶端的柱体(4)一侧设置有攀爬机构(2),且攀爬机构(2)两侧的底座(1)顶端皆固定连接有侧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底座(1)、柱体(4)、显示屏(7)、横板(8)和检测仪(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柱体(4),且柱体(4)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仪(13),所述检测仪(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且显示屏(7)两侧的检测仪(13)内部设置有吸气口(12),所述检测仪(13)远离显示屏(7)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15),所述柱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所述横板(8)顶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支架(10),且相邻支架(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9),所述横板(8)下方的柱体(4)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所述柱体(4)两侧的底座(1)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柱(14),所述底座(1)顶端的柱体(4)一侧设置有攀爬机构(2),且攀爬机构(2)两侧的底座(1)顶端皆固定连接有侧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区恶臭气体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机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横杆(201)、立杆(202)、铰接轴(203)以及防滑垫片(204),所述立杆(202)之间皆固定连接有横杆(201),且横杆(201)在立杆(202)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横杆(201)上方的立杆(202)内部设置有铰接轴(203),且铰接轴(203)的两端皆延伸至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卓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智汇易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