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312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涉及垃圾填埋场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布设在所述防护膜外侧土体中的钻孔、放置在所述钻孔内的第一电棒、放置在所述防护膜内侧的第二电棒和若干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分别同一测量主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由一电源供电以建立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检测周期短、成本低、全覆盖等优点,能够精确定位垃圾填埋场防护膜破损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隔离屏障完好性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大。填埋法因具有投资较少、运营成本低、日处理量大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然而,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填埋过程和封场后都会产生渗滤液,其含有的大量有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旦渗漏进入地下环境后,极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设部于2001年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对垃圾填埋场中防护层渗透系数及厚度指标做了规定,但相应的控制指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填埋场底部防护膜施工时,由于人为的不规范操作导致防护膜出现破损,防护膜间接缝处存在孔隙等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垃圾填埋场的持续运营,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化学腐蚀等原因引起防护膜的破损也难以避免。为防止垃圾渗滤液发生渗漏,造成环境污染。对于建成初期及运营的垃圾填埋场,迫切需要对其防护层的完好性进行检测,但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精确、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定位系统,通过在垃圾填埋场防护膜两侧建立电场,并观测防护膜内侧电场分布情况,进而确定垃圾填埋场防护膜破损点的分布位置。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涉及垃圾填埋场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布设在所述防护膜外侧土体中的钻孔、放置在所述钻孔内的第一电棒、放置在所述防护膜内侧的第二电棒和若干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分别同一测量主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由一电源供电以建立电场。所述钻孔与所述垃圾填埋场外侧边界的垂直距离为1~20米。所述测量传感器布设在目标定位区域的上方。所述测量传感器呈阵列式布设,各所述测量传感器横向间距为0.5~5m,纵向间距为0.5~5m。所述测量传感器与所述垃圾填埋场结构边界的垂直距离为0~50米。所述钻孔的深度大于所述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所述防护膜的布置深度。本技术的优点是:本定位系统对垃圾填埋场本身不会产生破坏,且检测周期短,成本低,全覆盖,能够精确定位垃圾填埋场防护膜破损点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垃圾填埋场防护膜侧壁破损点定位的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垃圾填埋场防护膜侧壁破损点定位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图中标记1-10分别为:土体1、防护膜2、第二电棒3、第一电棒4、破损点5、钻孔6、测量传感器7、电源8、测量主机9、填埋物1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2破损点5精确定位系统,涉及垃圾填埋场防护膜2,该定位系统包括布设在防护膜2外侧土体1中的钻孔6、放置在钻孔6内的不同深度的第一电棒4、放置在防护膜2内侧的第二电棒3和测量传感器7、与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连接的电源8以及测量主机9,其中钻孔6与垃圾填埋场外侧边界的垂直距离为1~20米,通过电源8对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供直流电以建立电场。测量传感器7呈阵列式布设在目标定位区域的上方,各测量传感器7横向间距为0.5~5m,纵向间距为0.5~5m,测量传感器7与垃圾填埋场结构边界的垂直距离为0~50米。通过测量传感器7采集电场值,若某处测量值大于周边其它位置测量值,或某处测量值与周围测量值存在差异,则此处正下方的底部位置判断为防护膜2底部存在破损点5,测量值为电位或电位梯度。利用该定位系统对垃圾填埋场防护膜2破损点5进行精确定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垃圾填埋场防护膜2外侧的土体1中布置钻孔6,在钻孔6中放置第一电棒4;(2)在垃圾填埋场防护膜2内侧放置第二电棒3和测量传感器7阵列,各测量传感器7行距为2m,列距为1.5m,第二电棒3与测量传感器7阵列式最近距离为20m;(3)通过电源8对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供直流电,直流电压为90V,建立电场;(4)第一电棒4放置在防护膜2底部以上不同深度,如本实施例一中防护膜2最大埋深为9m,第一电棒4放置深度为8m、6m、4m、2m等不同深度,并在每个深度进行电场值观测,数据记录保存到测量主机9中;(5)通过分析测量传感器7采集不同深度的电位值和电流值,若某处电位值和电流值大于周边其它位置电位值和电流值,则将该处位置垂直投影到防护膜2侧壁,从而得到防护膜2侧壁破损点5位置;(6)将第一电棒放置于钻孔中15m位置,对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供90V直流电,建立电场;(7)将测量传感器7阵列布置于拟检测破损点5的正上方,通过测量传感器7采集电位值和电流值,若某处电位值和电流值大于周边其它位置电位值和电流值,则将该处位置正下方的防护膜2底部判断为破损点5;(8)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全覆盖精确确定防护膜2破损点5位置。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检测参数不同,具体步骤如下:(1)在垃圾填埋场防护膜2外侧土体1中布置钻孔6,在钻孔中放置第一电棒4;(2)垃圾场内侧放置第二电棒3和测量传感器7阵列,各测量传感器7行距为1.5m,列距为1.5m,第二电棒3与测量传感器7阵列式最近距离为30m;(3)通过电源8对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供直流电,直流电压为30V,建立电场;(4)第一电棒4放置在防护膜2底部以上不同深度,如本实施例一中防护膜2最大埋深为6m,第一电棒4放置深度为5m、4m、3m、2m等不同深度,并在每个深度进行电场值观测,数据记录保存到测量主机9中;(5)通过分析测量传感器7采集不同深度的电位值和电流值,若某处电位值和电流值大于周边其它位置电位值和电流值,则将该处位置垂直投影到防护膜2侧壁,从而得到防护膜2侧壁破损点5的位置;(6)将第一电棒放置于钻孔中11m位置,对第一电棒4和第二电棒3,供30V直流电,建立电场;(7)将测量传感器7阵列布置于拟检测破损点5的正上方,通过测量传感器采集电位值和电流值,若某处电位值和电流值大于周边其它位置电位值和电流值,则将该处位置正下方的防护膜2底部判断为破损点5;(8)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全覆盖精确确定防护膜2上的破损点5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涉及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布设在所述防护膜外侧土体中的钻孔、放置在所述钻孔内的第一电棒、放置在所述防护膜内侧的第二电棒和若干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分别同一测量主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由一电源供电以建立电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涉及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布设在所述防护膜外侧土体中的钻孔、放置在所述钻孔内的第一电棒、放置在所述防护膜内侧的第二电棒和若干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分别同一测量主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棒和所述第二电棒由一电源供电以建立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与所述垃圾填埋场外侧边界的垂直距离为1~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膜破损点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强胡绕刘伍朱黎明唐睿吴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