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944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表冷器和第一风机,表冷器围绕形成的区域为风道,第一风机位于风道内;换热模块为多个,多个换热模块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换热模块的风道相互连通,多个换热模块内的多个第一风机均沿同一方向送风。采用该空调机组,在送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可通过多个风机送风,表冷器的不同位置与风机的距离差异比较小,因此空调机组内不同的表冷器的不同位置风速差异小,提高了空调机组内气流的均匀性。本方案与空调机组中只在某一位置设置风机相比,不会出现表冷器的不同位置与风机的距离差异很大而造成风速差异很大的情况,有利于发挥出整机的最优换热性能,提高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空调机组内部气流组织的设计,直接影响整机阻力的大小,进而决定着整机能力与能耗。通过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合适的风道系统,降低机组内部阻力,提高风量,对整机的能力及结构紧凑性有着巨大的帮助。为了提高空调机组的换热能力,通常设计换热面积大的表冷器,通过风机驱动空气流动与表冷器换热。表冷器的不同位置风速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才能比较好的发挥表冷器的能效,但往往实际应用中,表冷器不同位置的回风速度差异较大。具体地,空调机组内离风机近的位置风速大,离风机远的位置风速小,难以发挥出最优换热性能。因此,在空调机组实际使用中面临着如何保证气流均匀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以提高空调机组内气流的均匀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表冷器和第一风机,所述表冷器围绕形成的区域为风道,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换热模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模块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模块的风道相互连通,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模块(10),所述换热模块(10)包括表冷器(11)和第一风机(12),所述表冷器(11)围绕形成的区域为风道,所述第一风机(12)位于所述风道内;/n所述换热模块(10)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模块(10)的风道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内的多个第一风机(12)均沿同一方向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模块(10),所述换热模块(10)包括表冷器(11)和第一风机(12),所述表冷器(11)围绕形成的区域为风道,所述第一风机(12)位于所述风道内;
所述换热模块(10)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模块(10)的风道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内的多个第一风机(12)均沿同一方向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表冷器(11)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二风机(20),所述第二风机(20)位于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的输出风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20)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一风机(12)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框架结构(30),所述框架结构(30)的周向为进风侧,多个所述换热模块(10)排列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30)内,所述风道沿所述框架结构(3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风机(20)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3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顶盖(41),所述顶盖(41)与所述框架结构(30)连接,以封堵住所述框架结构(30)的背离所述第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士博吴凡林海佳汪建雷二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