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87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该轨道灯包括灯体、散热机构、连接机构和电源盒定位机构;该轨道灯设置了散热机构可对高发热的灯片进行散热,提高灯片的使用寿命;设置了散热风机可以进一步地加快灯片的散热能力;第一散热架和第二散热架设置为扇叶形,每个扇叶间的空腔可以让灯筒的内部形成特定的风道,使得内部的热量有序高效地导出灯筒外;后盖设设置有通气孔,可以将热量从后盖释放到外部,进一步提高内部空流通速度;本轨道灯通过灯筒与连接支架转动连接,使得灯筒的照射范围更宽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
技术介绍
轨道灯是一种安装在轨道上,可以任意调节照射角度的灯具,长使用于商店和展览馆等需要对商品或展览品重点投光地方,能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调整灯体的照射方向,达到以最清楚的效果来显示物品。现有的轨道灯主要如公开号为CN205174131U所公开的轨道灯,该轨道灯的反光杯、光源组件、散热器依次安装于灯壳中;前盖和后盖分别与灯壳的两端的开口相连接;光源组件与散热器连接;前盖和后盖设置有通风结构,通过设置散热器来直接对灯片进行加热,这种散热器直接接触接触的方式会对灯片造成损坏,而且内部没有设置散热风道则会使得热量一直聚集在灯筒无法散失掉。而且如果散热器采用的是液冷模式,则灯体的结构会很复杂,也会使得灯具的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的所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包括灯体、散热机构、连接机构和电源盒定位机构;所述灯体包括灯筒、前盖、灯罩、透镜、安装架、灯片和后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前端,所述灯罩安装在所述前盖的后侧,所述透镜卡接在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灯罩的后侧,所述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后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后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架、第二散热架和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架设置在所述灯片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架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前侧;所述灯筒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架的截面形为扇叶形,所述第一散热架包括主杆和环形排布设置在所述主杆外周的副散热板,所述副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卡凸,所述灯筒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凸与卡槽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架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垫片和连接支杆,所述安装垫片与所述第二散热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杆的上端与设置在两侧的安装垫片转动连接,底端与电源盒定位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灯筒后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支杆贯穿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垫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盖与灯筒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与灯筒为卡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上设置有通气孔和连接杆活动槽。有益效果:设置了散热机构可对高发热的灯片进行散热,提高灯片的使用寿命;设置了散热风机可以进一步地加快灯片的散热能力;第一散热架和第二散热架设置为扇叶形,每个扇叶间的空腔可以让灯筒的内部形成特定的风道,使得内部的热量有序高效地导出灯筒外;后盖设设置有通气孔,可以将热量从后盖释放到外部,进一步提高内部空流通速度;本轨道灯通过灯筒与连接支架转动连接,使得灯筒的照射范围更宽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灯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灯体1、灯筒11、限位槽111、前盖12、灯罩13、透镜14、安装架15、灯片16、后盖17、散热机构2、第一散热架21、主杆211、副散热板212、第二散热架22、散热风机23、连接机构3、安装垫片31、连接支杆32、电源盒定位机构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移动板的内侧为面向固定板的一侧,同理移动板的外侧即背向固定板的一侧。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包括灯体1、散热机构2、连接机构3和电源盒定位机构4;所述灯体1包括灯筒11、前盖12、灯罩13、透镜14、安装架15、灯片16和后盖17,所述前盖12安装在所述灯筒11的内侧前端,所述灯罩13安装在所述前盖12的后侧,所述透镜14卡接在所述灯罩13的内侧,所述安装架15安装在所述灯罩13的后侧,所述灯片16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5上,所述后盖17安装在所述灯筒11的内侧后端,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第一散热架21、第二散热架22和散热风机23,所述第一散热架21设置在所述灯片16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机23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21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架22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23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后盖17的前侧;所述灯筒11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4连接,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4的盒体内部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灯片16与散热风机2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架21的截面形为扇叶形,所述第一散热架21包括主杆211和环形排布设置在所述主杆211外周的副散热板212,所述副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卡凸,所述灯筒11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凸与卡槽卡接。所述第二散热架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架21的结构相同。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安装垫片31和连接支杆32,所述安装垫片31与所述第二散热架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杆32的上端与设置在两侧的安装垫片31转动连接,底端与电源盒定位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灯筒11后端设置有限位槽111,所述连接支杆32贯穿所述限位槽111与所述安装垫片31连接。所述前盖12与灯筒1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后盖17与灯筒11为卡接连接。所述后盖17上设置有通气孔和连接杆活动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为以上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具体为: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包括灯体1、散热机构2、连接机构3和电源盒定位机构4;所述灯体1包括灯筒11、前盖12、灯罩13、透镜14、安装架15、灯片16和后盖17,所述前盖12安装在所述灯筒11的内侧前端,所述灯罩13安装在所述前盖12的后侧,所述透镜14卡接在所述灯罩13的内侧,所述安装架15安装在所述灯罩13的后侧,所述灯片16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5上,所述后盖17安装在所述灯筒11的内侧后端,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第一散热架21、第二散热架22和散热风机23,所述第一散热架21设置在所述灯片16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机23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21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架22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23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后盖17的前侧;所述灯筒11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4连接,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4包括盒体、底盖、把手固定卡扣和电源组件,所述底盖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所述把手固定卡扣安装在所述底盖的底部,所述电源组件安装在所述底盖的上部,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与所述盒体卡接,所述所述电源组件的导线贯穿所述连接支架与设置在灯筒11内的散热风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散热机构、连接机构和电源盒定位机构;/n所述灯体包括灯筒、前盖、灯罩、透镜、安装架、灯片和后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前端,所述灯罩安装在所述前盖的后侧,所述透镜卡接在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灯罩的后侧,所述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后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后端;/n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架、第二散热架和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架设置在所述灯片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架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前侧;/n所述灯筒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散热机构、连接机构和电源盒定位机构;
所述灯体包括灯筒、前盖、灯罩、透镜、安装架、灯片和后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前端,所述灯罩安装在所述前盖的后侧,所述透镜卡接在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灯罩的后侧,所述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后盖安装在所述灯筒的内侧后端;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架、第二散热架和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架设置在所述灯片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架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前侧;
所述灯筒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源盒定位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强散热性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架的截面形为扇叶形,所述第一散热架包括主杆和环形排布设置在所述主杆外周的副散热板,所述副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卡凸,所述灯筒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凸与卡槽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晨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