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臭性/抗菌性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274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内饰材料具有显示除臭性和抗菌性的高透明性薄膜的表面层。所述内饰材料具有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层。所述内饰材料其在含有ii)的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属为选自银、铜以及锌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将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涂布在内饰材料的表面的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除臭性/抗菌性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除臭性/抗菌性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若进一步详细叙述,则为涉及具有除臭性/抗菌性、且具有高透明性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消费者在寻求着生活空间中的“安全/安心”和“健康/舒适”。以及为了抑制从与生活有关的产品或建筑物排放出的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以及汗臭、加龄臭、烟草臭以及厨房垃圾臭等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异味、并为了防止细菌和真菌(霉菌)等的微生物的污染,在寻求着具有除臭、抗菌效果的材料。在通过除臭剂除去异味的方法中,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被划分为化学性除臭法、物理性除臭法、感觉性除臭法以及生物性除臭法等而被使用。由于化学性除臭法通过将恶臭源物质与除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无臭化,因此能够对特定的恶臭源物质进行高选择性的除臭。由于物理性除臭法通过物理性吸附而从空气中去除恶臭源物质,因此能够相对容易地用一种吸附剂同时吸附多种恶臭源物质。作为该吸附剂,可使用活性炭、沸石、硅胶、氧化铝、二氧化钛以及环糊精等。感觉性除臭法为用芳香成分去掩盖或中和恶臭等,进而使其不会感觉性地感受到恶臭的除臭方法。该除臭方法与其它的除臭方法不同,因为不会从空间除去恶臭源物质,因此,可以说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并未得到除臭效果。生物学性的除臭法为通过抑制为恶臭来源的微生物的繁殖来抑制自身产生恶臭的方法。作为喷雾式除臭剂,已知为将这些除臭方法单独或多种地进行组合使用者,但它们的除臭效果和其持续性均为不充分。从各种除臭方法的特征加以考虑,为了对应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各种臭味的除臭,其优选为物理性除臭法,进一步优选为根据状况/场所将其它的除臭方法与物理性除臭法进行组合。例如,汗臭为通过汗液繁殖细菌,并且该细菌进一步分解与汗液混合的皮脂等时所产生的。厕所臭的主要成分为通过附着在厕所及厕所周围的尿液而导致细菌增殖,进而该细菌分解尿液产生的氨。因此,由于抑制这些细菌的增殖才能有效地抑制臭味的产生,所以,若将生物性除臭法与物理性除臭法进行组合,则在可除去臭味的同时还能抑制臭味的产生源,其更为有效。迄今为止,将抗菌剂添加在被使用在物理性除臭法的吸附剂中的方法,作为抗菌剂/除臭剂已被商品化。但是,这些抗菌剂/除臭剂的除臭效果/抗菌效果大多不充分,并且在大多数产品中并未表现出抗霉菌的效果。另外,由于这些吸附剂大多为颗粒状或粉末状,不能散布或喷雾到空气中,因此,臭味与吸附剂接触直至被吸附则需要时间,从而难以得到速效性。此外,其将一直保持它们的外观设计性的吸附剂附着在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的建筑材料和家具、衣类和窗帘等的纤维产品或家电产品等上,因此,难以赋予除臭效果/抗菌效果。抗菌剂/抗霉菌剂可大致分为有机类材料和无机类材料。以往被经常使用的有机合成类抗菌剂/抗霉菌剂为廉价,且即使少量也为有效。但是,这些有机合成类抗菌剂/抗真菌剂大多仅能够对特定的微生物发挥效果(抗菌谱狭窄),其有可能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霉菌等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在这些有机合成类抗菌剂/抗霉菌剂中容易产生耐性菌,进而存在着耐热性差、速效性优异,但持续性低等的问题。而且,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关抗菌剂其无机类抗菌剂已成为主流。作为无机类抗菌剂/抗霉菌剂,主要使用在载体上负载有银、铜以及锌等的金属离子的材料。作为该载体其包括沸石、硅胶、磷酸钙以及磷酸锆等。与有机类抗菌剂相比,无机类抗菌剂/抗霉菌剂具有能够对大范围的微生物发挥效果(抗菌谱广泛),且热稳定性高等的特征。但是,由于无机类抗霉菌剂其抗霉菌效果差,因此,至今为止,其抗霉菌剂仍以有机类抗霉菌剂为主流。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被列举为以下的专利文献1~6。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335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1339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07042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03786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178806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3189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示除臭性、抗菌性的高透明性薄膜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们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包含除臭性氧化钛粒子和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混合物显示出高除臭性/抗菌性,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内饰材料通过具有包含除臭性氧化钛粒子和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层,进而显示出高于以往的除臭性/抗菌性。因此,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下述含有具有除臭性/抗菌性的表面层的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抗菌性”也可以是指抑制含有细菌、真菌(霉菌)的微生物的增殖。[1]一种内饰材料,其具有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层。[2]根据[1]所述的内饰材料,其在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属为选自银、铜以及锌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3]根据[2]所述的内饰材料,其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至少含有银。[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相对于合金粒子的总质量,在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属为1~100质量%。[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中,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粒子混合物的分散粒径,其以通过使用激光的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体积标准的50%累积分布直径D50为5~100nm。[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所述表面层还含有粘合剂。[7]根据[6]所述的内饰材料,所述粘合剂为硅化合物类粘合剂。[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为选自室内建筑材料、车内内饰材料、家具以及电器产品中的构件。[9]根据[1]所述的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将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涂布在内饰材料的表面的工艺。[10]根据[9]所述的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的涂布方法为喷涂、流涂、浸涂、旋涂、梅尔棒涂布、凹版涂布、刮刀涂布、吻合涂布、模涂和/或薄膜转印。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简便地形成显示除臭性、抗菌性的高透明性的薄膜(表面层),且不会损害所述产品的外观设计性,进而能够得到抑制由与生活相关的产品或建筑物排放出的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及汗臭、加龄臭、烟草臭以及厨房垃圾臭等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闻气味、并防止细菌和真菌(霉菌)等的微生物污染等的效果。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饰材料,其具有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2 JP 2018-0769781.一种内饰材料,其具有包含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中,
在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属为选自银、铜以及锌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中,
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至少含有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中,
相对于合金粒子的总质量,在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属为1~10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材料,其中,
i)氧化钛粒子和ii)含有抗菌性金属的合金粒子的粒子混合物的分散粒径以通过利用激光的动态光散射法测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馆学井上友博
申请(专利权)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