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69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所述智能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单个风扇通过风腔与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分别连通,风扇与待散热模块之间连接自动风量调节组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步骤S2:当待散热模块的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智能分配每个待散热模块的送风量,可以使待散热模块的各自性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升电子产品的指标性能、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散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市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及电源供应器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中通常包含多个模块,如处理器、硬盘、芯片等,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又由于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话,当热量无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及时散发掉时,则会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效能和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对电子产品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散热时,采用的是分别设置涡轮风扇对各个模块进行单独散热或者使用一个风扇对各个模块采用相同风量进行散热。然而,由于各个模块的散热需求不同,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动风量,则无法使散热达到最佳状态,风扇以及电子产品工作的噪音也无法调整至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智能分配每个待散热模块的送风量,可以使待散热模块的各自性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升电子产品的指标性能、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所述智能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单个风扇通过风腔与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分别连通,风扇与待散热模块之间连接自动风量调节组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步骤S2:当待散热模块的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的具体步骤为:所述自动风量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条、弧形齿轮和调节分风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条移动,传动齿条带动弧形齿轮转动,弧形齿轮带动调节分风片摆动,通过调节分风片的摆动来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优选地,所述调节分风片达到极限位置时,通过传动齿条触发限位开关停止驱动机构调节传动齿条。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控制风扇的电压,加大或者减小风扇的送风量。。优选地,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还分别设有散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散热器的温度来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产品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待散热模块,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均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散热装置包括风扇、风腔和自动风量调节组件,所述风腔包括与风扇连通的第一风腔体和与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连通的第二风腔体,多个所述第二风腔体均与第一风腔体连通,所述自动风量调节组件形成在第一风腔体与第二风腔体连通的位置,用于调节多个所述第二风腔体的不同风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智能分配每个待散热模块的送风量,可以使待散热模块的各自性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升电子产品的指标性能、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2、通过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风扇的电压,加大或者减小风扇的送风量,结合调节分风片调节风量达到温控的目的,可以降低风扇的电压、转速和运行噪音;3、通过一个风扇调节多个待散热模块,可以根据电子产品的实际工作情况实现智能控制散热的目的,无需人工干预,使电子产品能根据自身运行情况进行有效自我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的工作步骤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装置去掉外壳和电路板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E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图中以两个待散热模块作为示例,分别为待散热模块A和待散热模块B,待散热模块设置在电子产品的壳体内,电子产品的壳体上还设有通风孔),所述待散热模块可以是芯片等。所述智能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单个风扇100通过风腔200与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分别连通,风扇100与待散热模块之间连接自动风量调节组件300,通过温度传感器400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步骤S2:当待散热模块的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400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300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散热方法,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300智能分配每个待散热模块的送风量,可以使待散热模块的各自性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升电子产品的指标性能、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的智能散热方法控制与控制系统换算对比直观易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散热方法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控制风扇100的电压,加大或者减小风扇100的送风量,结合调节分风片调节风量达到温控的目的,可以降低风扇100的电压、转速和运行噪音。结合图2-图6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300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的具体步骤为:所述自动风量调节组件300包括驱动电机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将单个风扇通过风腔与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分别连通,风扇与待散热模块之间连接自动风量调节组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n步骤S2:当待散热模块的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单个风扇通过风腔与两个以上待散热模块分别连通,风扇与待散热模块之间连接自动风量调节组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每个所述待散热模块的温度;
步骤S2:当待散热模块的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风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的具体步骤为:所述自动风量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条、弧形齿轮和调节分风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条移动,传动齿条带动弧形齿轮转动,弧形齿轮带动调节分风片摆动,通过调节分风片的摆动来调节进入待散热模块的风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能戴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拔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