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503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水箱、第一阀门、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过滤器、第一水泵、第二阀门、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储能装置、负载、太阳池上对流层、第二水泵、发电机、冷凝器、膨胀机、工质泵、蒸发器、热交换装置、太阳池下对流层、太阳池非对流层和太阳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大幅降温,并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从而延长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属于太阳能发电领域。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温度每升高1℃,其相对发电效率下降0.5%,每增加10℃,其阵列的老化速度就会增加一倍,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及电池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致使板温度升高,一般可达到50~75℃,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下降、阵列使用寿命降低。目前,太阳能电池板采用的冷却方式,只是对其进行冷却,没有对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造成能源浪费。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经济有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冷却方法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延缓老化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结构简单,提供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冷却方法,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并且延缓老化速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水箱、第一阀门、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过滤器、第一水泵、第二阀门、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储能装置、负载、太阳池上对流层、第二水泵、发电机、冷凝器、膨胀机、工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第一阀门(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过滤器(5)、第一水泵(6)、第二阀门(7)、太阳能电池板(8)、控制器(9)、储能装置(10)、负载(11)、太阳池上对流层(12)、第二水泵(13)、发电机(14)、冷凝器(15)、膨胀机(16)、工质泵(17)、蒸发器(18)、热交换装置(19)、太阳池下对流层(20)、太阳池非对流层(21)和太阳池(24);所述第一阀门(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3)上,所述第一进水管(3)输出端设置在水箱(1)中;所述第二进水管(4)一端设置在水箱(1)中,第二进水管(4)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第一阀门(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过滤器(5)、第一水泵(6)、第二阀门(7)、太阳能电池板(8)、控制器(9)、储能装置(10)、负载(11)、太阳池上对流层(12)、第二水泵(13)、发电机(14)、冷凝器(15)、膨胀机(16)、工质泵(17)、蒸发器(18)、热交换装置(19)、太阳池下对流层(20)、太阳池非对流层(21)和太阳池(24);所述第一阀门(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3)上,所述第一进水管(3)输出端设置在水箱(1)中;所述第二进水管(4)一端设置在水箱(1)中,第二进水管(4)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相连接;所述过滤器(5)、第一水泵(6)、第二阀门(7)从左到右一次设置在第二进水管(4)上;所述控制器(9)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控制器(9)的另一端与储能装置(10)相连接;所述储能装置(10)与负载(11)和发电机(14)相连接;所述太阳池上对流层(12)、太阳池非对流层(21)和太阳池下对流层(20)从上至下设置在太阳池(24),所述热交换装置(19)设置在太阳池下对流层(20)中;所述太阳池(24)底部外侧壁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蒸发器(18)相连接;所述膨胀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厚白建波王跃陈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