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钰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48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具体涉及降温结构领域,包括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包括框架,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接触面,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冷却管包括设于框架的左侧进液口和设于框架右侧的出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连通管的中部通过细管与转轮电机连接,转轮电机平行于连通管设置,且转轮电机的一侧焊接在框架的外侧表面,转轮电机通过循环开关与外接电源连接,通过设置的多重冷却管结构,均匀排布的冷却管和尾管能够将冷却液通过管道并形成回路,在对车载电源的冷却过程中,一侧出液管上设有的阀门可以在使用后对冷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和对冷却管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温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
技术介绍
车载电源又叫电源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DC12V直流电转换为和市电相同的AC220V交流电,供一般电器使用,是一种方便的电源转换器,由于常用于汽车而得名。车载电源一般使用汽车电瓶或者点烟器供电,先将这样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265V左右的直流电;然后是真正的转变阶段,它将高压的直流电转变为220V、50Hz的交流电。有了车载电源,您就可以把家里所有的小家电搬到车上使用,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车用冰箱、摄像机、DVD等,从而使人在车里有一种置身家中的感觉。自它面世以后,那些在车里使用电器的诸多局限将不复存在,可以使人真正享受“与家同行,与世界相通”的感觉。而现有用于车载电源的车载综合电源箱,用于对车载电源的保护,提高车载电源的使用寿命,目前车载综合电源箱散热功能较差,使得车载电源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下,不仅外表面温度较高,而且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接触面,所述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设于框架的左侧进液口和设于框架右侧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中部通过细管与转轮电机连接,所述转轮电机平行于连通管设置,且所述转轮电机的一侧焊接在框架的外侧表面,所述转轮电机通过循环开关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冷却管贯穿凹槽,所述接触面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有两块对立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倒置的L型结构,每块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表面粘结固定有隔热垫片,且每块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内设有风扇,两侧所述风扇的中部都设有小型电机,两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向内的滑槽,每组所述滑槽中设置有固定杆结构,所述固定杆中包括套柱、长杆、连接轴和固定头,所述套柱的固定在滑槽的内部,所述长杆的一端活动固定在套柱的中部,所述长杆的另一侧末端侧壁上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中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均与按压件的侧面焊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粘结有耐高温隔热棉,所述密封垫可以将车载综合电源紧密贴合本装置,避免外界热量交换,降低散热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的后侧开设于两根尾管,所述尾管通过长管连接,所述尾管分别和冷却管的两端连接,设置所述尾管,将所述冷却管中的液体形成一个回路,可以在不通入外接冷却液的情况下进行散热,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将外界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口加入其中,再通过另一侧的所述尾管将冷却液进行收集,方便再次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的右侧底部设有把手,所述框架的前端顶部外表面上设有调速开关,所述调速开关固定于风扇的中部。所述调速开关可以控制风扇的启闭,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或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所述风扇的风速,对车载电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的顶部设有进液阀门,所述出液口的顶部设有出液阀门,所述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方便使用者对散热进度进行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根所述冷却管之间的间距大于10厘米,避免出现冰晶,冻结在相邻所述冷却管上,这样可以避免降低散热性能的情况出现,所述长杆的长度与结构本体的宽度相适配,方便所述长杆和固定头与另一侧的滑槽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采用铝制不锈钢材料,在保证所述框架的使用强度下,加强所述框架的抗压强度和散热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多重冷却管结构,均匀排布的冷却管和尾管能够将冷却液通过管道并形成回路,在对车载电源的冷却过程中,装置有足够的冷却效果,一侧出液管上设有的阀门可以在使用后对冷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和对冷却管进行清洗,使用者也可以将外接的冷却循环系统与阀门进行连接固定,将外部的循环系统带动内部的循环,对顶部车载电池进行降温,提高散热的效率,避免电池过热对车体结构造成影响。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耐高温隔热棉和密封垫,使用者在将车载电源放置在本装置上时,车载电源与凹槽处紧密贴合,将车载电源的热量通过冷却管和风扇带走,达到迅速冷却的效果,提高密闭性,避免热量散失,内部的耐高温隔热棉可以避免电池的热量对车体造成影响。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倒置的L型结构固定板和固定杆结构,使用者就可以将车载电池放置在两侧的固定板之内,再使用固定杆结构与另一侧的滑槽进行固定配合,提高车载电池在降温过程中的固定效果,避免由于车体晃动对降温过程造成的影响,而固定头上的按压件结构,很快速的完成固定和拆卸,提高使用价值和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中标号:1、结构本体;2、框架;21、接触面;211、密封垫;212、耐高温隔热棉;22、凹槽;3、冷却装置;31、冷却管;32、进液口;321、进液阀门;33、出液口;331、出液阀门;34、连通管;35、转轮电机;351、细管;352、循环开关;36、尾管;361、长管;4、固定装置;41、固定板;411、隔热垫片;42、小孔;43、滑槽;44、固定杆结构;441、套柱;442、长杆;443、连接轴;444、固定头;445、内壁;446、按压件;447、弹簧;5、风扇;51、小型电机;52、调速开关;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8,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结构本体1包括框架2,框架2的上表面开设有接触面21,框架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22,凹槽22的内设有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管31,冷却管31包括设于框架2的左侧进液口32和设于框架2右侧的出液口33,出液口33和进液口32之间通过连通管34连接,连通管34的中部通过细管351与转轮电机35连接,转轮电机35平行于连通管34设置,且转轮电机35的一侧焊接在框架2的外侧表面,转轮电机35通过循环开关352与外接电源连接,冷却管31贯穿凹槽22,接触面21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设有两块对立设置的固定板41,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所述结构本体(1)包括框架(2),所述框架(2)的上表面开设有接触面(21),所述框架(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内设有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包括设于框架(2)的左侧进液口(32)和设于框架(2)右侧的出液口(33),所述出液口(33)和进液口(32)之间通过连通管(34)连接,所述连通管(34)的中部通过细管(351)与转轮电机(35)连接,所述转轮电机(35)平行于连通管(34)设置,且所述转轮电机(35)的一侧焊接在框架(2)的外侧表面,所述转轮电机(35)通过循环开关(352)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冷却管(31)贯穿凹槽(22),所述接触面(21)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设有两块对立设置的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为倒置的L型结构,每块所述固定板(41)的内侧表面粘结固定有隔热垫片(411),且每块所述固定板(4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小孔(42),所述小孔(42)内设有风扇(5),两侧所述风扇(5)的中部都设有小型电机(51),两侧所述固定板(41)的顶部均开设有向内的滑槽(43),每组所述滑槽(43)中设置有固定杆结构(44),所述固定杆(44)中包括套柱(441)、长杆(442)、连接轴(443)和固定头(444),所述套柱(441)的固定在滑槽(43)的内部,所述长杆(442)的一端活动固定在套柱(441)的中部,所述长杆(442)的另一侧末端侧壁上固定有连接轴(443),所述连接轴(443)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固定头(444),所述固定头(444)中包括框架(445),所述框架(445)中设置有弹簧(446),所述弹簧(446)的上、下两端均与按压件(446)的侧面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综合电源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所述结构本体(1)包括框架(2),所述框架(2)的上表面开设有接触面(21),所述框架(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内设有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包括设于框架(2)的左侧进液口(32)和设于框架(2)右侧的出液口(33),所述出液口(33)和进液口(32)之间通过连通管(34)连接,所述连通管(34)的中部通过细管(351)与转轮电机(35)连接,所述转轮电机(35)平行于连通管(34)设置,且所述转轮电机(35)的一侧焊接在框架(2)的外侧表面,所述转轮电机(35)通过循环开关(352)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冷却管(31)贯穿凹槽(22),所述接触面(21)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设有两块对立设置的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为倒置的L型结构,每块所述固定板(41)的内侧表面粘结固定有隔热垫片(411),且每块所述固定板(4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小孔(42),所述小孔(42)内设有风扇(5),两侧所述风扇(5)的中部都设有小型电机(51),两侧所述固定板(41)的顶部均开设有向内的滑槽(43),每组所述滑槽(43)中设置有固定杆结构(44),所述固定杆(44)中包括套柱(441)、长杆(442)、连接轴(443)和固定头(444),所述套柱(441)的固定在滑槽(43)的内部,所述长杆(442)的一端活动固定在套柱(441)的中部,所述长杆(442)的另一侧末端侧壁上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钰
申请(专利权)人:陈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