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29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包括第一原加固基础、第二原加固基础、第一原有柱、第二原有柱、后加固基础、树根桩、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拉杆。合理增设有树根桩,和原有地基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能有效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一方面可以使第一、第二原加固基础在不加大截面的情况下提高承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后加固基础提供承载力;同时通过第一、第二斜撑杆、拉杆和第一、第二原有柱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能有效把第一、第二原有柱所增加的荷载通过拉杆、第一、第二斜撑杆和后加固基础传递到树根桩上,大大提高承载力,另外,易于施工,成本低,能满足经济性要求和适用性要求,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基础加固,一般就是底面加大截面法,扩大平台法再新增静压桩;底面加大截面法适用于地质较好,上部结构增加荷载较小的基础上,局限性较大;而扩大平台法再新增静压桩就适用于上部结构增加荷载较大的基础上,虽然能大幅度增加承载力,但是造价较高;现针对地基较差,底面加大截面法已经不能满足承载力的提高要求,而扩大平台法再新增静压桩就会造成造价可能较高,为此,需要研发一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又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施工,承载能力好的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包括第一原加固基础、第二原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一原有柱、设置在第二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二原有柱、后加固基础、树根桩、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拉杆,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相邻设置,所述后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之间位置,所述树根桩位于所述后加固基础的下方位置且与该加固基础相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后加固基础上,上端倾斜向上延伸相应连接在第一、第二原有柱上,所述拉杆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一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一原有柱上,该拉杆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斜撑杆和第二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二原有柱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所述第二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原加固基础、后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在同一基面上,结构平稳性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树根桩的根桩向外侧张开一定角度呈放射状,支撑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树根桩的根桩直径为100~30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树根桩的钢筋锚固在后加固基础上,连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斜撑杆为钢筋混凝土斜撑,该钢筋混凝土斜撑的下端通过钢筋锚固在后加固基础上,上端通过钢筋锚固第一原有柱上,连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斜撑杆为钢筋混凝土斜撑,该钢筋混凝土斜撑的下端通过钢筋锚固在后加固基础上,上端通过钢筋锚固第二原有柱上,连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拉杆为钢筋混凝土杆,该钢筋混凝土杆的一端通过钢筋锚固在第一原有柱上上,另一端通过钢筋锚固在第二原有柱上,连接牢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增设有树根桩,和原有地基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能有效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一方面可以使第一、第二原加固基础在不加大截面的情况下提高承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后加固基础提供承载力;同时通过第一、第二斜撑杆、拉杆和第一、第二原有柱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能有效把第一、第二原有柱所增加的荷载通过拉杆、第一、第二斜撑杆和后加固基础传递到树根桩上,大大提高承载力,另外,易于施工,成本低,能满足经济性要求和适用性要求,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包括第一原加固基础1、第二原加固基础2、第一原有柱3、第二原有柱4、后加固基础5、树根桩6、第一斜撑杆7、第二斜撑杆8和拉杆9,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相邻设置,第一原有柱3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1上,第二原有柱4设置在第二原加固基础2上。所述后加固基础5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之间位置,所述树根桩6位于所述后加固基础5的下方位置且与该加固基础相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后加固基础5上,上端倾斜向上延伸相应连接在第一、第二原有柱4上,所述拉杆9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斜撑杆7和第一原有柱3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一原有柱3上,该拉杆9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斜撑杆8和第二原有柱4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二原有柱4上。具体的,首先确定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的位置,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必须是相邻的两个基础,然后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之间进行开挖,开挖深度可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开挖底面可以高于第一原加固基础1的底面,开挖后就对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做法是采用树根桩6对地基进行处理,树根桩6是一种用压浆方法成桩,就地钻孔灌注桩,树根桩6的根桩直径为100~300mm。钻孔倾斜向下钻,钻孔阵列向外侧张开一定角度呈放射状,然后向钻孔插入钢筋和喷灌注浆形成树根桩6。树根桩6可以和原有地基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能有效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一方面可以令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在不加大截面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承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后加固基础5提供承载力。树根桩6可以使用小型钻机,所需施工场地较小,只要有平面尺寸1m×1.5m和净空高度2.5m即可施工,所以树根桩6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树根桩6对地基进行处理后,就新增后加固基础5,树根桩6的钢筋锚固在后加固基础5上,连接牢固。然后再新增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的倾斜角度a范围一般可以控制在30~45度,即与施工基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度。所述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均为钢筋混凝土斜撑,其的一端的钢筋锚固在后加固基础5上,另一端的钢筋相应锚固在第一原有柱3或第二原有柱4上。这时,上部结构新增的荷载就可以通过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传递给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再由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传递到后加固基础5上,这样就能把上部荷载有效的传递到树根桩6上。但是新增的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会增大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的弯矩,导致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弯曲破坏,因为新增的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是斜向受力,那就相对的有一个斜向作用力在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上。为此,那最后再增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杆形成所述的拉杆9,拉杆9一端的钢筋锚固在第一原有柱3上,另一端的钢筋锚固在第二原有柱4上。这样,拉杆9就对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有个拉力,有效抵消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8对第一原有柱3和第二原有柱4的斜向受力,施工完后,第一原加固基础1和第二原加固基础2就能把上部荷载一部分传递在后加固基础5上,进而大大的提高承载力。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结构的加固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包括第一原加固基础、第二原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一原有柱和设置在第二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二原有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后加固基础、树根桩、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拉杆,所述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相邻设置,所述后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之间位置,所述树根桩位于所述后加固基础的下方位置且与该加固基础相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后加固基础上,上端倾斜向上延伸相应连接在第一、第二原有柱上,所述拉杆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一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一原有柱上,该拉杆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斜撑杆和第二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二原有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包括第一原加固基础、第二原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一原有柱和设置在第二原加固基础上的第二原有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后加固基础、树根桩、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拉杆,所述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相邻设置,所述后加固基础设置在第一原加固基础和第二原加固基础之间位置,所述树根桩位于所述后加固基础的下方位置且与该加固基础相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后加固基础上,上端倾斜向上延伸相应连接在第一、第二原有柱上,所述拉杆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斜撑杆和第一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一原有柱上,该拉杆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斜撑杆和第二原有柱的连接位置处连接在第二原有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加固基础、后加固基础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凤艾敬淋张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