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25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包括斜坡保护层以及若干个过滤装置,所述斜坡保护层覆盖于斜坡上且与所述斜坡固定连接,所述斜坡保护层的下端设有汇水槽;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汇水槽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积水室以及第二积水室,所述第一积水室具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积水室具有第二积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积水腔将雨水进行过滤和沉淀,并通过通水口将沉淀和过滤后的雨水导入第二积水腔内,再将雨水从出水口排出到河流中,从而可以避免夹杂着大量泥沙的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内对河流生态造成威胁并加重河流的淤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
本技术涉及护岸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坡式护岸,也称平顺护岸,是将构筑物、材料直接铺设在堤或滩岸临水坡面以防止水流对堤岸的侵蚀、冲刷。现有的斜坡护岸工程未对流经斜坡的雨水进行处理,导致夹杂着大量泥沙的雨水流入河流内,对河流及斜坡的生态构成重大威胁,也加重了河流的淤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淤,人工花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将流经斜坡的雨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斜坡护岸工程结构。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包括:斜坡保护层以及若干个过滤装置,所述斜坡保护层覆盖于斜坡上且与所述斜坡固定连接,所述斜坡保护层的下端设有汇水槽,所述汇水槽具有一汇水腔,所述斜坡保护层上还设有若干个导料槽,各个所述导料槽的下端均与所述汇水腔连通;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汇水槽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积水室以及第二积水室,所述第一积水室具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积水室具有第二积水腔,所述第二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将所述第一积水腔及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所述通水口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积水室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将第二积水腔内的水排出到河床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积水腔将雨水进行过滤和沉淀,并通过通水口将沉淀和过滤后的雨水导入第二积水腔内,再将雨水从出水口排出到河流中,从而可以避免夹杂着大量泥沙的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内对河流生态造成威胁并加重河流的淤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斜坡保护层、2-过滤装置、3-斜坡、4-河床、11-汇水槽、12-导料槽、13-桩钉、14-透水砖、21-第一积水室、211-进水口、212-第二过滤网、213-网箱、22-第二积水室、221-通水口、222-第一过滤网、223-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包括斜坡保护层1以及若干个过滤装置2。请参照图1,所述斜坡保护层1覆盖于斜坡3上且与所述斜坡3固定连接,所述斜坡保护层1的下端设有汇水槽11,所述汇水槽11具有一汇水腔,所述斜坡保护层1上还设有若干个导料槽12,各个所述导料槽12的下端均与所述汇水腔连通。请参照图1-图3,各个所述过滤装置2设置于所述汇水槽11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积水室21以及第二积水室22,所述第一积水室21具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室21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连通的进水口211,所述第二积水室22具有第二积水腔,所述第二积水室22的上端开设有通水口221,所述通水口221将所述第一积水腔及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所述通水口221内设有第一过滤网222,所述第二积水室22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的出水口223,所述出水口223用于将第二积水腔内的水排出到河床4中。本技术提供的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雨水经过各个导料槽12汇聚到汇水槽11内,再进入第一积水腔内,当雨水较小时,第一积水腔可以吸纳这些雨水,当雨水较大时,第一积水腔内的水接近装满后,水会通过通水口221进入第二积水腔,并在通水口221处经过第一过滤网222的过滤,从而进入第二积水腔的水的水质会有明显改善,过滤后的水再经过出水口223排出第二积水腔而进入河流中。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所述进水口211内设有第二过滤网212,第二过滤网212的网孔孔径较大,主要用于防止较大的异物进入第一积水腔内。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所述第一积水室21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匹配的网箱213,所述网箱213设置于所述第一积水腔内。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斜坡保护层1还包括若干个桩钉13,所述斜坡保护层1通过各个所述桩钉13与所述斜坡3固定。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斜坡保护层1上还覆盖有若干个透水砖14,从而雨水可以从透水砖14下方渗透到斜坡保护层1的下方。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图1-图3来对本技术提供的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雨水经过各个导料槽12汇聚到汇水槽11内,再进入第一积水腔内,当雨水较小时,第一积水腔可以吸纳这些雨水,当雨水较大时,第一积水腔内的水接近装满后,水会通过通水口221进入第二积水腔,并在通水口221处经过第一过滤网222的过滤,从而进入第二积水腔的水的水质会有明显改善,过滤后的水再经过出水口223排出第二积水腔而进入河流中,同时,定期取出网箱213并清理网箱213内的杂物。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第一积水腔将雨水进行过滤和沉淀,并通过通水口221将沉淀和过滤后的雨水导入第二积水腔内,再将雨水从出水口223排出到河流中,从而可以避免夹杂着大量泥沙的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内对河流生态造成威胁并加重河流的淤塞。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保护层以及若干个过滤装置,/n所述斜坡保护层覆盖于斜坡上且与所述斜坡固定连接,所述斜坡保护层的下端设有汇水槽,所述汇水槽具有一汇水腔,所述斜坡保护层上还设有若干个导料槽,各个所述导料槽的下端均与所述汇水腔连通;/n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汇水槽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积水室以及第二积水室,所述第一积水室具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积水室具有第二积水腔,所述第二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将所述第一积水腔及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所述通水口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积水室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将第二积水腔内的水排出到河床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保护层以及若干个过滤装置,
所述斜坡保护层覆盖于斜坡上且与所述斜坡固定连接,所述斜坡保护层的下端设有汇水槽,所述汇水槽具有一汇水腔,所述斜坡保护层上还设有若干个导料槽,各个所述导料槽的下端均与所述汇水腔连通;
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汇水槽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积水室以及第二积水室,所述第一积水室具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积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积水室具有第二积水腔,所述第二积水室的上端开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将所述第一积水腔及所述第二积水腔连通,所述通水口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积水室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积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梦馨白红肖杨雄路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光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