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251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该装置包括:供水装置,由控制终端控制供水流量;分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通,将供水装置提供的水分流匀化;水流缓冲装置,布置在动床洼地区,分流匀化后的水通过水流缓冲装置减小水流的流速;流速测量装置,布置在所述水流缓冲装置的外侧沙面处,测量水流经所述水流缓冲装置后的流速,并将流速数据传递给控制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动床低洼区预先注水的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可实现低洼盆底区的慢速反坡涨水、大幅减小对动床铺设地形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
技术介绍
试验室研究水流冲刷问题常采用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的手段,动床区为非硬化的床沙按照河床面貌精确铺设的河床面貌形态,通过与水动力的相互作用反映河床的冲淤演变特征。试验运行前,在完成河床精准铺沙和各种准备工作后,河道为干涸状态,需要在模型中注入水体,且满足严格的起始水深条件。注水时为避免水流对动床铺沙地形产生不必要的破坏,目前常常采用边界水泵小功率慢速供水,该方法由于操作员和现场距离较远容易导致动床地形侵蚀,特别是对于水边界处地形高、中部动床区地形较低、落差较大的类似盆地式模型,水边界慢速供水存在较大弊端,虽然水边界可提供较小的流量,但由于模型中存在水流正坡,较薄的水层依然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斜坡自动加速,对初始铺沙地形产生一定的破坏,影响试验精度,如果盆底也处于动床区,那么破坏区块会更大,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破坏区块进行水中修补和还原,影响试验效率、精度也受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在高程较低的模型盆底区域进行预先单独供水,水流以较小的底沙不起动流速反坡慢速上涨,在重要动床区注入一定深度的水层后再辅以边界供水,减小正坡加速效应,提高动床沙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水边界正坡水流较易破坏动床地形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包括:供水装置,由控制终端控制供水流量;分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通,将供水装置提供的水分流匀化;水流缓冲装置,布置在动床洼地区,分流匀化后的水通过水流缓冲装置减小水流的流速;流速测量装置,布置在所述水流缓冲装置的外侧沙面处,测量水流经所述水流缓冲装置后的流速,并将流速数据传递给控制终端。进一步地,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清水箱、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所述第一自吸泵的额定流量小于第二自吸泵的额定流量,所述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的入口均与清水箱相连通,出口均与所述分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自吸泵与变频器相连,所述变频器受控于控制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水管从清水箱中取水。进一步地,每个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吸泵的出水管上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入清水箱。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分水装置包括分水盒,所述分水盒上开有供所述供水装置通入的集水孔,所述分水盒底部开有多个分水孔,每个分水孔上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延伸至所述水流缓冲装置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分水管末端连接有软管。进一步地,所述水流缓冲装置采用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的表面具有非光滑的波浪形条纹。进一步地,所述流速测量装置采用流速测杆和与流速测杆相连的流速仪,流速仪接入控制终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供水装置由控制终端控制供水流量,先慢速供水,直至水深达到流速测量所需的要求,进而依据底沙不起动流速,以及流速测量装置测得的流速数据,依托控制终端,控制供水装置的流量进行继续注水,经分水装置均化分水,实现动床区水位的反坡稳定上涨,使得关键动床区地形面貌稳定、不侵蚀,从而大幅减少以往通过水边界正坡供水方法对初始地形的破坏。另外水流缓冲装置,布置在动床洼地区,分流匀化后的水通过水流缓冲装置能很好的减小水流的流速,减少水流的扰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动床河工模型沿深泓线方向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分水段B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分水段A-A剖面图;图中,定床河床1、动床铺沙层2、控制终端3、变频器4、清水箱5、第一自吸泵6、第二自吸泵7、出水管8、进水管9、回水管10、阀门11、支架12、钢桥13、流速仪14、集水孔15、分水盒16、分水管17、软管18、橡胶软垫19、拉手20、支撑杆21、流速测杆22、分水段B、深泓线C、上游水边界D、下游水边界E、动床边界F、动床沙面G。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图1为动床河工模型沿深泓线C方向立面图,该河工模型为一条河道的一部分,模型主体边墙和底面均由红砖、砼制作,模型为封闭体,不漏水。水流运动通过模型上游边界和下游边界两条水边界共同模拟,重点研究的动床区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水装置,由控制终端控制供水流量;/n分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通,将供水装置提供的水分流匀化;/n水流缓冲装置,布置在动床洼地区,分流匀化后的水通过水流缓冲装置减小水流的流速;/n流速测量装置,布置在所述水流缓冲装置的外侧沙面处,测量水流经所述水流缓冲装置后的流速,并将流速数据传递给控制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装置,由控制终端控制供水流量;
分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通,将供水装置提供的水分流匀化;
水流缓冲装置,布置在动床洼地区,分流匀化后的水通过水流缓冲装置减小水流的流速;
流速测量装置,布置在所述水流缓冲装置的外侧沙面处,测量水流经所述水流缓冲装置后的流速,并将流速数据传递给控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清水箱、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所述第一自吸泵的额定流量小于第二自吸泵的额定流量,所述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的入口均与清水箱相连通,出口均与所述分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自吸泵与变频器相连,所述变频器受控于控制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水管从清水箱中取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工模型动床区移动式反坡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锋张芝永杨元平林一楠程文龙黄姿菡孙逸豪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