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89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C形框架,每个C形框架能够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固定连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对应端之间各通过一个梯形支撑形成桥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相背面上各设有一个柱形吊点,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上设有第三吊点。使用的时候,将两个C形框架各通过螺钉固定在治疗头的两侧的吊环孔上,然后将两个梯形支撑的下端与两个C形框架的两端对应连接;再将吊带组件的三根吊带分别连接在两个柱形吊点以及第三吊点处,形成稳固的悬吊结构,安全地将治疗头吊起;吊起后,使治疗头连同翻转装置一同绕两个柱形吊点翻转180°,可凭借两个梯形支架置于地面,以利于后续的检测维修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维修医科达加速器的治疗头时,经常需要翻转治疗头,比如:更换多叶光阑(MLC)上的反光片。必须首先将治疗头从机架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治疗头翻转180°才能操作。然而治疗头重达500kg,表面安装了许多精密零部件,翻转操作难度很大。治疗头虽然有四个吊环,但它仅是供垂直起吊用,无法进行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以方便、安全地进行翻转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C形框架,每个C形框架能够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固定连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对应端之间各通过一个梯形支撑形成桥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相背面上各设有一个柱形吊点,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上设有第三吊点。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每个C形框架包括呈三维正交布置并且固定在一起的正面板、顶面板以及侧面板,所述顶面板通过螺钉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形成固定,所述正面板上设有所述柱形吊点。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所述顶面板呈水平布置,其具有凹陷槽而能够避让开治疗头的圆柱形表面,在顶面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能够通过螺钉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形成固定。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所述正面板沿垂向布置,在正面板的左右对称中心线上设有所述柱形吊点。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两个C形框架的柱形吊点布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在C形框架组装至所述治疗头之后,所述柱形吊点均与所述治疗头的重心在同一高度线上。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所述侧面板呈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顶面板以及正面板焊接固定。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梯形支撑具有位于上方的横梁以及由横梁两端呈八字形延伸出的支臂,所述支臂的下端与所述C形框架连接固定。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横梁的顶面为平直状。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中: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的横梁上设有所述第三吊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既可垂直起吊,又可实现翻转。2.旋转轴线通过治疗头重心点,便于治疗头(500kg)轻松平稳翻转。3.翻转过程中,治疗头表面的任何零部件不会与吊带发生干涉。4.治疗头翻转后有支撑结构,保护治疗头不与地面直接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图3、图4分别是C形框架的三视图(不带柱形吊点);图5是梯形支撑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C形框架1;正面板11;镂空孔111;柱形吊点112:万向吊环螺钉113;顶面板12;凹陷槽121;定位孔122;连接孔123;侧面板13;梯形支撑2;横梁21;第三吊点211;支臂22;固定孔221;吊带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C形框架1,每个C形框架1能够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固定连接,在两个C形框架1的对应端之间各通过一个梯形支撑2形成桥接。如图2、图3、图4所示,每个C形框架1包括呈三维正交布置的正面板11、顶面板12以及两个侧面板13,其中:所述顶面板12呈水平布置,其具有凹陷槽121而能够避让开治疗头的圆柱形表面,在顶面板1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孔122,两个定位孔122能够通过螺钉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形成固定;顶面板12上还设有两个连接孔123,用于分别与一个梯形支撑2形成连接;所述正面板11沿垂向布置,并与所述顶面板12焊接固定,为了减轻重量,在正面板11上挖有镂空孔111,在正面板11的左右对称中心线上还设有柱形吊点112,两个C形框架1的柱形吊点112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在C形框架1组装至所述治疗头之后,所述柱形吊点112均与所述治疗头的重心在同一高度线上;所述侧面板13呈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顶面板12以及正面板11焊接固定,以增加结构强度。如图5所示,每个所述梯形支撑2具有位于上方的横梁21以及由横梁21两端呈八字形延伸出的支臂22,横梁21的顶面为平直状,支臂22的上端与所述横梁21焊接固定,下端设有固定孔221,所述固定孔221与所述顶面板12上的连接孔123位置相对并通过螺栓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2的横梁21上设有第三吊点211。使用的时候,如图1所示,将两个C形框架1的顶面板12通过螺钉固定在治疗头的两侧的吊环孔上,而且C形框架1的顶面板12凭借凹陷槽121将治疗头的圆周面包围,起到保护作用;然后将两个梯形支撑2的支臂22的下端的固定孔221与两个C形框架1的两端处的连接孔123对应连接;此时,可将吊带组件的三根吊带3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柱形吊点112以及所述第三吊点211处,形成稳固的悬吊结构,安全地将治疗头吊起;吊起后,可施力于所述翻转工装,使治疗头连同两个C形框架1和两个梯形支撑2一同绕两个柱形吊点112翻转180°,此时,可将治疗头连同两个C形框架1和两个梯形支撑2置于地面,由两个横梁21的顶面靠抵于底面来保持平衡不摇晃,以利于后续的维修工作。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C形框架,每个C形框架能够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固定连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对应端之间各通过一个梯形支撑形成桥接;/n在两个C形框架的相背面上各设有一个柱形吊点,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上设有第三吊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C形框架,每个C形框架能够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固定连接,在两个C形框架的对应端之间各通过一个梯形支撑形成桥接;
在两个C形框架的相背面上各设有一个柱形吊点,在至少一个所述梯形支撑上设有第三吊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C形框架包括呈三维正交布置并且固定在一起的正面板、顶面板以及侧面板,所述顶面板通过螺钉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形成固定,所述正面板上设有所述柱形吊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板呈水平布置,其具有凹陷槽而能够避让开治疗头的圆柱形表面,在顶面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能够通过螺钉与治疗头的两个吊环孔形成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检测维护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沿垂向布置,在正面板的左右对称中心线上设有所述柱形吊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福傅世楣高玉兵闫锋马靖宇吴广生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泰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