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动/静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研究动/静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应力作用下表现的弹性、塑性、弹塑性、流变性、脆性、韧性等力学性质。不同性质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形条件或破裂条件等都不同。由于各种岩石的组分和结构各异,形成的年代不同,其中还有许多裂隙,致使其力学性质相差很大,小块岩石与大块岩石,以及岩块和地块的各点之间,差别也很大,此种性质还受时间、温度、湿度、围压、加力的方式和快慢、变形的历史,以及岩石所处的周围介质等因素的影响。矿山开采及隧道开挖等许多岩土工程中,存在大量深部岩石力学工程。开挖等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改变了深部岩体的应力平衡状态,使深部岩体弹性应变能得到释放,岩体中原有微裂隙扩展,并使相邻裂纹贯通,影响深部岩体稳定性,使矿山开采及隧道开挖等岩土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深部岩体开挖中有大量地下水存在,当深部岩体微裂纹扩展贯通后,原本裂纹中存在的高静水压,将随裂纹扩展转化为极大的动水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动/静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水压组件、动水压组件、试验仓(8)和检测组件;/n所述静水压组件包括机架桶(1),加压外桶(2)和真空泵(3);/n所述机架桶(1)桶壁为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其中机架桶(1)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机架桶(1)外侧桶壁下端设置有排气孔(4);/n所述加压外桶(2)位于机架桶(1)上方,加压外桶(2)的桶口朝下,加压外桶(2)桶壁位于机架桶(1)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之间的间隙内,且加压外桶(2)桶壁与所述间隙滑动配合;/n所述加压外桶(2)内部设置有活塞(5)和活塞杆(6),所述活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动/静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水压组件、动水压组件、试验仓(8)和检测组件;
所述静水压组件包括机架桶(1),加压外桶(2)和真空泵(3);
所述机架桶(1)桶壁为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其中机架桶(1)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机架桶(1)外侧桶壁下端设置有排气孔(4);
所述加压外桶(2)位于机架桶(1)上方,加压外桶(2)的桶口朝下,加压外桶(2)桶壁位于机架桶(1)内侧桶壁和外侧桶壁之间的间隙内,且加压外桶(2)桶壁与所述间隙滑动配合;
所述加压外桶(2)内部设置有活塞(5)和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竖直位于加压外桶(2)内部中心,活塞杆(6)分为上下两段,活塞杆(6)上段直径小于活塞杆(6)下段直径,且活塞杆(6)上段具有螺纹结构,活塞杆(6)上段穿过加压外桶(2)顶部,且活塞杆(6)上段与加压外桶(2)顶部滑动配合,活塞杆(6)上段配合连接有一螺母(7),所述螺母(7)位于加压外桶(2)外,活塞杆(6)下段与活塞(5)同轴心固定连接;
所述试验仓(8)位于机架桶(1)内侧桶壁内部,且试验仓(8)与机架桶(1)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试验仓(8)上端还设置有加压内桶(9),所述加压内桶(9)竖直位于试验仓(8)上方,且加压内桶(9)与试验仓(8)固定连接,加压内桶(9)空间与试验仓(8)的空间连通;
所述活塞(5)与加压内桶(9)内侧壁滑动配合,且所述活塞(5)沿加压内桶(9)内侧壁上下移动;
所述真空泵(3)位于机架桶(1)外侧,且真空泵(3)与机架桶(1)内侧桶壁内空间通过第一导气管(10)连接;
所述第一导气管(10)上设有加压阀门(11),加压阀门(11)位于机架桶(1)外靠近真空泵(3)的位置;
所述动水压系统包括第一水仓(12),第二水仓(13),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第一水管(16),第二水管(17)和连接杆(20);
所述第一水仓(12)和第二水仓(13)均位于机架桶(1)内侧桶壁内,第一水仓(12)和第二水仓(13)分别固定连接在试验仓(8)的左侧和右侧,且第一水仓(12),第二水仓(13)和试验仓(8)的空间均连通;
所述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5)分别位于机架桶(1)外侧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第一水仓(12)左端的输出端与第一水泵(14)输入端连接,第一水泵(14)输出端与第一水管(16)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6)另一端与第二水仓(13)的右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水仓(13)右端的输出端与第二水泵(15)输入端连接,第二水泵(15)输出端与第二水管(17)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17)另一端与第一水仓(12)的左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水仓(12)和第二水仓(13)内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活塞(18)和第二活塞(19),且第一活塞(18)可沿第一水仓(12)长度方向左右滑动,第二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强,杨前冬,陈建行,蒋建国,卢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