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燕燕专利>正文

自动橡皮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40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橡皮擦结构,包括:笔管、转轮及第一橡皮擦,笔管前方具有一出口后方为一管体,笔管的内部轴向设有一内管,内管的前端与该出口相通,笔管的管壁设有内外相通的一轮孔,轮孔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朝该笔管径向延伸的一长形的轴孔;转轮组配在该笔管的轮孔,转轮外周环形分布有止滑纹,且两侧径面分别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与笔管的轴孔组配;第一橡皮擦组配在笔管的内管,转轮外周的止滑纹与第一橡皮擦触接。借此,可转动转轮使第一橡皮擦露出于笔管的出口方便涂去错字,不使用时第一橡皮擦可缩进于笔管内,并具有好握拿方便施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橡皮擦结构
本技术涉及橡皮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两种不同粗细的橡皮擦,可依擦拭的部位大小选择不同粗细的橡皮擦使用,且第一橡皮擦组装在一笔管内,借笔管上的一转轮可转出第一橡皮擦以涂去错字,不使用时第一橡皮擦可缩进笔管内,具有好握拿方便施力及不容易遗失的自动橡皮擦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的橡皮擦1,如图1所示,大致上为一矩形的块体,其外面环形包覆有一硬纸板2,当使用者写字在一纸面上如有错字时,则手握着该硬纸板2位置以橡皮擦1的一端涂去错字,然而在使用上,往往需要擦去的错字只是微小部分,但因橡皮擦1的体积大,其一端部与纸面接触大于错字部位,会同时擦去错字外围的其它文字,造成误擦问题。而如使用较小块的橡皮擦1,却有不好握拿且施力困难的缺失,特别是橡皮擦1越用其体积会越小,更不利于手指握拿,并且遇到要擦去较大面积的错字时,则因其与纸面接触的面积小,需要涂去大范围的错字,会有费时费事的困扰。另外,现有的橡皮擦1为块体且具有弹性,当橡皮擦1由桌上掉下,会产生弹跳,不易寻找,因此造成小朋友常常遗失橡皮擦1,而需要重新购买问题,加上橡皮擦1使用一段时间变短小时,该硬纸板2容易脱离橡皮擦1,最后只剩小块的橡皮擦1其表面容易沾上污物也容易掉落而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解决现有块状橡皮设计,不能因应擦拭部位的大小,当擦拭部位较小时,容易连错字以外的正确文字一同被涂掉,造成误擦的问题,而当橡皮擦使用一段时间体积变小时,用来擦拭较大部位的错字时,又会花费许多时间及力气,造成费时费事问题,并有不易握拿不好施力的缺憾,且现有块状的橡皮擦掉落地面会因弹跳,寻找不易,常有弄脏及遗失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笔形的橡皮擦,其具有不同粗细条状的第一橡皮擦及第二橡皮擦,当擦拭小部位的错字时可选择使用细的橡皮擦,而当擦拭大范围的错字时可选择使用粗的第二橡皮擦,可达省时省事目的,并具有好握拿、好施力及不容易遗失的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橡皮擦结构,包括:一笔管、一转轮及一第一橡皮擦,该笔管前方具有一出口后方为一管体,该笔管的内部轴向设有一内管,该内管的前端与该出口相通,该笔管的管壁设有内外相通的一轮孔,该轮孔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朝该笔管径向延伸的一长形的轴孔;该转轮组配在该笔管的轮孔,该转轮外周环形分布有多个止滑纹,且其两侧径面分别设有一中心柱,该中心柱与该笔管的轴孔组配;该第一橡皮擦,组配在该笔管的内管,该转轮外周的止滑纹与该第一橡皮擦触接。其中,还包括有具弹性的一顶制件,该顶制件具有一底面,该底面朝向一侧弯折成横向U形再朝向另一侧延伸并再向上延伸出相对的两个插片,该两个插片的开具有一夹接口,该夹接口的底部具有一嵌设部,该嵌设部抵触该第一橡皮擦,该内管的一侧设一容槽,该内管的径向贯穿有一夹缝,该夹缝与该容槽相通并通到该轴孔,该轮孔与该容槽相对,该两个插片穿设在该夹缝并顶着该中心柱,该夹接口容设该转轮的部分,该转轮有部分露出于该轮孔。其中,该夹接口呈U形。其中,还包括有柱状的一第二橡皮擦,该第二橡皮擦的中心设有一插孔,该笔管的后端面延伸出非圆形的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第二橡皮擦的插孔组配。其中,该插接部的断面为十字形,该第二橡皮擦的插孔的断面为十字形孔。其中,该第二橡皮擦较该第一橡皮擦粗大并为六角柱,该第二橡皮擦的长度短于笔管的长度。其中,该笔管的后端面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内管相通,该穿孔的中心偏离笔管后端面的中心,使该内管为一非直线管。其中,该止滑纹的方向与该笔管的轴线方向垂直。其中,该笔管由相面对的一第一半壳体及一第二半壳体对接组成,该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半内管及一第二半内管,该第一半内管、第二半内管对接组成该内管,该第一半壳体与该第二半壳体的后壁面各设有一第一半穿孔及一第二半穿孔,该第一半穿孔、第二半穿孔对接形成该穿孔,该第一半内管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半容槽,该第二半内管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半容槽,该第一半容槽、第二半容槽对接组成该容槽,该第一半内管径向设有与该第一半容槽相通的一第一半夹缝,该第二半内管径向设有与该第二半容槽相通的一第二半夹缝,该第一半壳体设有一第一半轮孔,该第二半壳体设有一第二半轮孔,该第一半轮孔、第二半轮孔对接形成该轮孔,该两个轴孔分别位于第一半轮孔的一侧壁及该第二半轮孔的一侧壁。其中,该笔管的前方呈圆锥形,该出口为圆形。借上述的结构,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1.当欲擦去的错字为小部分时,可转动该转轮,使第一橡皮擦被转轮转动的摩擦力带动而伸出于出口,借较细小的第一橡皮擦擦去小范围的错字,可防止擦去错字之外的其它文字,而当需要拭去大面积的错字时,可利用笔管后方较粗大的第二橡皮擦,以涂去大范围的错字,可快速涂掉大面积的错字,达到省时省事的目的。2.本技术的第一橡皮擦不使用时,可借转轮旋转的摩擦力缩进笔管内,可防止沾染及扯断问题,并且使用第一橡皮擦或第二橡皮擦时,可手握笔管涂去错字,具有好握拿及方便施力的优点。3.本技术为笔管外形,纵使掉落在地面上,不会因弹跳而遗失,并且因零组件少且结构简单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及操作使用方便,极具实用性价值而具有市场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橡皮擦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图5B为图5A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1:橡皮擦2:硬纸板(本技术)10:笔管101:第一半壳体102:第二半壳体11:出口12:内管121:第一半内管122:第二半内管13:后端面14:穿孔141:第一半穿孔142:第二半穿孔15:容槽151:第一半容槽152:第二半容槽16:夹缝161:第一半夹缝162:第二半夹缝17:轮孔171:第一半轮孔172:第二半轮孔18:轴孔19:插接部191:第一半插接部192:第二半插接部20:顶制件21:底面22:插片23:夹接口24:嵌设部30:转轮31:止滑纹32:中心柱40:第一橡皮擦50:第二橡皮擦51:插孔。具体实施方式现有关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技术实施的限制。请参阅图2~图6,为本技术自动橡皮擦结构,包括:一笔管10、一具弹性的顶制件20、一转轮30、一第一橡皮擦40及一第二橡皮擦50,该笔管10的前方呈圆锥形并具有圆形的一出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笔管,该笔管前方具有一出口后方为一管体,该笔管的内部轴向设有一内管,该内管的前端与该出口相通,该笔管的管壁设有内外相通的一轮孔,该轮孔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朝该笔管径向延伸的一长形的轴孔;/n一转轮,组配在该笔管的轮孔,该转轮外周环形分布有多个止滑纹,且其两侧径面分别设有一中心柱,该中心柱与该笔管的轴孔组配;以及/n一第一橡皮擦,组配在该笔管的内管,该转轮外周的止滑纹与该第一橡皮擦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笔管,该笔管前方具有一出口后方为一管体,该笔管的内部轴向设有一内管,该内管的前端与该出口相通,该笔管的管壁设有内外相通的一轮孔,该轮孔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朝该笔管径向延伸的一长形的轴孔;
一转轮,组配在该笔管的轮孔,该转轮外周环形分布有多个止滑纹,且其两侧径面分别设有一中心柱,该中心柱与该笔管的轴孔组配;以及
一第一橡皮擦,组配在该笔管的内管,该转轮外周的止滑纹与该第一橡皮擦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具弹性的一顶制件,该顶制件具有一底面,该底面朝向一侧弯折成横向U形再朝向另一侧延伸并再向上延伸出相对的两个插片,该两个插片的开具有一夹接口,该夹接口的底部具有一嵌设部,该嵌设部抵触该第一橡皮擦,该内管的一侧设一容槽,该内管的径向贯穿有一夹缝,该夹缝与该容槽相通并通到该轴孔,该轮孔与该容槽相对,该两个插片穿设在该夹缝并顶着该中心柱,该夹接口容设该转轮的部分,该转轮部分露出于该轮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接口呈U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柱状的一第二橡皮擦,该第二橡皮擦的中心设有一插孔,该笔管的后端面延伸出非圆形的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第二橡皮擦的插孔组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橡皮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的断面为十字形,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汉培
申请(专利权)人:钱燕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