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136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包括用于检测冰盘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脱冰程序开始信号后,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获取一定次数的冰盘工作环境的蒸发温度,其中所述蒸发温度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采集;根据获取的设定数量的蒸发温度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输出终止脱冰操作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脱冰时间节点更加准确,提高了制冰机的产冰量,且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冰机脱冰
,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冰制冰机的脱冰方法。
技术介绍
:商用制冰机一般包括:压缩机、化霜阀、冷凝器、节流机构、冰盘、气液分离器、控制器以及上水阀、水泵、风机。制冰机中的制冷剂形成一个在冷凝器侧液化放热、在冰盘侧蒸发吸热的循环制冷回路;且水槽、水泵、水管等组成的水系统将饮用水引入冰盘中被吸热冷却,从而制冰,水在冰盘制成冰块后,需要将冰块从冰盘中脱离下来,制冰机在冰块形成后脱冰时,将化霜阀打开,压缩机从冰盘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后经化霜阀,进入冰盘中的管路,高温高压的气体与冰盘外冻结的颗粒状冰块进行热交换,使冰块与冰盘的接触面冰层融化并实现颗粒冰脱离,制冷剂经热交换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液体留在气液分离器内、气体被吸入压缩机压缩,周而复始,脱冰结束后,化霜阀关闭,制冰机进入制冰周期。现有的商用制冰机脱冰一般是通过固定时长来控制脱冰时间,即在制冰完成进行脱冰时,设置一个固定脱冰时间,在固定的脱冰时间内,化霜阀打开,高温气体进入冰盘与冰盘外冻结的颗粒状冰块热交换脱冰,在固定脱冰时间结束后,化霜阀关闭,再进行周期制冰。为确保完全脱冰,现有的商用制冰机为了保证颗粒冰能够全部脱落,只能通过延长至足够的固定脱冰时长来进行脱冰,从而造成产冰量低、能耗高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脱冰方法。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脱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包括用于检测冰盘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在制冰过程中,控制器获取冷凝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冷凝温度;获取脱冰程序开始信号后,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获取一定次数的冰盘工作环境的蒸发温度,其中所述蒸发温度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采集;根据获取的设定数量的蒸发温度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输出终止脱冰操作信号。具体的所述阈值为0.1-5℃中的任意值,所述阈值优选为1℃;根据获取的第二冷凝温度,控制风机启动、停止。其中所述第二冷凝温度为脱冰阶段实时检测到的冷凝温度。其中风机为用于强制空气流动通过冷凝器并加强冷凝器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所述一定次数的数值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设置,第一冷凝温度越高设置的一定次数的数值越小;所述一定次数的蒸发温度为连续获得且获取的蒸发温度时间间隔为第一固定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温度是在制冰机进入脱冰过程前一分钟内获得的冷凝温度数值的平均值。优选的,该冷凝温度数值的平均值为这一分钟内连续每1秒检测一次冷凝温度的数值的平均值。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40℃时,连续采集的蒸发温度的一定次数为20次;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40℃时,连续采集的蒸发温度的一定次数为30次;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小于30℃时,连续采集的蒸发温度的一定次数为40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时间为0.5-5秒。具体的第一固定时间为1秒。进一步的,获取蒸发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如果蒸发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为出现故障时,将脱冰时间设置为第二固定时间。具体的第二固定时间设置为180秒。进一步的,获取蒸发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和冷凝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如果蒸发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和冷凝温度传感器的故障信息均为出现故障时,将脱冰时间设置为第三固定时间,所述第三固定时间大于第二固定时间。具体的第三固定时间设置为240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38℃时,风机启动;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小于或等于35℃时,风机停止;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小于38℃或大于35℃时,风机保持维持状态。工作原理:通过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设置采集蒸发温度的次数,再通过对多次采集的蒸发温度进行分析,判断蒸发温度的温差是否已经小于阈值,如果温差小于阈值则标志冰盘处的蒸发温度处于稳定,脱冰结束。即制冰机进入脱冰周期后,从压缩机流出的相对高温的气体进入冰盘的管路中,与冰盘外冻结的颗粒状冰块进行热交换,使冰块与冰盘的接触面冰层融化并实现颗粒冰脱离。且随着颗粒冰的不断脱落、蒸发温度趋于平稳,蒸发温度稳定所需时间会根据环境(空气、水)温度不同而不同,当冰块完全脱落时,所采集的蒸发温度的浮动偏差会小于阈值。此时即根据此判断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冰块脱落完成,进而准确的停止脱冰,再次进入制冰程序,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冰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冰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脱冰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冷凝温度调整脱冰时间,并根据蒸发温度是否稳定来判断是否停止脱冰,进而使得脱冰时间节点更加准确,提高了制冰机的产冰量,且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脱冰过程蒸发温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申请概述:现有的制冰机在制冰完成后,通过化霜阀打开,从而使得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冰盘中对冰块进行加热,使得冰块脱离,现有技术通过设置一个脱冰时间,在脱冰时间结束后就关闭化霜阀,进入制冰流程,反复循环来制作冰块;为了使得冰块充分脱离,现有技术设置的脱冰时间一般较长,例如行业一般设置为180秒;但是这种固定的脱冰时间,不能根据环境温度以及压缩机输出的高温气体的温度等进行调节,而单纯通过延长脱冰时间来使得脱冰完全完成,此种方式导致在冰盘的脱冰温度高或者升温快的情况下,冰块在脱落后还在对冰盘进行加热脱冰,使得浪费能量,且在进入制冰状态后,冰盘冷却到冰点之下所需的冷气更多,加重能量浪费,并降低了制冰量。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基本构思为,在机器进入脱冰过程前一分钟内,每1秒检测一次冷凝温度,获得的这一分钟之内冷凝温度的平均值。在脱冰时,根据冰盘蒸发温度不同,并根据在机器进入脱冰过程前一分钟内所采集的冷凝温度平均值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蒸发温度采集时间,从而确定不同脱冰结束时间,进而使得脱冰时间节点更加准确,提高了制冰机的产冰量,且节约了能源。具体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脱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包括用于检测冰盘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在制冰过程中,控制器获取冷凝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冷凝温度;获取脱冰程序开始信号后,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获取一定次数的冰盘工作环境的蒸发温度,其中所述蒸发温度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采集;根据获取的设定数量的蒸发温度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输出终止脱冰操作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阈值为0.1-5℃中的任意值,所述阈值优选为1℃;根据获取的第二冷凝温度,控制风机启动、停止。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包括用于检测冰盘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n在制冰过程中,控制器获取冷凝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冷凝温度;/n获取脱冰程序开始信号后,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获取一定次数的冰盘工作环境的蒸发温度,其中所述蒸发温度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采集;/n根据获取的设定数量的蒸发温度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输出终止脱冰操作信号;/n根据获取的第二冷凝温度,控制风机启动、停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包括用于检测冰盘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冰过程中,控制器获取冷凝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冷凝温度;
获取脱冰程序开始信号后,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获取一定次数的冰盘工作环境的蒸发温度,其中所述蒸发温度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采集;
根据获取的设定数量的蒸发温度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输出终止脱冰操作信号;
根据获取的第二冷凝温度,控制风机启动、停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次数的数值根据第一冷凝温度设置,第一冷凝温度越高设置的一定次数的数值越小;所述一定次数的蒸发温度为连续获得且获取的蒸发温度时间间隔为第一固定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温度是在制冰机进入脱冰过程前一分钟内获得的冷凝温度数值的平均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脱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40℃时,连续采集的蒸发温度的一定次数为20次;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40℃时,连续采集的蒸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义刚唐振华丁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创历电器滁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