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32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包括网布层、抗菌层和加固圈,所述网布层包括上表层和底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出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来保证网布拥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拉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网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滋生细菌,保证使用此网布制造的物品可以安全放心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网布结构简单,大多采用单层结构,不仅不够结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而且面料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抗菌结构,所以由此网布制作成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细菌,破坏网布的结构,大大的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对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
本技术涉及网布
,具体为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
技术介绍
网布具有网孔的织物即网布.有机织网布和针织网布(目前还有非织造),其中机织网布有白织或色织.透气性好,经漂染加工后,布身挺爽,除了做夏季服装外,尤其适宜做窗帘、蚊帐等用品.网孔大小一致用于印花,过滤等.机织网布的织制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用二组经纱,相互扭绞后形成梭口,与纬纱交织,绞经是利用一种特制的绞综(亦称半综)时而扭绞在地经的左面,经过一次(或次、或五次)投纬后,扭绞到地经的右面,因相互扭绞与纬纱交织形成的网眼形小孔,结构稳定,称为纱罗,另一种是利用提花组织或穿筘方法的变化,经纱以三根为一组,穿入一个筘齿,也可织出布面有小孔的织物,但网孔结构不稳定,容易移动,所以也称假纱罗,还有一种平纹组织,方平组织利用筘齿密度和纬密形成网孔,针织网布也分两种,纬编针织网布和经编针织网布,原料一般为锦纶、涤纶、氨纶等,针织网布的成品很多叫法不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网布结构简单,大多采用单层结构,不仅不够结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而且面料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抗菌结构,所以由此网布制作成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细菌,破坏网布的结构,大大的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对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旨在改善现有的网布结构简单,大多采用单层结构,不仅不够结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而且面料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抗菌结构,所以由此网布制作成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细菌,破坏网布的结构,大大的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对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包括网布层、抗菌层和加固圈,所述网布层包括上表层和底面层,所述上表层和底面层对称设置,且上表层和底面层相互固定,所述抗菌层固定设置在上表层和底面层之间,所述加固圈缠绕在上表层和底面层的内侧面上,通过对网布层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上表层和底面层来将抗菌层和加固圈稳定的固定,保证整体连接的一致性,通过对抗菌层的结构设置来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有效的保证抗菌的效果,避免网布在潮湿环境中滋生细菌的问题,通过对加固圈的结构设置来保证网布内部具有较强的抗拉特性,增加网布使用时候的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底面层均通过高分子纤维线编织而成,通过对上表层和底面层的结构和材料设置,来保证网布外侧面坚固和耐用的性能,并且高分子纤维线的使用可以有效摘其抗拉和耐磨的效果,也可以保证内部抗菌层和加固圈耐磨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上还设置有胶水层,所述胶水层对称设置在抗菌层的上下两侧,通过对抗菌层上设置胶水层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将抗菌层固定在网布层上,保证两者连接时候不会相互开合。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圈采用缝纫金属线编织而成,且加固圈与胶水层固定连接,通过对加固圈的设置来通过缝纫金属线将网布层的内侧进行编制固定,整体上增加网布层的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采用无纺布材料,通过对抗菌层材料的限定来保证网布整体的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网布结构和加工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来保证网布拥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拉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网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滋生细菌,保证使用此网布制造的物品可以安全放心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网布结构简单,大多采用单层结构,不仅不够结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而且面料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抗菌结构,所以由此网布制作成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细菌,破坏网布的结构,大大的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对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沿的正视图。图中:1、网布层;11、上表层;12、底面层;2、抗菌层;21、胶水层;3、加固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包括网布层1、抗菌层2和加固圈3,通过对网布层1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来将抗菌层2和加固圈3稳定的固定,保证整体连接的一致性,网布层1包括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对称设置,且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相互固定,通过对传统的网布结构和加工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来保证网布拥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拉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网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滋生细菌,保证使用此网布制造的物品可以安全放心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网布结构简单,大多采用单层结构,不仅不够结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而且面料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抗菌结构,所以由此网布制作成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细菌,破坏网布的结构,大大的缩短其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对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均通过高分子纤维线编织而成,通过对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的结构和材料设置,来保证网布外侧面坚固和耐用的性能,并且高分子纤维线的使用可以有效摘其抗拉和耐磨的效果,也可以保证内部抗菌层2和加固圈3耐磨效果;抗菌层2固定设置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之间,通过对抗菌层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有效的保证抗菌的效果,避免网布在潮湿环境中滋生细菌的问题,抗菌层2上还设置有胶水层21,胶水层21对称设置在抗菌层2的上下两侧。通过对抗菌层2上设置胶水层21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将抗菌层2固定在网布层1上,保证两者连接时候不会相互开合,抗菌层2采用无纺布材料。通过对抗菌层2材料的限定来保证网布整体的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性能;加固圈3缠绕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的内侧面上,通过对加固圈3的结构设置来保证网布内部具有较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包括网布层(1)、抗菌层(2)和加固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层(1)包括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所述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对称设置,且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相互固定,所述抗菌层(2)固定设置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之间,所述加固圈(3)缠绕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的内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包括网布层(1)、抗菌层(2)和加固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层(1)包括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所述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对称设置,且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相互固定,所述抗菌层(2)固定设置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之间,所述加固圈(3)缠绕在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的内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用复合抗菌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11)和底面层(12)均通过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长乐市华伟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