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32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环形的罩体,罩体为双层结构并具有空腔,其特征在于:罩体在外侧壁或底壁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的进气孔,罩体的上表面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出空腔的出气孔,该燃气灶包括有面板以及燃烧器,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外环混气室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灶用隔热罩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隔热罩空腔的进气孔,使得外界空气进入隔热罩能被有效预热,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能被出气孔分流出为燃烧器提供经预热后二次空气,以效提高燃气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燃气灶燃烧器,包括风机和燃烧器,但仅局限于对燃烧过程中的一次空气进行有限补充,不能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二次空气补给完全依靠燃烧器外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受到整个燃气灶的结构影响,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烟气中CO超标,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如一专利号为ZL201120141967.3(授权公告号为202109479U)其公开了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燃气灶燃烧器,包括控制器,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座、分火器、空气分配器、燃气分配器、导管、引射混合管和喷嘴,分火器上有燃烧火孔和二次空气通孔,通过接在风机出口两条空气管道,一条接在炉头喷嘴安装处,补给给一次空气,另一条接在炉头上部,补给二次空气,这样就直接控制燃气燃烧过程中一次空气系数和二次空气的分布保证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性。但该燃气灶燃烧器的二次空气是较均匀地分配至分火器上,仅适用于完全预混燃烧的燃烧器,但其热负荷小,难以满足我国烹饪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为双层结构并在两层之间具有空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在外侧壁(106)或底壁(15)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11)的进气孔(12),所述罩体(1)的上表面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出所述空腔(11)的出气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为双层结构并在两层之间具有空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在外侧壁(106)或底壁(15)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11)的进气孔(12),所述罩体(1)的上表面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出所述空腔(11)的出气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2)与外部的供气部(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底壁(15)沿周向、间隔地向上延伸有至少两片用于预热所述空腔(11)内空气的预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10),所述预热元件为围绕所述环形腔(10)设置的旋臂式预热片(14),各个旋臂式预热片(14)沿所述底壁(15)周向间隔设置并整体呈螺旋放射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各个旋臂式预热片(14)包括有内侧端(141)和外侧端(142),所述内侧端(141)位于所述罩体(1)在形成所述环形腔(10)的内侧壁(105)之外表面,所述外侧端(142)位于所述罩体(1)的外侧壁(106)之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底壁(15)沿周向、间隔地自下向上凹入有至少两个连通所述环形腔(10)和外界的二次补气通道(16)。


7.一种应用有上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面板(3)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
外环混气室(4),所述外环混气室(4)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41)和外环壁(42)以及连接内环壁(41)和外环壁(42)的底环壁(43),所述内环壁(41)和外环壁(4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搁置在面板(3)上,所述外环混气室(4)设置在所述罩体(1)的上表面,所述外环混气室(4)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所述外环火盖(5)的顶壁(51)具有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配合的出气口(512),所述出气口(512)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513),所述环形壁(513)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的内周壁(61)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底环壁(43)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罩体(1)的出气孔(13)连通的进气口(4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包括有上下均敞口的管道,连接所述外环火盖(5)的顶壁(51)出气口(512)和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底环壁(43)的进气口(4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外环壁(42)朝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6)所在方向、沿径向局部向内缩形成有凹口(421),对应地,所述罩体(1)的上表面向上凸设有能内嵌于该凹口(421)内的定位块(1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有基座(7),所述基座(7)以及设置在该基座(7)上的内环火盖(8),所述内环火盖(8)与基座(7)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混气室(4)内围的内环混气室(81),所述面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腔(10)相贯通的开口部(31),基座(7)的上端自下而上地穿过该开口部(31)并与所述的内环火盖(8)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7)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的内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婷李林俞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