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胜兵专利>正文

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9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散热板单元,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本体。该双向降温冷却水泵,通过主体、水箱、散热板单元、水泵本体、转轴、叶轮、抽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的配合,将抽水泵进行供电,抽水泵可以将水箱中的冷却液导入到出水管的内部,排入到主体的内部对水泵本体进行吸热作业,最后顺着进水管流回到水箱的内部,实现冷却液的往复循环,散热板能够传冷却液的热量,期间通槽内部的橡胶筒和金属筒能够增强散热板另一方向的导散热性能,使得散热板的导散热效果得以提升,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得以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泵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
技术介绍
双向降温冷却水泵适用于高压运行系统中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的液体,如高层建筑给水、锅炉给水、暖通制冷循环、浴室等冷暖水循环增压及设备配套,消防系统等输送或管道增压之用,不同材质的硬质合金密封,保证了不同介质输送均无泄漏,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热量,一般的双向降温冷却水泵长时间运转之后的降温散热效果不佳,未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双向降温冷却水泵得以进行应用,虽然能够提升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其顶端采取的散热板为石墨散热材质,导散热过程是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另一方向的导散热性能有所欠缺,继而导致散热片的导散热效果一般,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有待加强。且对散热板吹风散热用风扇的设置位置不够合理,无法直接吹向散热板,对散热板的散热效果一般有待加强。同时水箱内部的冷却液无法被进行更换,不利于长久稳定使用。另外,现有水箱内部的冷却液只能进行一次冷却,冷却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双向降温冷却水泵得以进行应用,虽然能够提升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其顶端采取的散热板为石墨散热材质,导散热过程是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另一方向的导散热性能有所欠缺,继而导致散热片的导散热效果一般,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有待加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散热板单元,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本体,所述水泵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密封轴承与主体转动相连,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叶轮,所述水箱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底端固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部分贯穿主体,所述出水管与主体互为连通,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右侧固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主体互为连通;所述散热板单元包括散热板、通槽、橡胶筒、凸棱、金属筒和竖槽;多个所述散热板从前到后依次固接在水箱的上表面,所述散热板的右表面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有橡胶筒,所述橡胶筒的内壁呈环形开设有凸棱,所述凸棱的内侧抵紧有金属筒,所述金属筒的内壁呈环形开设有竖槽;冷却箱,所述冷却箱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壁,其中,所述冷却箱的右侧壁上方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主体,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冷却箱顶部的喷淋管连接,所述喷淋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喷头,所述喷淋管的上方对应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U型管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连轴,所述连轴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杆,所述冷却箱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连轴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输出端与所述鼓风机、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橡胶筒的前表面呈环形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右表面设有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包括罩壳、竖杆、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第三伞形齿轮、横杆、托板和风扇;所述罩壳固接在主体的右表面,所述罩壳的上表面右侧插入有竖杆,所述竖杆通过密封轴承与罩壳转动相连,所述竖杆的上下两端均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底端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左表面中心与右侧转轴的右侧端部固定相连,顶端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三伞形齿轮,所述第三伞形齿轮的左表面中心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底端与罩壳的上表面固定相连,所述横杆的左侧端部固接有风扇。优选的,所述竖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与罩壳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三伞形齿轮、横杆和风扇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外表面左侧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短管、旋盖和排液阀;所述短管固接在水箱的上表面左侧,所述短管的外壁顶端螺纹连接有旋盖,所述排液阀的顶端固接在主体的下表面左侧。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左表面上方嵌入固接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左侧开设有凹槽。一种水泵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主体内部的水泵本体进行散热作业时,将抽水泵进行供电,抽水泵可以将水箱中的冷却液导入到出水管的内部,排入到主体的内部对水泵本体进行吸热作业,最后顺着进水管流回到水箱的内部。S2、吸收了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热量,散热板能够传冷却液的热量,期间通槽内部的橡胶筒和金属筒能够增强散热板另一方向的导散热性能,使得散热板的导散热效果得以提升,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得以加强。S3、同时水泵本体运行转轴转动过程中,可以使第二伞形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伞形齿轮的传动可以使第三伞形齿轮进行转动,继而可以使风扇进行转动,能够使风扇传动过程中的气流可以直接吹向散热板,使得对散热板的散热效果得以提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降温冷却水泵,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主体、水箱、散热板单元、水泵本体、转轴、叶轮、抽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的配合,需要对主体内部的水泵本体进行散热作业时,将抽水泵进行供电,抽水泵可以将水箱中的冷却液导入到出水管的内部,排入到主体的内部对水泵本体进行吸热作业,最后顺着进水管流回到水箱的内部,实现冷却液的往复循环。通过吸收了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热量,散热板能够传冷却液的热量,期间通槽内部的橡胶筒和金属筒能够增强散热板另一方向的导散热性能,使得散热板的导散热效果得以提升,对水泵本体的散热效果得以加强。通过主体、水箱、散热板单元、水泵本体、转轴、叶轮、抽水泵、出水管、进水管和风扇单元之间的配合,水泵本体运行转轴转动过程中,可以使第二伞形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伞形齿轮的传动可以使第三伞形齿轮进行转动,继而可以使风扇进行转动,能够使风扇传动过程中的气流可以直接吹向散热板,使得对散热板的散热效果得以提升。通过主体、水箱和辅助机构之间的配合,长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水箱内部冷却液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将盛放容器放置在排液阀的底端,将排液阀打开使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排出,然后在将排液阀闭合在通过短管从新注入新鲜冷却液,最后在将旋盖与短管进行螺纹相连,利于长久稳定使用。通过设置冷却箱,进液管将水箱内一次冷却后的冷却液抽取进U型管的内部,由U型管进行快速散热,U型管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喷淋管,再通过喷头喷洒出来,由鼓风机对冷却箱内部进行吹风散热,实现了通过U型管和喷头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快速散热,提高了水冷却设备散热的效率,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翻滚,使冷却液充分散热,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上表面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散热板单元(3),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本体(10),所述水泵本体(10)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通过密封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所述转轴(1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叶轮(12),所述水箱(2)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水泵(13),所述抽水泵(13)的底端固接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的一部分贯穿主体(1),所述出水管(14)与主体(1)互为连通,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右侧固接有进水管(15),所述进水管(15)与主体(1)互为连通;/n冷却箱(9),所述冷却箱(9)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左侧壁,其中,所述冷却箱(9)的右侧壁上方设置有进液管(92),所述冷却箱(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93),所述出液管(93)连通所述主体(1),所述进液管(92)连通所述水箱(2),所述冷却箱(9)内设置有U型管(95),所述U型管(95)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92)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冷却箱(9)顶部的喷淋管(96)连接,所述喷淋管(96)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喷头(961),所述喷淋管(96)的上方对应所述冷却箱(9)上设置有鼓风机(91),所述U型管(95)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连轴(97),所述连轴(97)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杆(971),所述冷却箱(9)的右侧壁设置有安装架(981),所述安装架(981)内设置有电机(98),所述电机(98)的输出端与所述连轴(97)连接,所述安装架(98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99),所述控制面板(99)内部单片机输出端与所述鼓风机(91)、电机(9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上表面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散热板单元(3),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本体(10),所述水泵本体(10)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通过密封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所述转轴(1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叶轮(12),所述水箱(2)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水泵(13),所述抽水泵(13)的底端固接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的一部分贯穿主体(1),所述出水管(14)与主体(1)互为连通,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右侧固接有进水管(15),所述进水管(15)与主体(1)互为连通;
冷却箱(9),所述冷却箱(9)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左侧壁,其中,所述冷却箱(9)的右侧壁上方设置有进液管(92),所述冷却箱(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93),所述出液管(93)连通所述主体(1),所述进液管(92)连通所述水箱(2),所述冷却箱(9)内设置有U型管(95),所述U型管(95)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92)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冷却箱(9)顶部的喷淋管(96)连接,所述喷淋管(96)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喷头(961),所述喷淋管(96)的上方对应所述冷却箱(9)上设置有鼓风机(91),所述U型管(95)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连轴(97),所述连轴(97)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杆(971),所述冷却箱(9)的右侧壁设置有安装架(981),所述安装架(981)内设置有电机(98),所述电机(98)的输出端与所述连轴(97)连接,所述安装架(98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99),所述控制面板(99)内部单片机输出端与所述鼓风机(91)、电机(9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单元(3)包括散热板(301)、通槽(302)、橡胶筒(303)、凸棱(304)、金属筒(305)和竖槽(306),多个所述散热板(301)从前到后依次固接在水箱(2)的上表面,所述散热板(301)的右表面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通槽(302),所述通槽(302)的内部设有橡胶筒(303),所述橡胶筒(303)的内壁呈环形开设有凸棱(304),所述凸棱(304)的内侧抵紧有金属筒(305),所述金属筒(305)的内壁呈环形开设有竖槽(3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右表面设有风扇单元(4);
所述风扇单元(4)包括罩壳(401)、竖杆(402)、第一伞形齿轮(403)、第二伞形齿轮(404)、第三伞形齿轮(405)、横杆(406)、托板(407)和风扇(408);
所述罩壳(401)固接在主体(1)的右表面,所述罩壳(401)的上表面右侧插入有竖杆(402),所述竖杆(402)通过密封轴承与罩壳(401)转动相连,所述竖杆(40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董胜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