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17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第一获能浮子与第二获能浮子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转动连接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转动连接位均能与轴销匹配安装,以使第一获能浮子与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第一获能浮子或第二获能浮子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安装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安装位的排列方向与多个转动连接位的排列方向匹配;第一获能浮子上设有底座,底座与直线电机的定子连接,直线电机的转子与固定支架铰接,固定支架与多个安装位均能匹配安装,以使固定支架在第二获能浮子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更改;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困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波浪能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面积占整个地球约71%的海洋或成为未来能源供给的一块绿洲。海洋存储着规模可观的波浪能。波浪能具有诸多优良特性:绿色清洁、储量巨大、可再生。发展波浪能摄取利用技术符合能源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于现存的双体铰接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波浪能俘获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构成波浪能俘获系统的振荡浮子在波浪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并使与之相连的能量转换系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为止对于此类装置的优化存在对系统刚度、阻尼取值等参数随入射波浪协同优化,对发电装置结构尺寸的优化以及对波浪能发电装置功率控制方法的优化等;现有的采用永磁直线电机的双体铰接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特别是其水池物理模型,多针对单一海况进行设计、制造,存在着节距难以调节及难以验证不同节距条件下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转换特性等缺点。在物理模型的水池实验中,按现有的技术方案,节距的改变主要通过制造一个新的物理模型,这极大的增加了时间和费用等成本。为此急需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以解决相关物理模型或样机无法调节节距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获能浮子、第二获能浮子、轴销、直线电机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均能与所述轴销匹配安装,以使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位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的排列方向匹配;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安装位均能匹配安装,以使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更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能浮子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一连接板,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获能浮子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二连接板,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二轴孔;多个所述第一轴孔的排列方式与多个所述第二轴孔的排列方式匹配,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对齐形成所述转动连接位,所述轴销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以实现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位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安装位呈相对布置,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安装位之一连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位的排列布置间距与多个所述第一轴孔的排列布置间距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为安装螺纹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连杆、两螺栓和两螺母,所述连杆与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铰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定位螺纹孔,两所述螺栓的一端与两所述螺母连接,两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两所述定位螺纹孔与两所述安装螺纹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设有外螺纹,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螺纹连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与所述底座之间为铰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均能与所述轴销匹配安装,以使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所以当更改第一获能浮子和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后,将可实现节距调节,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无法实现节距调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第一获能浮子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第二获能浮子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转动状态示意图一;图5是图1的转动状态示意图二;图6是图1更改转动连接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0、第一获能浮子;11、底座;12、第一连接板;13、第一轴孔;20、第二获能浮子;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轴孔;30、轴销;40、直线电机;41、转子;50、固定支架;51、连杆;52、螺栓;53、螺母;54、定位螺纹孔;60、安装位;70、铰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获能浮子10、第二获能浮子20、轴销30、直线电机40和固定支架50;第一获能浮子10与第二获能浮子20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转动连接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转动连接位均能与轴销30匹配安装,以使第一获能浮子10与第二获能浮子20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第二获能浮子20上设有多个安装位60,多个安装位60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安装位60的排列方向与多个转动连接位的排列方向匹配;第一获能浮子10上设有底座11,底座11与直线电机40的定子连接,直线电机40的转子41与固定支架50铰接,固定支架50与多个安装位60均能匹配安装,以使固定支架50的在第二获能浮子20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更改。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一获能浮子10与第二获能浮子20的转动连接位(间距)调节,如图1至图3所示,此实施例第一获能浮子10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一连接板12,两第一连接板12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一轴孔13;第二获能浮子20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二连接板21,两第二连接板21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二轴孔22;多个第一轴孔13的排列方式与多个第二轴孔22的排列方式匹配,第一轴孔13与第二轴孔22对齐形成转动连接位,轴销30穿过第一轴孔13和第二轴孔22,以实现第一获能浮子10与第二获能浮子20的转动连接。此时每块第一连接板12上等间距排列有三个第一轴孔13,每块第二连接板21上等间距排列有三个第二轴孔22,排列于中间的第一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获能浮子、第二获能浮子、轴销、直线电机和固定支架;/n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均能与所述轴销匹配安装,以使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n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位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的排列方向匹配;/n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安装位均能匹配安装,以使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更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节距可调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获能浮子、第二获能浮子、轴销、直线电机和固定支架;
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之间具有多个转动连接位,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均能与所述轴销匹配安装,以使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与所述第二获能浮子的转动连接位置能够更改;
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位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转动连接位的排列方向匹配;
所述第一获能浮子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安装位均能匹配安装,以使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第二获能浮子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更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能浮子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一连接板,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一轴孔;
所述第二获能浮子设有两平行相对的第二连接板,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相对布置的第二轴孔;
多个所述第一轴孔的排列方式与多个所述第二轴孔的排列方式匹配,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对齐形成所述转动连接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国林茂峰冯瀚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