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及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116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及节能系统,缸筒内部有阶梯腔,并在两端固接有上、下端盖;阶梯腔由小径段和大径段组成;活塞组件装配于大径段中,并将阶梯腔分隔为储气腔和储油腔;散热组件由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一管道组成,且内径依次减小,并由外到内依次同轴心的设置,第二和第一管道的上端均与上端盖固接;第三管道的下端通过固定板与活塞组件上端固接,其上端外侧套装有密封环;下端盖上开设有油口;上端盖在对应第一管道的部分开设有进气口,在对应第二和第一管道之间的部分开设有排气口,在对应第二管道外围的部分开设有充气口。蓄能器本体通过换向阀、单向阀与排气管路连接。该蓄能器能提高的工作效率,该系统节能环保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及节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及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蓄能器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力能或势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蓄能器又可将压力能或势能转变为液压能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蓄能器根据具体利用能量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式、弹簧式和充气式等多种。其中,充气式蓄能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图1给出了常规充气式蓄能器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假定蓄能器在储能前工作在图1中的点1。蓄能器在储能过程对应图1中的点1至点2。油液流入蓄能器腔内,压缩气体的体积,同时压力升高,还伴随着气体的温度升高。该过程的时间较短时,蓄能器内气体的热量不能迅速散失,故其温度会显著高于外部的环境温度。在储能过程完成后,蓄能器进入了保压状态。而因为蓄能器内气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蓄能器的壳体不能做到绝热,故部分热量将散失到外部的环境中,进而会造成气体压力的下降,该过程对应图1中的点2至点3。当蓄能器释放能量时,参照图1中的点3至点4的过程。此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包括蓄能器本体(1);蓄能器本体(1)包括缸筒(101),其特征在于,蓄能器本体(1)还包括活塞组件(2)和散热组件;/n所述缸筒(101)的内部有轴向延伸的阶梯腔(6),并在阶梯腔(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110)和下端盖(120);所述阶梯腔(6)由位于上部的小径段(11)和位于下部的大径段(10)组成;/n所述活塞组件(2)的尺寸与大径段(10)的尺寸相适配,并滑动密封的装配于大径段(10)中;活塞组件(2)将阶梯腔(6)分隔为位于上部的储气腔(107)和位于下部的储油腔(106);/n所述散热组件由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和第一管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蓄能器,包括蓄能器本体(1);蓄能器本体(1)包括缸筒(101),其特征在于,蓄能器本体(1)还包括活塞组件(2)和散热组件;
所述缸筒(101)的内部有轴向延伸的阶梯腔(6),并在阶梯腔(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110)和下端盖(120);所述阶梯腔(6)由位于上部的小径段(11)和位于下部的大径段(10)组成;
所述活塞组件(2)的尺寸与大径段(10)的尺寸相适配,并滑动密封的装配于大径段(10)中;活塞组件(2)将阶梯腔(6)分隔为位于上部的储气腔(107)和位于下部的储油腔(106);
所述散热组件由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和第一管道(3)组成,并设置在阶梯腔(6)的内部;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和第一管道(3)的长度均小于小径段(11)的高度,且内径依次减小,并由外到内依次同轴心的设置,第二管道(4)和第一管道(3)的上端均与上端盖(11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均止于靠近大径段(10)上端的位置;所述第三管道(5)的下端通过固定板(502)与活塞组件(2)上端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其上端外侧固定套装有密封环(501),所述密封环(501)的外圆面与第二管道(4)的内腔滑动密封配合;
所述下端盖(120)上开设有与储油腔(106)连通的油口(103);所述上端盖(110)在对应第一管道(3)内腔的部分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的进气口(104),在对应第二管道(4)和第一管道(3)之间环形空腔的部分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的排气口(105),在对应第二管道(4)外围的部分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的充气口(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松何伟平黎少辉许大华周波张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