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07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所述底框包括下框架以及设于下框架之上的上框架,所述坡度调节机构设于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所述坡度调节机构包括拨片、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上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上框架,下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下框架;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分别位于齿轮轴向的两侧,且分别与齿轮啮合;转轴与齿轮同轴联动,且转轴转动安装于上框架的两侧壁;拨片安装于转轴的端部,以驱动转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坡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卫生间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能够为墙板安装放置提供水平放置面或各种坡度安装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卫生间在装修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所有零部件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实现高效施工。装配式卫生间地面采用防水底盒进行防水,墙板放置于底盒内,例如:公开号为CN10822255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卫生间框架中集成有防水底盒,并且底框和顶框均是基于防水底盒进行设计,从而能够在装修时直接将防水底盒和框架一次性装配完成。由于防水底盒具有排水作用,为了提高防水底盒的排水效率,卫生间地面需带有一定坡度,从而使防水底盒放置地面后,其表面具备坡度以便进行快速排水。然而,现有的底框在带坡地面安装时与地面坡度协同,无法调节坡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所述底框包括下框架以及设于下框架之上的上框架,所述坡度调节机构设于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所述坡度调节机构包括拨片、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上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上框架,下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下框架;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分别位于齿轮轴向的两侧,且分别与齿轮啮合;转轴与齿轮同轴联动,且转轴转动安装于上框架的两侧壁;拨片安装于转轴的端部,以驱动转轴转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均为方形结构,且框边的截面均为凹形结构,上框架倒置内嵌于下框架的凹形结构的凹槽内,构成两端开口的内腔;所述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均位于内腔,拨片位于上框架之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框架的凹槽的两侧壁的顶部具有导向斜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框架的侧壁具有避让拨片转动的空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框架的侧面具有指针,上框架的侧面具有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框架的顶部设有水平气泡仪。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框架由四根上框边围设而成,相邻的上框边之间通过直角转接件固定;所述下框架由四根下框边围设而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直角转接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上框边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接头与另一上框边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一接头的一端插接于第二接头之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的底部具有供螺栓贯穿的腰形孔,以调节第一接头于第二接头之内的插接深度;螺栓贯穿腰形孔并与第二接头的底部固定,以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坡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卫生间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能够为墙板安装放置提供水平放置面或各种坡度安装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墙板安装用底框的侧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直角转接件与上框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坡度调节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坡度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坡度调节机构的转轴与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墙板安装用底框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拨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底框的坡度,以便安装墙板。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墙板安装用底框,包括下框架以及设于下框架之上的上框架1。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上框架1由四根上框边11围设而成,构成方形结构,相邻的上框边之间通过直角转接件2固定连接。上框边11的底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即上框边11的截面为倒置的凹型结构。下框架由四根下框边12围设而成,相邻的框边无需固定连接。下框边12的顶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即下框边12的截面为凹型结构;上框边11两侧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与下框边12的凹槽的宽度相配,以便上框边11插接在下框边12的凹槽之上。其中,上框边11和下框边12的长度相等,使得上框边11与下框边12插接配合后构成类似于方管的结构,即构成内腔Q,且内腔的两端开口,分别作为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以便与直角转接件2连接。另外,如图3所示,下框架的凹槽的两侧壁的顶部具有导向斜面12a,以便对上框架的插接进行导向。本实施例的直角转接件2,用于将相邻的上框边首尾相连,使得四根上框边依次连接构成方形的上框架。具体地,如图3所示,直角转接件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第一接头21与上框边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接头22与另一上框边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以使两上框边直角转接,从而使四根上框边围成方形的上框架。其中,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插接固定构成直角结构。具体地,第一接头2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接头22之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接头21的底部具有供螺栓贯穿的腰形孔,以调节第一接头于第二接头之内的插接深度;螺栓贯穿腰形孔并与第二接头22的底部固定,以将第一接头21与第二接头22固定连接。另外,内腔Q两端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分别用于不同直角转接件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并通过螺栓将相应的接头与上框边固定。其中,上框边11对应于第二接头22的一端的顶部具有腰形孔11a,以调节第二接头于第二插接孔之内的插接深度;螺栓贯穿腰形孔并与第二接头的顶部固定,以将第二接头与上框边11固定连接。第一接头21的顶部还具有供螺栓贯穿的腰形孔21a,以调节第一接头于另一内腔的第一插接孔之内的插接深度;螺栓贯穿腰形孔并与上框边的顶部固定,以将第一接头与上框边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直角转接件的对接,实现相邻两上框边之间的直角转接。本实施例的坡度调节机构3,用于调节上框边的顶面坡度。具体地,如图4-7所示,坡度调节机构3包括拨片30、转轴31、齿轮32、上联动块33和下联动块34,上联动块33固定安装在上框边11的凹槽的顶壁上,下联动块34固定安装在下框边12的凹槽的底壁上,上联动块33和下联动块34分别位于齿轮32轴向的两侧,齿轮32的齿纹分别与上联动块33和下联动块34的齿纹啮合,转轴31与齿轮32同轴安装且联动连接,转轴31的轴向与上框边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转轴31的两端转动安装于上框边的两侧壁;拨片30安装于转轴31的端部,以驱动转轴转动。如图4所示,下框边12的侧壁具有避让拨片转动的空位P,以便拨动拨片。通过拨动拨片30,联动转轴31转动,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分别与上联动块33、下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包括下框架以及设于下框架之上的上框架,所述坡度调节机构设于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所述坡度调节机构包括拨片、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上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上框架,下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下框架;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分别位于齿轮轴向的两侧,且分别与齿轮啮合;转轴与齿轮同轴联动,且转轴转动安装于上框架的两侧壁;拨片安装于转轴的端部,以驱动转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包括下框架以及设于下框架之上的上框架,所述坡度调节机构设于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所述坡度调节机构包括拨片、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上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上框架,下联动块固定安装于下框架;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分别位于齿轮轴向的两侧,且分别与齿轮啮合;转轴与齿轮同轴联动,且转轴转动安装于上框架的两侧壁;拨片安装于转轴的端部,以驱动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均为方形结构,且框边的截面均为凹形结构,上框架倒置内嵌于下框架的凹形结构的凹槽内,构成两端开口的内腔;所述转轴、齿轮、上联动块和下联动块均位于内腔,拨片位于上框架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的凹槽的两侧壁的顶部具有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的侧壁具有避让拨片转动的空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安装用底框的坡度调节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高宇臻余广唐天义姜凯庭董陆慧程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