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80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刀柄、加强颈和刀刃体,刀刃体上设有两个螺旋排屑槽,刀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钻尖,刀刃体的两个螺旋排屑槽之间的两个肩部上对称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刀刃体位于钻尖至第一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钻头部位,刀刃体位于第一台阶的前端和第二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铰刀部位,刀刃体对应第二台阶的部分形成倒角部位。该复合型钻头通过设置两个台阶将刀刃体依次分为钻头部分、铰刀部位和倒角部位,分别用于钻孔、铰孔和无毛刺倒角,不仅实现了一刀多用,而且确保了孔加工中对孔的精度、无边缘无毛刺的高要求,具有加工效率高,刀具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钻头,尤其涉及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精度和加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一些孔加工中对孔的精度、孔边缘无毛刺、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等要求非常严格,现有的加工钻头已无法满足人们这种高要求,急迫研发新型钻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可解决孔内精度及钻孔边缘毛刺的加工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刀柄、加强颈和刀刃体,所述刀刃体上设有两个螺旋排屑槽,所述刀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钻尖,所述刀刃体的两个螺旋排屑槽之间的两个肩部上对称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钻尖至第一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钻头部位,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前端和第二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铰刀部位,所述刀刃体对应所述第二台阶的部分形成倒角部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尖上设有两个主切屑刃和四个平面后角,两个主切削刃形成88°~92°钻尖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肩部上的第一台阶之间形成9°~13°的过渡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肩部上的第二台阶之间形成90°的无毛刺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排屑槽的螺旋角为18°~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刃体的芯厚为其直径的22%~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柄直径为3~8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头部位的刀槽前角为9°~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型钻头通过设置两个台阶将刀刃体依次分为钻头部分、铰刀部位和倒角部位,分别用于钻孔、铰孔和无毛刺倒角,不仅实现了一刀多用,而且确保了孔加工中对孔的精度、无边缘无毛刺的高要求,具有加工效率高,刀具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刀刃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钻尖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刀柄;2——加强颈;3——刀刃体;4——螺旋排屑槽;5——钻尖;6——肩部;7——第一台阶;8——第二台阶;9——钻头部位;10——铰刀部位;11——倒角部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参阅图1-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刀柄1、加强颈2和刀刃体3,所述刀刃体上设有两个螺旋排屑槽4,所述刀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钻尖5,所述刀刃体的两个螺旋排屑槽之间的两个肩部6上对称设有第一台阶7和第二台阶8,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钻尖至第一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钻头部位9,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前端和第二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铰刀部位10,所述刀刃体对应所述第二台阶的部分形成倒角部位11。优选的,所述钻尖上设有两个主切屑刃和四个平面后角,两个主切削刃形成88°~92°钻尖角;两个所述肩部上的第一台阶之间形成9°~13°的过渡倒角;两个所述肩部上的第二台阶之间形成90°的无毛刺倒角;所述螺旋排屑槽的螺旋角为18°~22°;所述刀刃体的芯厚为其直径的22%~28%;所述刀柄直径为3~8mm;所述钻头部位的刀槽前角为9°~13°。该复合型钻头通过设置两个台阶将刀刃体依次分为钻头部分、铰刀部位和倒角部位,分别用于钻孔、铰孔和无毛刺倒角。整个刀刃体设置两个螺旋排屑槽,钻尖采用四个平面后角,钻头和铰刀侧刃采用窄肩部和避空排屑,过渡倒角和无毛刺倒角均采用大的平面后角。首先,钻头部位的钻尖不同普通钻头采用118度的钻尖角,而且采用90度钻尖角,有利于钻头定心,减少钻头偏摆,提高钻头钻孔精度。其次,钻到部分向铰刀部分过渡采用了9~13度倒角过渡,倒角需开大的平面后角,保证切削功能,同时平稳过渡到铰孔部位,保证铰孔精度。再其次,无毛刺倒角部位,有别于正常钻头的铲磨后角,采用了平面后角,增加了倒角的锋利性,保证了倒角无毛刺。另外,本技术采用了大的刀槽前角,可以增加钻头过渡到铰刀部位的过渡倒角和无毛刺倒角的锋利性。由此可见,该复合型钻头通过设置两个台阶将刀刃体依次分为钻头部分、铰刀部位和倒角部位,分别用于钻孔、铰孔和无毛刺倒角,不仅实现了一刀多用,而且确保了孔加工中对孔的精度、无边缘无毛刺的高要求,具有加工效率高,刀具寿命长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刀柄(1)、加强颈(2)和刀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体上设有两个螺旋排屑槽(4),所述刀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钻尖(5),所述刀刃体的两个螺旋排屑槽之间的两个肩部(6)上对称设有第一台阶(7)和第二台阶(8),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钻尖至第一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钻头部位(9),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前端和第二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铰刀部位(10),所述刀刃体对应所述第二台阶的部分形成倒角部位(1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3 CN 20192010952041.一种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刀柄(1)、加强颈(2)和刀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体上设有两个螺旋排屑槽(4),所述刀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钻尖(5),所述刀刃体的两个螺旋排屑槽之间的两个肩部(6)上对称设有第一台阶(7)和第二台阶(8),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钻尖至第一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钻头部位(9),所述刀刃体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前端和第二台阶的前端部分形成铰刀部位(10),所述刀刃体对应所述第二台阶的部分形成倒角部位(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钻孔和铰孔及无毛刺倒角于一体的复合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尖上设有两个主切屑刃和四个平面后角,两个主切削刃形成88°~92°钻尖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钻孔和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鹏唐书军杨四军刘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伟纳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