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科林专利>正文

新型多状态电子测电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75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测电工具。克服了现有产品存在的不便于区分被测物品导通与被测物品带电这两种不同概念的缺点。采用双回路电极或单回路电极加状态转换开关,从而给出了分别具有通断检测状态和直流电检测状态的产品技术方案。可用于接触或非接触测电、检测电路或线路的通断,并可检测直流电极性。附加技术方案使本品具有照明和充电功能;可拆装的多用途探测电极使产品能旋动一字、十字形螺丝并且便于携带和储运。(*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检测电器或线路的通断并可用非接触方式验电的测电工具,尤其是具有信号处理电路、工作电源、壳体、探测电极和回路电极的测电工具。目前典型的此类测电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具有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以及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XC,该电路具有信号输入端IN,信号输入端具有电方向选择性,即仅接收某一单方向的电信号,因此可对直流电的某一流向或者交流电的某一半周进行接收,然后在经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放大,然后驱动测电显示器发出声光指示。本品还具有工作电源GD为电路提供能量。RT和RH为安全限流电阻。其具体工作情况如下检测电器时一只手触回路电极JH,另一只手和探测电极JT分别与被测物体的两端接触,如果工具能发出声光指示说明被测物体可能无断路故障。此类工具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如果被测物体所带的电压等于或低于工作电源的电电压就不能判断其有电无电、也无法判断其正极与负极、无法判断被测电源内部有无短路;甚至无法区别外形近似的金属棒与干电池、无法区分电池与单向导电元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测电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将回路电极JH与工作电源的两端之间加一个两档或多档转换开关KRU如图2所示,从而构成R档和U档(如有剩余档位可作为电源开关。充电开关或其它用途)。当KRU拨在R档位置时工作电源的电流方向与测电回路的方向一致,因此可利用探测电极和回路电极检查脱离电源的电器设备电器零件的通断状态。当将KRU拨在U档时,工作电源GD的电压不加在探测电极与回路电极之间,这时工作电源仅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的能源,从而防止了工作电源对检测回路的干扰,此时本品仅对带电的被测物体有反应,而且只在带电的被测物体的极性与本品信号处理电路XC的输入端的接收方向一致时才引起反应,因此无论待测物体的电压高于或低于工作电源的电压都能正确无误地区分正极与负极,并能够判断电源两极有无短路,能将待测物体有电与待测物体导通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区别开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也可增设一个回路电极JU与工作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如图3所示。其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JT为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安装在绝缘壳体上的探测电极,通过安全电阻RT与信号处理电路XC输入端相连。BG1和BG2为一对导电特性相反的晶体管构成互补复合放大器,用于驱动DX1发光并通过电阻RP引发后面的振荡电路工作。CL为滤波延时电容,RL为放电电阻。BG3和BG4也是一对导电特性相反的晶体管构成多谐振荡电路,此电路驱动DX2发光、Y发音。RY和CY也是振荡元件。RH也是安全电阻,RT和RH主要用于防止过大的电流进入测试电路,两者至少应保留一个。BG1和BG2可选用3CG和3DG型半导体三极管或其它性能较好的晶体管BG3和BG4可选用3DX和3CX型半导体三极管(如果选用与图4相反导电类型的晶体管,电源方向也应与图4相反)。RT和RH可选用兆欧级的金属膜或碳膜高压电阻,DX1和DX2可选用发光二极管或小电流指示灯,Y可选用小型电磁式扬声器,为了减小体积也可采用电感元件与压电陶瓷组合而成。壳体最好选用绝缘程度和机械强度较好的塑料如ABS工程塑料注塑制成。工作电源GD可采用两节圆柱形的1.5V普通干电池或1.2V镍镉蓄电池。回路电极JH可用金属片冲压制造。为了扩大本技术的应用领域可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改进,具体方案是将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作得较大,KRU改用3档位或更多档位的开关,新增设的档位与信号处理电路XC的输入端IN相连(如图5所示),此档位可作为高压防护档位使用。当用户将此工具戴在身上,接近但尚未进入危险的高电压区域时,面积较大的回路电极即可接收到电场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放大驱动显示器使工具发出声光指示从而起到报警或提醒作用。最好将回路电极制成笔挂式的形状,这样便于用户携带。为了增加本品的实用性最好将探测电极制成杆状结构,并在壳体上突出,其伸出端制成螺丝刀头的形状,从而使本品即可用于测电又可用于旋动螺丝钉。此电极应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45#钢材,表面最好有防腐电镀层。为了使本品携带方便,最好将上述突出的电极与壳体之间采用便于拆装的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是在壳体上固定安装电极夹具,后者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测电或旋动螺丝钉时将上述电极装在电极夹具上,不工作时将其取下,以减少工具的长度便于携带。此电极上应具有非圆柱形的防旋结构,电极夹具上应具有与电极防旋结构相适应的孔。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品的实用性,最好将上述可拆装电极的两端分别制成适合旋动一字形螺丝和十字形螺丝的形状。为了便于保存上述可拆装的探测电极,最好在本品的壳体内部或外面制出适合保存电极的附件仓,而且最好是在壳体内部两节作为工作电源用的圆柱形电池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作为附件仓。这样不但不增加产品的外形尺寸,而且又可制出两个附件仓。为了使上述的测电器能适应更多的用户,最好使其灵敏度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调整,其具体作法是在电路中增设灵敏度调整装置,例如可以象图6那样增设如虚线框所示的衰减网络。R是一系列不同阻值的电阻、KL是灵敏度选择开关,当KL与某个R相接时就形成了对信号的旁路衰减,而且R的阻值越小衰减越大灵敏度越低。衰减网络中的电阻R也可用电容代替,或者用电阻电容的并联代替。也可在BG2的EB极之间并联增设或在BG2的E极上串联增设一个或多个固定或可调电阻来构成衰减网络,通过转换开关选接不同的电阻从而适应用户的不同需要。上述不同的灵敏度调整方案也可以综合使用。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品的功能,最好为本品增设充电装置,该装置至少由降压或限流部分和整流部分构成。被充电的电池即可以是本品的工作电源也可以是用户其它电器上外形尺寸相近的蓄电池。对充电装置的具体电路举例如图7所示,KC是测电、充电转换开关,它也可由KRU的剩余挡位构成。也可以不设此开关而用其它方法使其在充电时测电部分不发出声光指示即可。图中电容CQ起到降压或限流作用,DQ是由四只半导体二极管构成的全波整流器,(也可用一体化的整流组件如硅整流桥)。DZ是发光二极管作充电指示灯用,还具有类似于保险管的保护作用。电容CZ用于保护指示灯以防止在尖峰冲击电流的作用下使DZ过早地损坏。插头CT可以直接插到220V左右的交流电源插座上。在充电部分的的机械结构设计方面,为了使本品的使用更加方便,应将充电装置的插头部分制成可伸缩式的结构,可以直接引用一般充电式剃须刀的直推式结构,但最好采用本人设计的螺旋伸缩式插头结构。如图8所示此结构具有带拨轮的螺杆BL其外螺纹与带螺纹孔的滑块HK配合、插头CT固定在滑块上。电刷DS一端固定另一端靠弹性紧压在插头上。在产品的壳体上留有插头CT伸出的插头出口和能露出螺杆上的拨轮的拨轮口,在充电时将KC拨到充电挡位,在拨轮口处拨转螺杆上的拨轮,使螺杆旋转,后者推动滑块直线运动,使固定在滑块上的插头伸出到插头口的外面。然后将插头插到有交流电的插座里,电流经插头和靠近插头的电刷传到充电电路经降压整流后变成低压直流+电为蓄电池充电,当充电结束时反向操作即可将电源插头收回到绝缘壳体内。螺杆和滑块可采用塑料制造,电刷和插头可用黄铜片冲压制造。此种结构具有占用空间小、便于操作、拨轮口暴露较小等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多状态电子测电工具,具有探测电极(JT)回路电极(JH)、信号处理电路(XC)、工作电源(GD)壳体(KT),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回路电极(JH)通过转换开关(KRU)可分别与工作电源(GD)的某一端相连,或者增设一个回路电极(JU)与工作电源(GD)的另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科林
申请(专利权)人:郭科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