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73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该基因包含如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GhTBL34‑2或GhTBL34‑3。其编码蛋白含有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该优势等位基因可用于控制植物抗黄萎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及其SNP及InDel变异,以及该优势等位基因的编码蛋白和应用。
技术介绍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病原体从植物的根部或根茎中入侵,并寄生在维管束中。被感染的棉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根和茎的维管束也均变褐色,棉铃变小,脱铃率高,甚至导致整个植株枯死,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891年,棉花黄萎病首次在美国被发现。随后,此病害迅速传播到全世界的主要棉花产区。1935年,我国通过引入美国棉种而引入该病原菌,然后随着棉花种子的运输而继续传播。目前,该病已经扩展到中国18个省、自治区的478个县(市)。许多棉花产区均出现该病害,并且中国北方产区比南方产区发病情况严重。该病导致棉花产量损失占多年平均产量的15-20%,在发病严重年份损失量可达50%,甚至造成绝产。上世纪90年代,该病的蔓延速度加剧。据调查估测,1995和1996年,每年大约2667000hm2的棉田遭受病害,皮棉产量损失约100000吨。2002年发病棉田已超过30000000hm2。因此,棉花黄萎病已成为影响我国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目前,该病害的控制管理方法主要以防为主,有化学防治、利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等。经过长期实践表明,利用化学、生物等方法防治棉花黄萎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经过多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国内现存的棉花种质资源中对黄萎病高抗的材料较少,并且大都为海岛棉,陆地棉材料中70%以上为感病材料,达到高抗的材料不足1%。因此,高抗材料的缺乏是限制抗棉花黄萎病育种的主要因素。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对棉花抗病性进行遗传改良,不仅育种周期长,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包含如SEQIDNO:2或SEQIDNO:3所示的g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129bp和2134bp,分别命名为GhTBL34-2或GhTBL34-3。其中,所述GhTBL34-2基因或GhTBL34-3基因对应的非优势等基因为GhTBL34-1,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具体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以16份抗感陆地棉种质材料的DNA为实验材料,扩增TBL34基因在16个品种中的gDNA序列,对获得的TBL34基因的g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gDNA序列存在18处SNPs及1处Indel,形成了长度分别为2126bp、2129bp和2134bp的三个等位基因,其分别在216bp处存在10bp、4bp的缺失和不缺失,因此分别命名为GhTBL34-1、GhTBL34-2和GhTBL34-3(如图1)。表116个抗(耐)感材料的病情指数对三个等位基因在16份材料中的基因型分布和平均病情指数分析,发现GhTBL34-2和GhTBL34-3主要出现在抗(耐)病材料中,统计分析表明,含有GhTBL34-2基因型或GhTBL34-3基因型的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和在病圃条件下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8.20±5.62和27.04±3.28,而含有GhTBL34-1基因型的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和在病圃条件下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1.20±20.26和50.76±16.21,T测验表明含有GhTBL34-2基因型或GhTBL34-3基因型的材料的平均病情指数要显著低于含有GhTBL34-1基因型的材料(P<0.001),如图2。因此,推测GhTBL34-2和GhTBL34-3为目的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而GhTBL34-1为非优势等位基因。根据GhTBL34-1、GhTBL34-2、GhTBL34-3的gDNA序列获得这三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分别如SEQIDNO:4-6所示。对gDNA序列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10个SNPs及1处Indel变异位于内含子,8个SNPs变异位于外显子,位于外显子的8个SNPs中有两个发生有义突变,分别为位于gDNA序列第40位的SNP(碱基差异为A/G)导致gDNA编码蛋白第14位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N)变为天冬氨酸(Asp,D),位于gDNA序列第48位的SNP(碱基差异为C/A)导致gDNA编码蛋白第16位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N)变为赖氨酸(Lys,K)。其中,优势等位基因GhTBL34-2和GhTBL34-3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在编码蛋白第14位氨基酸均为天冬氨酸(Asp,D),在编码蛋白第16位氨基酸均为赖氨酸(Lys,K),说明编码蛋白第14位和第16位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Asp,D)和赖氨酸(Lys,K)的棉花TBL34编码蛋白为抗黄萎病优势等位基因编码蛋白。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抗病品种海岛棉海7124的蛋白序列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更高,其14位氨基酸都为天冬氨酸、16位氨基酸都为赖氨酸,推断海岛棉可能也具有陆地棉中的GhTBL34-2优势等位基因。对蛋白结构域进行预测发现都含有PMR5N与PC-Esterase结构域,及保守的GDS基序及DXXH基序。已有研究表明PC-Esterase及PMR5N结构域与植株耐冷抗冻等抗逆性有关。因而推测TBL34基因,尤其是GhTBL34-2及GhTBL34-3基因,可能是影响棉花抗病的优势等位基因,而这个基因在优异抗病品种海岛棉海7124中也发挥着作用。因此,以海岛棉海7124为实验材料,克隆得到GbTBL34的CDS序列,其全长为972bp,编码产生323个氨基酸,含有较多的亮氨酸(Leu),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27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存在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部分β折叠,无其它特殊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优势等位基因的编码蛋白,该所述编码蛋白含有SEQIDNO:5或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专利技术所述优势等位基因的表达载体。本专利技术所述优势等位基因的宿主细胞。本专利技术所述优势等位基因的转化植物细胞。本专利技术所述优势等位基因在控制植物抗黄萎病中的应用。其中,所述植物为棉花。其中,所述植物为拟南芥。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又是异源四倍体,大部分功能基因在基因组中都具有2个以上的同源序列,这些同源序列之间高度同源,并且存在大量的SNP变异;另一方面,同一个基因的序列变异产生的多个等位基因之间也存在许多SNP变异,这些序列变异导致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差别。由于常异花授粉导致大部分棉花品种很难达到100%的纯合率,从而使得许多基因在棉花中实际上处于杂合状态。因此,在进行基因克隆的时候,如何正确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以及如何正确区分显隐性基因和同源基因,是成功克隆到控制表型的优势等位基因的关键。然而目前传统的基因克隆,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其特征在于:包含如SEQ ID NO:2或SEQ IDNO:3所示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GhTBL34-2或GhTBL3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其特征在于:包含如SEQIDNO:2或SEQIDNO:3所示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GhTBL34-2或GhTBL3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TBL34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GhTBL34-2基因或GhTBL34-3基因对应的非优势等基因为GhTBL34-1,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势等位基因的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蛋白含有SEQIDNO:5或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雷荆慧娟王红梅赵佩陈伟桑晓慧芦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