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明辉专利>正文

一种防窃电用户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71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窃电用户电表,其火线出线的固定器分成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之间有绝缘隔环隔开,下固定管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下固定管还通过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3]连接外接的后进电源A,火线入线上有常闭接点J↓[1]和J↓[2]。当用户调换火线入线与出线位置进行窃电时,火线入线的裸线部分与下固定管接触,使继电器J通电,J↓[1]、J↓[2]断开,电表停止向用户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防止窃电情况的发生。(*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器仪表制造
,是一种防窃电电表。目前用于计量用电量的电表由火线的入线,出线和零线及电流线圈、电压线圈组成,电流线圈串接在火线入线与火线出线之间,电压线圈串接在火线入线与零线之间,电流通过电流线圈时电表记录用户的用电量。用户窃电的方法是拧松固定火线入线和火线出线的固定管螺钉,再取下火线入线和火线出线,将两者的位置调换,再分别固定,用电时,由于电流线圈中的电流逆向流动,电表反转,用电越多所显示的用电量越小,使国产财产受到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用户窃电的电表。本技术的解决方法是将火线出线的固定由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两部分构成,连接处有绝缘隔环隔开,上固定管有上螺钉,下固定管有下螺钉,下固定管及下螺钉连有一根导线,导线连接继电器J,继电器另一端接地,导线还连接一个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3,常开接点J3的另一端接配电表板后进电源A,火线入线与电流线圈L1之间连有继电器常闭接点J1,火线入线与电压线圈L2之间连有继电器常闭接点J2。下固定管处的火线出线为带皮线,与下固定管及下螺钉绝缘。当用户调换火线入线与火线出线位置进行窃电时,火线入线的裸线部分必定与下固定管接触,使继电器J通电,同时J1、J2断开,J3闭合,电表停止向用户供电,当窃电者撤掉火线入线,恢复原状后,由于J3闭合,后进电源A依旧向继电器J供电,电表依旧停止供电,只有当电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处理后,电表才能重新开始工作。本技术可有效地防止窃电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够及时地发现窃电者,工作性能可靠,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视图。本技术由壳体1,火线入线2,火线出线3,零线4,电流线圈L15,电压线圈L26和固定器7构成,火线出线3的固定器由上固定管8和下固定管9两部分构成,连接处有绝缘隔环10隔开,上固定管8有上螺钉11,下固定管9有下螺钉12,下固定管9及下螺钉12连有一根导线13,导线13连接继电器J14,继电器J14另一端接地,导线13还连接一个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317,常开接点J317的另一端接配电表板后进电源A18,火线入线2与电流线圈L15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115,火线入线2与电压线圈L26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216。权利要求1.一种防窃电用户电表,由壳体(1),火线入线(2),火线出线(3),零线(4),电流线圈L1(5),电压线圈L2(6),和固定器(7)构成,其特征在于火线出线(3)的固定器由上固定管(8)和下固定管(9)两部分构成,连接处有绝缘隔环(10)隔开,上固定管(8)有上螺钉(11),下固定管(9)有下螺钉(12),下固定管(9)及下螺钉(12)连有一根导线(13),导线(13)连接继电器J(14),继电器J(14)另一端接地,导线(13)还连接一个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3(17),常开接点J3(17)的另一端接配电表板后进电源A(18),火线入线(2)与电流线圈L1(5)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1(15),火线入线(2)与电压线圈L2(6)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2(16)。专利摘要一种防窃电用户电表,其火线出线的固定器分成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之间有绝缘隔环隔开,下固定管通过导线接继电器J,下固定管还通过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文档编号G01R11/00GK2415363SQ9925048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孔祥贵, 孔明辉 申请人:孔明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窃电用户电表,由壳体(1),火线入线(2),火线出线(3),零线(4),电流线圈L↓[1](5),电压线圈L↓[2](6)和固定器(7)构成,其特征在于:火线出线(3)的固定器由上固定管(8)和下固定管(9)两部分构成,连接处有绝缘隔环(10)隔开,上固定管(8)有上螺钉(11),下固定管(9)有下螺钉(12),下固定管(9)及下螺钉(12)连有一根导线(13),导线(13)连接继电器J(14),继电器J(14)另一端接地,导线(13)还连接一个继电器J的常开接点J↓[3](17),常开接点J↓[3](17)的另一端接配电表板后进电源A(18),火线入线(2)与电流线圈L↓[1](5)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1](15),火线入线(2)与电压线圈L↓[2](6)之间连有继电器J(14)的常闭接点J↓[2](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贵孔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孔明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